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扫过四周的青玉之竹。
这些翠竹,坚韧而富有弹性,正如《碧水诀》所追求的内蕴之力。
心念微动,一丝碧水真气自丹田引出,沿经脉流淌至指尖。
他伸出手指,轻轻点在一片竹叶的叶尖。
那真气如最柔和的春水,悄无声息地探入,感受着叶脉的纹理,竹叶的生机,未曾引起一丝颤动。
此乃《碧水诀》之“柔”。
随即,他气随意转,体内真气陡然一变。
那股温顺的水流仿佛瞬间冻结,又似被无形巨力压缩、凝聚,化作一股沉凝如山岳般的气劲,忆起的是《搬山诀》那朴拙而霸道的发力法门。
他并指如刀,对着身前一株碗口粗细的翠竹,虚劈而下。
虽未触及,一股无形的劲风已然掠过,竹身微微一晃,发出“簌”的一声轻响。
此乃《搬山诀》之“刚”。
一柔一刚,泾渭分明。
然许云时所求,并非如此。
他眉头微蹙,立于原地,陷入沉思。
《搬山诀》炼体魄,求的是力拔山兮之势;《碧水诀》养真气,求的是百折不挠之韧。
若能将二者融汇,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威力定然倍增。
譬如,以《碧水诀》之绵柔真气为引,裹挟《搬山诀》之刚猛力道,出招之时,外显柔和,内蕴杀机,如绵里藏针,令人防不胜防。
又或者,以《搬山诀》锤炼出的强横体魄为基,运使《碧水诀》的灵动真气,身法便能兼具力量与迅捷,如猛虎添翼,蛟龙入海。
道理虽明,行之却难。
他再次尝试引动真气。
意念之中,一股真气欲作奔马,横冲直撞;另一股却要如水绕指,迂回婉转。
两者甫一接触,便在经脉中隐隐冲突,仿佛冰炭同炉,水火难容,带来些微滞涩之感。
许云时并不气馁,反复尝试调和。
他时而观想磐石矗立,任由流水冲刷,感悟那外柔内刚之境。
时而又思及水滴石穿,体会那以柔克刚之妙。
真气在体内一次次流转,一次次碰撞,又一次次被他强行引导、梳理。
渐渐地,那滞涩之感似乎减轻了些许。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下盘,缓缓推出一掌。
这一掌,不快不慢,看似平平无奇。
掌风过处,前方的几片竹叶却不似先前那般仅仅摇晃,而是如同被一股无形的水流温柔托起,盘旋飞舞了片刻,方才悠悠落下。
同时,他掌心隐隐传来一股内劲吞吐之感,似有力量蓄势待发,却又被更深沉的柔韧所包裹。
成了几分?
许云时收掌而立,望着自己的手掌,若有所思。
“你……”识海中,灵犀的声音罕见地顿了顿,似是难以置信,“你竟真想将《搬山诀》与《碧水诀》熔于一炉?”
她语气依旧清冷,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诧。
“《搬山》炼体,《碧水》蕴气,两者根基迥异,法门南辕北辙。寻常修士得其一,穷尽毕生精力钻研,或可小成。你倒好,竟妄图兼修并蓄,化二为一?”
灵犀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规劝,亦有几分不解:“此举无异于自缚手脚,平添修行之障。何苦来哉?”
许云时并未立刻回应,只是再度引动丹田气海中的真气。
一缕真气,如磐石之沉,欲行刚猛之道;另一缕真气,似流水之柔,欲走迂回之径。
方才那短暂的融合,不过是灵光一现,此刻再试,经脉中那隐约的滞涩与冲突之感复又传来,仿佛两股倔强的力量在狭窄的河道中互不相让。
他抬眸,望向那片被掌风拂过的竹叶,它们已然静止,安然垂落。
“难行之事,未必不可行。”许云时心中默念,语气平静无波,“磐石之坚,流水之韧,未尝不能相济。”
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
重生一世,他所求甚远,若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纵有机缘,也难免泯然众人。
《搬山诀》虽简陋,却锤炼出他远超同阶的体魄根基;《碧水诀》虽入门,却开启了他真气流转的崭新天地。
二者若能合流,便如为磐石注入活水,为流水筑起堤岸。
“小子愚钝,愿先尝其苦,再求其甘。”他对着虚空,亦或是对着识海中的灵犀,轻声道。
他摒弃杂念,再次沉下心神,细细体味那两股真气的特性。
搬山之力,沉凝厚重,发于筋骨,力达千钧,其意在“镇”。
碧水之气,绵柔灵动,源于丹田,润物无声,其意在“容”。
镇与容,看似相悖,实则相生。
他忽而想起前世读过的古籍,有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真正的力量,或许并非张扬外露,而是内敛深藏。
心念电转间,他尝试不再强令两股真气融合,而是引导。
以《碧水诀》之柔韧真气为脉络,如织网,如开渠。
再将《搬山诀》凝练出的刚猛劲力,小心翼翼地,一丝丝,一缕缕,引入这水网脉络之中。
不再是冰炭同炉的直接冲撞,而是水流裹挟着沙石,缓缓前行。
滞涩感依旧存在,却不再那般尖锐。
仿佛坚冰正在一点点消融,融入春水之中。
“此法……”许云时眸光微亮,心中已有计较,“当取磐石之‘磐’,流水之‘水’,便唤作《磐水诀》罢。”
他自创此诀,非为炫技,实为求道之基石。
灵犀沉默了。
她见过的天才修士不知凡几,或有悟性绝佳者,或有根骨奇异者,或有气运加身者。
然如许云时这般,初窥门径,便敢于打破功法藩篱,另辟蹊径,试图融合两种截然不同心法之人,实属生平仅见。
这不仅仅是悟性,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修行直觉,以及不畏艰难的决心。
她不再言语,只是静静观察着。
许云时则完全沉浸在这功法的创衍之中。
体内的真气,在他的引导下,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不再是泾渭分明的刚与柔,而是一种全新的形态。
它依旧保有水的流动与柔韧,可以悄无声息地渗透、缠绕。
但在这柔韧的核心,却潜藏着山的沉稳与力量。
如同深渊下的暗流,看似平静,实则蕴含着沛然莫御的冲击力。
运使之时,可以是春风拂柳,润物无声;亦可于瞬息之间,化作怒涛拍岸,崩山裂石。
《磐水诀》,以碧水为表,搬山为里,外显其柔,内蕴其刚。动时如怒涛卷石,静时如深潭藏蛟。
许云时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感觉经脉中的真气前所未有的圆融自如。
他再次抬手,对着身前的空气,随意拍出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