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王朝兴衰不过百年,天下大事,纷纷扰扰,五十年春秋,诸侯尽淘沙。

天晋二十四年,立国200余年的大虞王朝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先是在帝国最繁华的两渐地带爆发了唐通起义,义军横扫两渐,摧毁帝国重要的财富重地,3月起兵,5月就被平定。

看似不过是随处可见的小问题,但却暴露了官府极端压榨百姓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新起义此起彼伏。

随着帝国王都地带经济的衰退,帝国不得不通过运河把财富从江南运往王都,运河两岸官府极尽盘剥,江淮百姓在朝廷的盘剥之下纷纷破产,饥饿哀嚎,投湖投江之人不可胜数。

运河两旁,官府用皮鞭催促拉船纤夫,两岸百姓深受其苦,不是饿死于两岸,就是累死于两岸,夏日于烈日暴尸于荒野,冬夜冻死于雪地,稍有怨言,或速度稍缓,皆皮鞭加身,死于肉刑。

随着两岸300名船夫起义,两岸百姓皆纷纷响应,不过速度,便聚拢万余人,一路攻占州县,杀戮官府,贪官污吏不是被扔入湖中喂鱼,就是被乱刀分尸,剁成肉块,以谢百姓心头之恨。

义军一路横扫江淮,彻底断绝江淮赋税,帝国王都因失江南粮草,在加数百年来水土流丢,致使王都土地无法承载王都人口。

王都平常就靠压榨天下财富来满足王都权贵的生活,如今失去了外来财富,很快就定王都陷入饥荒当中,一时间王都之地粮价暴涨,又加皇亲国戚奢靡享受,至使王都人相食,虽然仅用一年帝国就镇压起义,收复江南,但此次起义给予帝国沉重的打击。

但帝国皇帝并未吸取教训,依旧沉迷后宫享受,大型土木,修建宫殿,取之尽流珠,用之如泥沙,向着亡国的深渊不断迈进。

伴随而来的则是爆发了让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张白冷起义,帝国为了满足奢靡享受的生活,于是专山海之利,对民间任何生活用资进行垄断,低价强行收购百姓的财产,并用高价强行卖于百姓,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大量百姓被逼上绝路,被低价强行购走粮食的百姓,因为粮食可吃,只好走上卖儿卖女的道路,最后卖无可卖之后,只好投湖自尽。

那些被强行摊派高价物品的百姓,因无钱支付购买官府的高价产品,最终只能上吊自杀。

无论是强买还是强卖,都能够强行逼死百姓,但某些倒霉的百姓同时享受了强买和强买的双重盘剥。

比如逼迫百姓用全部财产购买官府的抹布,在百姓走投无路卖儿卖女的时候,又强行用一块抹布买走百姓的儿女,并逼迫百姓支付所不能承受的价格来购买商品,若拿不出钱来购买,则以拖欠官府钱财的名义强行抄家,男子卖为奴隶,女子卖为娼妓。

张白冷本是一商户,因不满官府强买强卖的行为,最后鼓动乡间百姓,一同起兵,反抗暴政。

张白冷为了拉拢百姓,打出了“天下贫富不均,吾为天下均贫富”的口号,虽然实际上只是为了忽悠百姓跟他造反,但确实吸引了大量不能忍受官府压迫的百姓前来投奔。

张白冷本人却在造反与招安之间反复徘徊,虽然一路上杀戮大量贪官污吏,给予了朝廷毁灭般的打击,但难免摆脱不了小富即安的心理,只要稍有成果,就派人向官府寻求招安,最后被官兵诱杀,群龙无首的起义军就此四分五裂,大多起义成员皆被官府坑杀,轰轰烈烈的张白冷起义就此失败。

帝国朝廷为了报复其百姓,大肆屠杀起义地区的百姓,大量无辜百姓死于官府屠刀之下。

史载:“官军之暴,胜于匪军”。

张白冷的部将——陆绪,接过了起义的旗号,每过一地,必会将杀害百姓的官军屠戮一空,同时打开官府的粮仓救济百姓,一时间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拥护,被百姓亲切的尊称为“陆王”,接下来后半段的起义被称为陆王起义。

经过数年间转战,天下十八路无处无有陆王的身影,随着陆王打进王都,大火之下,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王都化作灰烬,哪怕是数千年后,这里也无法再作为国都。

陆王运载着王都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娇妻美妾,皇室公主,官家千金,舞女花魁,各式各样的美女应有尽有。

一时间陆王迅速腐化,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原本生机勃勃的义军逐渐变得死气沉沉,最后分崩离析走向失败,陆王被叛变的下属斩于闹市。

天下18路分崩离析,大量国家在此建立。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陆王部将,梁宣武所建立的魏国,基本上控制了人口稠密的河洛路和化作无人区的王都地区,乃天下最强。

除此之外,还有割据河东路的晋国,淮南路的吴国,两浙路的越国,荆湖北路的荆国和荆湖南路的楚国,平津路的燕国,两川路的蜀国。

行政规划为路、府、州、县。

梁宣武早年跟随陆王起义,陆王死后,天下诸侯割据,梁宣武就此走向了争霸天下的道路,用40年的时间建立了魏国,定都于汴京。

梁宣武如今年事已高,想要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已不可能,如今只想在生前荡平北方,率领大军御驾亲征,讨伐晋国。

梁宣武一生征战,基本上胜多败少,才能打下这偌大的家业,建立天下最强的国家,没想到今天却在讨伐晋国的战争中,被无名小将打的仅以身免,军队遭遇空前惨败,再加上子女皆碌碌无能,梁宣武躺在病床上感叹:“如今外有强敌,内有骄兵悍将,而子女皆懦弱无能,恐吾死之后,将无葬身之地唉!”

