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人事是同一个道理,想要了解天,根据人事就可以知道,相互提问,如不亲自当面看见对方,亲自问对方的意见,那么对方的意见就没法了解。想问天,天很高,天的耳与人相距很远。如果天没有耳,天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那就是气。
气像云雾一样,怎么能答复人呢?蓍草是用来问地的,地有形体,与人没有差异。向人提问,不靠近耳朵,人就听不见:人听不见,口就不会回答人。说问天,天只是一种气,不能使龟甲产生兆象;说问地,地的耳朵很遥远,听不见人的提问。确实认为天地会答复人的提问,有什么根据呢?
人在天地之间,如同虮虱附着在人身上一样。如果虮虱想了解人的心意,它们在人的耳边鸣叫,人仍然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虮虱和人小大不同,声音语言不通。现在用微小的人,去问巨大的天地,他们的声音怎么能相通呢?
天地怎么能知道人的旨意呢?有人说:“人怀有天地之气,天地之气在人的形体之中,这就是神了。人将要进行卜筮,告知蓍草龟甲,神就用耳听口言。如果自己思念,神就从胸腹之中了解人的心意。所以钻薄龟甲揲分蓍草,兆象出现数字也明确。”
人用精神进行考虑,经考虑无法决定,所以就求问蓍龟。蓍龟表现出的兆数,与人的心意相吻合,就可以认为这是神明答复的了。有时自己的心意认为可行,而兆数又不吉利;有时兆数就算吉利,而自己的心意又认为是凶。
所谓思虑,就是自己的心神;所谓兆数,也是自己的心神。同一个身体的神,在胸中就是思虑,在胸外就是兆数,就同人进屋坐下,出门行走一样。或行或坐不会和自己的心意不一致,或出或入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意。如果兆数是由神明形成的,就不应该和思虑有什么不同。
西江月
盛德须知异禀,天教占尽秋光。一轮明月照华堂。荐寿笙歌嘹亮。
座上簪缨并列,庭前兰玉成行。只应难老胜松篁。五福人间供仰。
这首《西江月》词,以其清丽的笔触和醇厚的韵味,描绘出一幅喜庆祥和的祝寿场景,蕴含着对寿者品德高尚、福泽绵长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一种庄重且温馨的氛围,充满了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
开篇立意,寓意深远
词以“盛德须知异禀,天教占尽秋光”起笔,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盛德”二字,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寿者品德的高尚与崇高,其德行之高,仿佛是上天特别赋予的超凡资质,使得他能够在人生之路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
“占尽秋光”进一步描绘出了寿者人生的美好与圆满,如同在金秋时节,收获了最美的景色与最丰硕的果实,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此句将人物与自然相映衬,以自然之美来烘托人物之德,使寿者的形象在秋日的宁静与绚丽之中愈发清晰而高大,也暗示了寿者如同秋天般沉稳、成熟,拥有着令人钦佩的品质。
营造氛围,喜庆祥和
“一轮明月照华堂”,明月,自古以来就是美好、圆满的象征,在此营造出了一种明亮而又庄重的氛围。华堂之内,因为明月的照耀,更显堂皇富丽、气度非凡,而这种外在的环境之美,也与寿者的内在品质相呼应,传递出一种内外兼修的美感。
如此美好的环境下,紧接着“荐寿笙歌嘹亮”,人们为了寿者而献上的祝福,以笙歌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嘹亮的歌声,萦绕在华堂之中,仿佛每一处空间都被这喜悦的氛围所填满。它不仅传达出了人们对于寿者的敬意与祝福之情,也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欢快与热烈的气息,让人们仿佛能够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感受到那份真挚而浓烈的祝寿之意。
人物形象,高雅尊贵
“座上簪缨并列,庭前兰玉成行”。簪缨,代表着官场高官贵人的冠饰,此处说明前来为寿者祝寿的,皆为地位不凡之人。他们齐聚于此,排列有序,体现出寿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他由衷的尊重与敬仰。同时,这种高朋满座的场景,也增添了寿诞的隆重与盛大之感。
而庭前“兰玉成行”,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雅致与美好的氛围。兰花与玉树,皆为美好高洁之物,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庭院之中,象征着寿者的品德如兰花般高洁无瑕,家风如玉树般挺拔而典雅。此句不仅从侧面烘托出寿者的高贵形象,更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清幽、高雅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引入了一处充满诗意的人间仙境,使人们对寿者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
收尾祝愿,美好期许
“只应难老胜松篁。五福人间供仰”作为全词的收尾,将对寿者的美好祝愿推至高潮。寿者拥有着如青松翠竹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松篁长青之态,暗示了寿者将如松篁般长青不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能长久地在这个世界上展现其风采。
“五福人间供仰”更是将寿者的福泽提升到了极致,五福(通常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向来是人们对于人生最美好的向往,而寿者具备了如此深厚而全面的福气,让世人都对他充满敬仰与羡慕。此句不仅升华了全词的主题,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美好和谐的人生态度,仿佛是对人生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读者的一种精神鼓舞。
整首词结构严整,层次分明,描绘出一幅生动而喜庆的寿诞场景。通过自然与人物、环境与内心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美好、和谐、庄重的氛围。它不仅表达了对寿者的敬意与祝福,更传递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词句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传统美德与美好品质的推崇与赞美。这首词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传统诗词的无穷魅力与深厚内涵。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