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不由听何人乎。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一般人都存在着侥悻免祸的心理,喜好迷信禁忌,聪明的人也有怀疑,谁也不能核实判断。因此博学的儒生信从了禁忌之说,而工伎之家占了上风。宣扬迷信禁忌的书,战胜了经典上的道理;工伎之家的言论,压倒了博学之士的言论。现在略为据实评论一下,让世人都观看清楚,总起来考核一下是非,使社会上的人都能醒悟。

《移徙法》上说:“搬迁到面对太岁所在的方位不吉利,搬迁到背对太岁所在方位也不吉利。”面对太岁名叫“岁下”,背对太岁名叫“岁破”,所以都不吉利。假如太岁在子位,天下的人都不得往南北方向搬迁,盖房子嫁女娶妇也都要避开这个方位。人们向东或向西搬迁,或者向四角方位搬迁,互相往来的,全都吉利。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与太岁相触犯,也没有向着与太岁相对的冲位。如实问一下:避开太岁,是什么意思呢?要说是太岁厌恶人们搬迁吗?那么搬迁的人家都会有灾祸。要说是太岁不禁止人们搬迁,只是厌恶人们抵触它吗?那么在路上往南北方向行走的人都应该遭殃。

太岁的心意,如同官长的心意一样。官长在路上,有人行走时碰上了官长的车马,触犯了官长的随从,官长就会对他发怒,哪里只是对拿着用具、载着什物、离开住宅搬迁新居而触犯了他的人才加以责罚呢?

过去,汉文帝出行,经过霸陵桥,有一个行人遇上了文帝的车队,就逃到桥下躲避,认为文帝的车子已经过去,就从桥下赶快跑出来,惊了文帝驾车的马。文帝发了怒,把他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定了他的罪。要说太岁之神出行像汉文帝出行一样吗?

那么触犯它的人,一定有如那个从桥下跑出来的人一样了。现在行走在道路上的人,突然得病倒地而死,怎么知道他们不是触犯了正在出行的太岁神呢?宣扬搬迁禁忌的人对此又不能判明。不能判明,那么是否触犯了太岁神就无法知道。无法知道,那么太岁神出行不出行也是不可确知的了。

鹧鸪天寿

去日清霜菊满丛。归来高柳絮缠空。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

阴德遍,岭西东。天教慈母寿无穷。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

这是一首充满温情与祝愿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寿宴图景,表达了对慈母的深深敬爱与美好祈愿。

“去日清霜菊满丛。归来高柳絮缠空。”开篇两句以景入情,巧妙地勾勒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去日清霜菊满丛”,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那是一个清冷的霜降时节,菊花盛开,满园金黄。霜菊的意象寓意着高洁与坚韧,仿佛也在暗示着主人公在离别时的坚强与不舍。

“归来高柳絮缠空”,则写出了归来时的春日景象,柳絮如雪般飘飞,漫天缠绕。这样的景象既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又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两句对仗工整,时空交错,通过离别与归来的对比,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长途跋涉的经历。“长驱万里”显示了行程的遥远,而“山收瘴”“海不风”则描绘了一路的顺畅与平安。这里的“山收瘴”不仅是写自然景观,更是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被一一克服,展现出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魄。

而“径度层波海不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顺畅感,海面上风平浪静,诗人顺利渡过,寓意着人生的旅途中虽然波折不断,但最终都能平安度过。这种对旅途经历的描写,既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也为下文对母亲的感恩与祝愿埋下了伏笔。

“阴德遍,岭西东。”下阕起笔即点明主题,强调了母亲的善行。“阴德”指暗中做的好事,诗人用“遍”字来形容母亲的善行遍及岭西岭东,即广袤无垠的大地。这表明母亲的善良与美德如同阳光般洒向四方,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母亲的善行得到了天地的眷顾,也为她赢得了无尽的福报。

“天教慈母寿无穷。”这句直接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美好祝愿。诗人认为母亲的善良得到了上天的奖赏,因此上天会让她长寿无疆。“寿无穷”既是对母亲健康长寿的最大期许,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深爱与依赖。母亲是家的基石,她的健康与长寿是子女最大的幸福。

“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结尾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遥知今夕称觞处”,描绘了远方庆祝寿宴的场景,“称觞”即举杯祝酒,这里展现了家族聚会、庆祝寿辰的热闹氛围。

“衣彩还将衣绣同”,意思是儿孙们身着华丽的衣服,与母亲的华美衣衫相互辉映。这一细节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诗人通过想象寿宴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对母亲的敬爱与祝福,愿母亲在幸福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生日。

这是一首充满温情与美好祝愿的词作。词的上阕通过离别与归来的对比,巧妙地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与人生的旅途,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诗人以“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抒写了自己一路的艰辛与平安,暗含着人生的波折与收获。

下阕则直抒胸臆,以“阴德遍,岭西东”点明母亲的善行与美德,这种善行得到了天地的眷顾,使得母亲能够长寿安康。诗人以“天教慈母寿无穷”表达了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希望她能健康长寿,幸福一生。

结尾“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更是将这份温情推向极致。诗人通过想象寿宴的场景,描绘出家族和睦、欢乐的氛围,儿女们身着华服,围绕在母亲身边,共同庆祝这美好的时刻。这种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也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与呵护。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旅途经历的回顾以及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与美好祝愿。它不仅是一首表达孝心的作品,更是一首展现母爱美德与家庭温暖的佳作,读来令人动容,感人至深。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