梁宣武死后,被尊称为太祖宣武皇帝,终年68岁。

接下来魏国将为了争夺皇位而爆发内战,为期三个月的四王之乱就此开启。

梁全道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基本上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但在乱世怎么可能没有意外?

梁全道毫不意外的在魏国境内被抓了壮丁,浑浑噩噩的在军队里混了两年,这两年来杀敌的本事没学到多少,但跑路的本事到学的飞快。

按理来说一辈子也就这样,但很巧不巧,跟着宣武皇帝一同参与了晋国讨伐战。

梁全道靠着脚底抹油的功夫,从败兵中脱身,最后侥幸成了宣武皇帝身边仅剩的数百残兵之一,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梁全道当时脑瓜子一转,现在好不容易能以残兵的身份跟皇帝见面,于是自告奋勇跑到皇帝身旁,说自己要搬救兵,但需要一个募兵的职位。

宣武皇帝平常是不会随意授予职位,但现在是危难时刻,立即授予梁全道奋威将军的将军号,让他去搬救兵。

梁全道靠着脚底抹油的功夫,趁着夜色逃出包围圈,然后朝着汴京的方向不断前进,一路上利用将军号的职务之便招募军队,等到达汴京的时候,以招来千余兵力,朝廷得到情报之后,立即派遣大军救援宣武皇帝。

梁全道则被朝廷授予前军都督的官职,负责统领勤王的先锋部队,梁全道首次带兵,没有指挥经验,再加上手下部队多为临时招募,并无实战经验。

不过好在梁全道有着优秀的逃命技术,趁着夜色通过鼓噪和火把来虚张声势,以此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带少量兵马,趁乱冲入包围圈,找到宣武皇帝之后,拉着皇帝驾马单骑逃出,至于包围圈内剩下的部队能不能活下来,则看各自本事。

不过这画面从外界看来,确实符合宣武皇帝被打的仅以身免的景象。

梁全道因立下救驾大功,被封为泰山侯,封地在泰山县。

之后的几年官运亨通,梁全道先后担任领军将军,后将军,甚至受到临终托孤,担任卫将军,录尚书事。

梁全道为了不卷入朝廷的内部斗争,主动申请领兵外放,担任鲁州刺史,使持节,都督平原路诸军事。

梁全道身为平原路都督,当然要进入平原府办公,正常来说,接下来应该厉兵秣马,准备好讨伐平津路的燕国。

但朝廷内的四王之乱,打乱了计划的步伐。

齐王梁仁和孤身一人从汴京逃到平原府借兵平叛,梁全道本来是不想管的,但齐王承诺的好处太大了。

梁全道立即拥立齐王监国,齐王立即封梁全道为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授予假黄钺。

梁全道本身并没有打仗经验,所以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自知之明,所以在平原上任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到处搜寻军事人才,并让这些军事人才导致己的幕府里参谋军事,官职名称简称为参军。

所以此次出征的军事策略都由幕府的参军共同谋划,梁全道同时利用手中的齐王,手中的委任状跟不要钱一样,哗啦啦的往下撒。

先是给手下将领封一堆将军号,来增长军队士气,同时把这些将领全部拉下贼船,手下的将领和士兵稍有军功,就立即委任官职和爵位来犒赏,反正这些都是空白支票。

只要进了京城,这些都能兑现。

进不了京城,也就不用兑现了。

后半句是开玩笑的,哪怕进不了京城,只要能够割据平原路,官职和爵位也是能兑现的。

同时用高官和爵位这些空白支票收买敌方将领,让对方降临倒戈,刚开始挑的是高级将领,发现收买不了,就收买这些将军的手下,收买的人数那么多,总有人临阵倒戈的。

梁全道也不要求这些将领战队,只要稳住他们,让他们什么都不做就行。

打造要军事和策略两手抓,策略方面尽量以收买人心为主,军事方面制定了奇袭汴京的策略。

因为魏国军队的军纪普遍都十分差,梁全道以前在军中可是深受其害,于是在此次出兵的时候,特意抓了一些典型来祭旗,顿时军纪肃然,路上再无侵犯百姓之事,百姓称善。

所过之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豪杰仗义之士皆恢复王师,州县长官开城迎接,直到最后攻入汴京都表现的十分顺利。

接下来登基大典和讨伐军队同时进行,前后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叛乱的三王全部平定。

梁全道以此功劳,担任相国,总百揆,总统朝廷大小事务,并受封鲁王。

算上之前的官职,请称呼梁全道为相国,总百揆,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鲁王,青州刺史。

梁全道今年只有二十五岁,就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主宰天下的权臣。

安阳公主府内,著名的智障公主,也就是梁全道名义上的未婚妻,安阳公主梁安月从床上醒来,望着周围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公主殿下疑惑的揉了揉眼睛,白嫩的玉足从被子里伸出,穿上可爱的红布鞋,满脸疑惑的在闺房走动,无意间看到了墙上的铜镜。

蠢萌的小公主还没发现问题,就下意识的走开,但很快意识到不对劲,于是立刻转头看向铜镜,先是对着镜中的可爱小姑娘感到疑惑,但这个疑惑仅仅只是一瞬间,就顿时化作满脸的惊讶。

短短时间内的心路历程可以简化为:

一觉醒来成了公主(懵逼)。

但是皇室是傀儡(悲)。

权臣却是另一个自己(惊)。

一魂双体还能这样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