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为‘至高的湛蓝知识之祖教会’,也称‘蓝教’。由勃塔人瑟金于圣历300年创立的世界级宗教,以‘丫字形’为标志,信仰‘蓝祖’,既湛蓝知识之祖,强调人与人应团结友爱,消弭仇恨,相当一部分教义乃至教典内容与法米利昂教相近,历史上普遍认为该宗教源出于法米利昂教,但另一部分的教义乃至教典内容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德迦勒黎既Deongaree。
——每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有责任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信仰。
【蓝祖】
德迦勒黎教的唯一神,也叫‘真祖’,其实和法米利昂教的红主是同一个神,所谓的‘祖’指的不是‘祖先’,而是‘万物之祖’。
——世间万物,皆属尘土,千秋万古,唯有真祖。
【德迦勒黎教七大美德】
既忠心、战意、团结、传续、平等、坚毅、礼仪。
——忠心既对德迦勒黎教信仰的坚定不移,战意既坚持为德迦勒黎教信徒而战,团结既对德迦勒黎教集体的忠诚与奉献,传续既记录以文字的形式并将之延续作为共同的记忆来参考,平等既接纳德迦勒黎教每个信徒之间的差异,坚毅既用顽强的精神面对苦难与困境,礼仪既遵守德迦勒黎教的各项社交与生活仪式。
【圣书】
德迦勒黎教的宗教典籍。
——人不管做什么总是需要一个合理解释的,而神正好可以诠释一切。
【蓝祭日】
指圣历3月20日,据传德迦勒黎教的创始人瑟金诞生于这一天。
【扎克兰】
德迦勒黎教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瑟金,含义类似于‘引路人’,瑟金既‘最后的扎克兰’。
所有德迦勒黎教都认同这一点,不过北极星的德迦勒黎教派系除外,他们认为瑟金不是最后的扎克兰,只是所有扎克兰中的一位,北极星院长才是最后的扎克兰。
——扎克兰在德迦勒黎教信徒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扎克兰要他们去征服,他们就必须为扎克兰而战斗。
【大阿笃博海法】
德迦勒黎教的宗教职务,一般由在宗教学院经过长期教育且精通教法的学者担任,在信徒中威望极高,有资格就有争议的教法问题作出最后的结论。
——对宗教而言,神学和法学论证的界限是模糊的。
【哈梅尔】
德迦勒黎教传统服装,通常提供给教外贵宾穿着,具有非凡的意义。
【居鲁】
对勃塔帝国领袖(通常兼任德迦勒黎教领袖)的称呼。
——在勃塔帝国统治力衰退的背景下,各地的权力落在了希都尔们、阿法尔们与达伯尔们手中,在许多人眼里,所谓的居鲁是个距离遥远、德不配位的人,无力领导整个帝国,他信奉德迦勒黎教,却甚至无法理解德迦勒黎教思想中的精微真理。
【希都尔】
本意是地位很高的将军,在勃塔帝国时期通常由勃塔帝国领袖任命,在勃塔帝国分裂后,对信奉德迦勒黎教的勃塔族各国君主的称呼。
——尽管德迦勒黎教得到了真正信徒的赞美,但却并未打动不信者的心。我们必须继续以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方式,既刀剑,来传播我们的和平之道。
【阿法尔】
本意是地位很高的官僚,在勃塔帝国时期通常由勃塔帝国领袖任命,在勃塔帝国分裂后,对信奉德迦勒黎教的勃塔族各国君主的称呼。
——越有才能的人越不会得到重用,因为他们不便于统治者控制。不便于统治者控制的人,重用只会加速统治者的灭亡。
【达伯尔】
本意是地位很高的总督,在勃塔帝国时期通常由勃塔帝国领袖任命,在勃塔帝国分裂后,对信奉德迦勒黎教的勃塔族以外各国君主的称呼。
——即便是一流的人才也未必有与之能力相称的品德。
【欧柯斯】
含义是‘迷途’,也叫‘同道客’,指的是德迦勒黎教其他教派的信徒。
【德利布】
含义是‘敌对’,也叫‘殊途客’,指的是法米利昂教、卡勒教的信徒。
【楚塔菲】
含义是‘邪恶’,也叫‘逆路客’,指的是除法米利昂教、卡勒教和德迦勒黎教之外的异教徒。
【仪言定箴】
根据德迦勒黎教圣书中记录的礼仪与言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德迦勒黎教习俗教法的统称,比如著名的德迦勒黎教口号‘蓝祖至上,福泽万方’就是典型的‘语言类仪言定箴’。
【惧亡附异】
德迦勒黎教教义,虽然德迦勒黎教强调信徒要坚定信仰,不能抛弃同教信徒去帮助异教之人,但也提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尤其是信徒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否定德迦勒黎教投入敌人麾下,安全得到保障再行皈依德迦勒黎教。
这条教义适用于万不得已的情况,即便是否定德迦勒黎教投入敌人麾下期间也要坚定自己对德迦勒黎教的信仰,此教义对那些饱受异教甚至是同教迫害的小教派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若你的生命受到威胁,只要你心存真理,就可以假意改信。
【律法派】
德迦勒黎教四大教派之一,强调世俗君主在宗教律法和教义上的最终诠释性。
【教法派】
德迦勒黎教四大教派之一,强调宗教学者在宗教律法和教义上的最终诠释性。
【礼法派】
德迦勒黎教四大教派之一,强调以会议的形式由所有人决定的结果在宗教律法和教义上的最终诠释性。
【无法派】
德迦勒黎教四大教派之一,本质上就不执行德迦勒黎教的宗教律法和教义……但依旧因为种种原因被视作德迦勒黎教的一部分……
【巴格丹派】
德迦勒黎教的律法派之一,保守且极度敌视异教与异端的派别,历史上只盛行在勃塔半岛的极少数地区,近代势力范围得到极大扩展。
【卡密派】
德迦勒黎教的无法派之一,融合了法米利昂教与梵教的部分思想,被许多教派排斥,盛行于提法累阿周边,尤其是提法累阿北部被称作‘叙比勒’的地区。
【新基兹派】
德迦勒黎教的无法派之一,融合了许多法米利昂教思想,受到其他教派敌视,主要盛行于叙比勒地区的新基兹族中。
【阿列列派】
德迦勒黎教的教派之一,盛行于北大陆南部,具有许多北大陆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