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岁为真,以不断为假。真真假假谁又能弄明白呢?

活人吃东西没有禁忌的日子,鬼神吃东西为什么有禁忌的日子呢?如果鬼神果真有知,和人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祭祀鬼神就不应当选择日子。如果鬼神无知,不能吃东西,即使选择日子进行避忌,那又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祭祀并没有什么鬼,死人也无知。

各种各样的祭祀是为了报功,表示不忘记先人的恩德;对待死者和侍奉活人一样,是表示不背弃死去的人。祭鬼不会得福,不祭也没有灾祸。祭与不祭,尚且没有什么祸福,何况日子的所谓吉凶,怎么能带给人福祸呢?

如果由于宰杀牲畜要见血,应当避开血忌、月杀日,那么活人吃六畜,也应当避开忌日。全国的屠宰铺,每天宰杀的六畜有好几千头,不选择吉日凶日,先死的,不一定是屠工。天下犯死罪的人,到冬季处决也是好几千人,在市上处决他们,不选择吉日,遭受灾祸的,不一定是狱吏。

肉卖完了就要杀牲口,定案完备了就处决犯人。犯人被处决牲口被宰杀,被杀流血的情况,与用来祭祀的牲畜被杀流血有什么区别呢?偏偏为祭祀制定历书,不为屠工、狱吏规定吉凶日,这是世间习俗用意不完备充实的地方。祭祀不该祭祀的根本不存在的鬼,又迷信不该相信的那些忌讳,抱着两种错误去祈求一种福佑,是不能获得的。

沐书上说:“子日洗头,让人喜爱;卯日洗头,会使人的头发变白。”

人的喜爱与不喜爱。在于容貌的美丑;头发的白与黑,在于年龄的幼老。如果貌丑得像嫫母一样,即使在子日洗头,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吗?让十五岁的女孩子在卯日洗头,能使她的头发变白吗?

况且“沐”是为了洗去头上的脏东西。“洗”是除掉足上的脏东西,“盥”是除掉手上的脏东西,“浴”是除掉身上的脏东西,都是洗去同一个身体上的脏东西,它们是同一回事。洗足、洗手、洗身不选择日子,而唯独洗头要有禁忌的日子。

玉楼春

炉烟不断腾金兽。香雾入帘波影皱。秋堂锦席艳君仙,不惜绮罗萦舞袖。

昼弦素管春风手,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君须尽眼中欢,绿酒十分千秋寿。

丰富细腻的意象勾勒华美意境

“炉烟不断腾金兽”,开篇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画面。“炉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而“不断腾金兽”,则赋予了这幅画面一种动态之美与奢华之感。“金兽”指香炉,香炉精美的造型犹如金铸的野兽,随着炉烟的升腾,仿佛金兽在呼吸、在灵动。

这不仅凸显出场景之奢华,更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仿佛时光在此刻变得缓慢而悠长,为全词奠定了华美、雅致的基调,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与思绪,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充满诗意的意境之中,感受着烟雾缭绕中蕴含的那份宁静与奢华。

“香雾入帘波影皱”,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与层次。“香雾”从炉中溢出,弥漫开来,如同一层轻纱,悄无声息地钻入帘幕之中。“波影皱”三字,又巧妙地引入了光影变化的描写。或许是夕阳透过窗帘洒下斑驳光影,或许是屋内灯光闪烁,与香雾交织,使得帘幕上的影子如水波般荡漾、褶皱,充满灵动性。

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元素,更通过香雾与光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仿佛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层柔和的薄纱之下。读者仿佛能看到那香雾缭绕中,影子轻轻摇曳,如同一个静谧而梦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同时,“波影皱”也暗示着一种微妙的动态,与开头的“炉烟不断”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在静态的华美中蕴含着生动的气韵,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转中场景的微妙变化,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灵性的小世界。

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与生活情趣

“秋堂锦席艳君仙,不惜绮罗萦舞袖”,此句将目光聚焦于人物与宴饮场景。“秋堂”点明了时间与场所,秋季的堂屋里,透着一丝凉爽与清幽。“锦席”则凸显出宴会的奢华,华美的锦缎铺就席面,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高雅。

“艳君仙”是对人物形象的绝妙描绘,将女子比作“仙”,浓墨重彩地展现出其美貌非凡,如仙子般光彩照人。那女子身着绚丽衣裙,华美动人,“不惜绮罗萦舞袖”,她尽情地舞动着,绮丽的罗衣随着舞姿翩翩飞扬,如同彩蝶在空中翻飞。

此句不仅生动勾勒出女子的美貌与灵动,更通过她的舞姿展现出宴会的热闹氛围与欢乐气息。读者仿佛能看到秋堂之中,灯光摇曳,女子在锦席上翩翩起舞,绮罗在空中翻飞,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奢华、闲适与对美的极致追求。

同时,“不惜”二字,也透露出一种肆意、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这场盛宴之中,人们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全然不顾世俗的束缚,展现出一种率性而为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

“昼弦素管春风手,娇妙如花轻似柳”,人物的艺术素养与灵动之美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昼弦素管”描绘出乐器的精美,“昼”字或许暗示着这是一场白日里的宴饮,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素雅的乐器之上,更添一份清雅之气。

“春风手”则是对演奏者技艺的极尽赞美,仿佛其手指如同春风拂过,所到之处皆能唤起美妙的音符。而女子的形象再次被细腻描摹,“娇妙如花轻似柳”,以花喻其娇美,以柳喻其柔美身姿,灵动而不失优雅。“轻似柳”与上文的舞姿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灵动之感。

她仿佛是这宴会上的一缕清风,轻盈地穿梭于众人之间,用她的美貌、舞姿与乐曲,为这场盛宴增添了无尽的风雅与情趣。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声在秋堂内回荡,看到女子如花般娇美的面容、如柳般柔美的身姿,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艺术熏陶下的那份独特的气质与韵味。

同时,这几句也展现出人们生活中对美的敏锐感知与精心营造,他们不仅享受物质上的奢华,更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愉悦,将生活过成了一首动人的乐曲、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深邃的哲理内涵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劝君须尽眼中欢,绿酒十分千秋寿”,词句在前文华美场景与人物描写的铺垫下,道出了深刻的哲理。“劝君须尽眼中欢”,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把握与珍惜,提醒人们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幻想之中,而要抓住眼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所给予的每一份快乐。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与忧虑,而珍惜当下,把握眼前的幸福,才能让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而“绿酒十分千秋寿”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主题,“绿酒”是欢宴的象征,尽情畅饮美酒,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与享受;

“千秋寿”则有着美好的祝愿之意,希望人们在珍惜当下的同时,也能健康长寿,长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此句将人生哲学与美好祝福相结合,使全词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华美画面与生动人物之余,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内心的迷茫,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眼前人、眼前事,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快乐与意义。

这首《玉楼春》,以其华美的意象、细腻的人物描写、生动的生活场景与深邃的哲理内涵,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奢华与闲适,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美貌、灵动与才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宴饮之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时代韵味与生活情趣。

而词中所蕴含的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哲理,更是跨越时空,给予现代读者深刻的启示与感悟,让人们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学会在忙碌与喧嚣中,停下脚步,用心感受身边的每一处美好,用豁达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让人生如这首词般绚丽多彩、充满意义。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