“牧羊人”模块式步兵战车是“牧羊人”恶土开拓载具进行军事化改造的成果。自恶土战争爆发以来经历过多次迭代。

最初设计“牧羊人”载具的意图是为了向汉莎的开拓者们提供一款足以抵御恶土上恶劣风沙与放射性环境的快速运输载具,并能在定居点承担基础的建设任务。

“牧羊人”载具的外壳使用防辐射金属打造,能在恶土机动时最大限度保护车内乘员。其内部整合的空气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车内适宜的空气条件和温度,并避免环境中的有毒气体影响乘员健康。

“牧羊人”的顶端设置了一个符合汉莎通用工业标准的模块化接口。此接口能够根据情况加装挖掘机、机械臂、起重机、焊接器、气象雷达等多种模块设备。这大大增强了此种载具的可延展性。也是它在为数众多的恶土开拓车方案中脱颖而出,并经久不衰、备受汉莎开拓者青睐的关键。

牧羊人载具的动力采用了汉莎共和国最传统的氢电能源,最常见的“牧羊人”载具以氢罐作为储能手段,虽然由于氢气易燃易泄露的特性,使得氢能源存在许多危险隐患。但由于战后恶土整体的资源匮乏,使用阿斯加德核电站产生的大量电力从海水中制备氢气,依然是很多情况下储能的唯一选择。

随着汉莎科技的发展,“牧羊人”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开始支持光伏、燃油、燃气、生物燃料等多种充电方式,乃至出现了完全抛弃电池,转而使用燃料的变种款式。

无论动力系统如何,“牧羊人”出色的操纵性、功能性、可靠性都得到几乎所有用户的一致认可。

恶土战争爆发后,曾经代表汉莎人民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的“牧羊人”也被迫沦为战争机器。

军用版的“牧羊人”除了顶部增设了手操的多联装机炮外,通常还加装更加厚重的装甲,并添加了用以抑燃抑爆的安全模块,以便载员在遭遇危险时有短暂的逃生窗口期(通常仅有十几秒,但依然能显著提高载员存活率)。存在轮式与半履带式两种变体。

一系列的军事化改造大大增加了“牧羊人”战斗载具的生产成本,但在汉莎军方看来这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什么比一台厚实、舒适、可靠的战车更能给士兵提供安全感了。而善于驾驶和维护载具的技术军士,通常是一个战斗小队中最受战友信任和保护的对象。

第二次恶土战争打响后,汉莎军方委托学院开发全新的军用模块,以提高“牧羊人”步兵战车的作战效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不知去向,参与者神秘死亡,导致开发过程进展缓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