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国政府作为王国内战和帝国崩解战争这两场决定世界命运的大战的最大胜利方理论上不太可能缺钱,实际情况却是王国财政可能一直都很吃紧。
真实的战争不是电子游戏,点一下和谈按钮战败国的赔偿金就自动入库了,历史上明明每一场内外战争都能打赢最后却因为战争后遗症把自己给搞亡国的强大国家比比皆是,其中最典型的就属明朝中后期的万历三大征。
话题切回眼下,新王国政府虽然打赢了内外两场大战,可这两场战争在经济上非但没什么短期收益,甚至还进一步拖累了以约维克为首的北方联盟财政。
旧王国覆灭之后留给伊莎贝拉的只有一片白地的王领和满目疮痍的法班缇娜,为了重建这片王国粮仓伊莎贝拉不得不建造新都吸引移民,这两项工程在中前期都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无底洞,想要达到收支平衡的初步成果怎么说也得四五年才行。
而帝国崩解战争后被傀儡化的帝国中央政府更是穷得闻着伤心见者落泪,丧失了大量非核心领土同时核心领土上又有一堆听调不听宣的军阀把控了大量土地,玛蒂尔达能保持住欧雷德这座千年帝都不乱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再从帝国身上刮油水的结果就是逼死玛蒂尔达逼反帝国。
对外开源不行,那对内呢?答案是内部财政同样不容乐观。
眼下新王国政府的统治核心区是曾经的北方联盟领地,其中除了约维克这片早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大陆上唯一工业中心的土地之外,其余地方能够抽调的税收都十分有限。
诺斯博拉领地广人稀又经历过埃里克叛乱导致人口愈发萧条,那场叛乱造成的严重伤害没个一代人时间根本恢复不过来,没有充足的人口作为支撑经济自然就缺乏发展动力,雷奥妮为了这事儿小小年纪头发都快要愁白了。
康瓦尔领倒是不缺人也不缺资源,然而康瓦尔当地的交通条件比约维克这片丘陵还要崎岖。当年花大力气修建的阳光海岸—约维克堡运河虽说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交通需求,地理条件所限受惠的也只是康瓦尔领首府周边而已,其余大片山区还是那种山路十八弯一脚深一脚浅的尴尬状态,当地人也习惯了这种松散自由的山民生活非常抗拒从约维克传来的城市化生活导致现代化进度异常缓慢。
至于奥特兰提殖民区和帝陀拉伯爵领那更是才刚刚上路,勉强称得上经济中心的就只有纽海威和库斯科这两座城市而已,其余大片地区要么还是蛮荒地带要么就是草创的殖民定居点,称之为村镇都有些对不起村镇这个词,朝这些垦荒者收税就是牺牲了殖民区的未来。
这么说吧,如今王领这些花钱如流水的项目基本上全都靠着约维克的高附加值产业在撑着,北方联盟其余地区能做到收支平衡同时稳步推进自身发展就已经让当地执政者竭尽全力了,他们可以提供的帮助实在很有限。
相比起局势稳中向好的北方,南方地区的状况就格外让伊莎贝拉糟心。
在两场战争中都没有遭到多少战火破坏还收复了白垩群岛彻底打通南海航线吃尽战争红利的南方地区本来应当成为王国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然而随着伊莎贝拉主导的中央政府和南方商人集团关系渐行渐远,王国政府很快就发现南方的税收收不上来了。
南方商人们也不跟伊莎贝拉搞什么暴力抗税那一套授人以柄的粗劣手段,在账本上做点小动作令王国政府的税务海关无税可收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作为旧王国时代的必要生存手段,每一位成功南方商人的逃税技巧都炉火纯青。明明在账本和通关文件上你查不出来任何疏漏,到了缴税的时候金额就是能硬生生给你砍掉一大块,这种情况早在旧王国吞并南方地区就初见端倪,直到现在已经让派往南方去的税收人员见怪不怪了。
伊莎贝拉不是没想过好好整治这些偷税漏税的现象,无奈饶是在其他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她进入了商人们的主场也得灰溜溜败下阵来,一场风风火火的税务审查运动雷声大雨点小,抓出来那几个典型人物还是南方商人为了不跟伊莎贝拉彻底撕破脸主动推出来让她下台的倒霉鬼。
按理来说这时候伊莎贝拉就应该让英雄去查英雄让好汉去查好汉直接关门放休伊,可她看见已经累成了小秃子的休伊之后实在是张不开这个嘴,偏偏现在的约维克没有休伊坐镇还不成,北方的稳定和南方的税收哪个更重要伊莎贝拉还是分得清楚的。
其实这些破事早在旧王国时期的历代先王们就经历过不知多少个轮回了,要是能轻易解决也不至于成为顽疾拖延到现代,伊莎贝拉倒是有心一劳永逸解决掉这些只吃不吐的资本家,出于种种顾虑却始终都难以立即动手。
一方面是王领还处在战后恢复期中,这时候对南方用兵毫无疑问会破坏王领重建的进度,毕竟没有谁愿意迁居到一片随时可能变成战场的土地上生活,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再把王领打烂一次这地方怕是几十年都没法再重新发展起来了。
另一方面则是洛陆联军在沧澜金山一线的战事还需要南方商人配合才能继续打下去,没了从南方港口出发的大笔军火支援,洛清流和陆祁丰根本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压制七国联军的围攻,如果这时候南方闹出乱子导致洛清流的后勤崩溃,伊莎贝拉都不知道要怎么跟这位盟友交待。
于是局面暂时就这么僵持下来了,南方商人咬定伊莎贝拉当下不敢对他们动手行事开始越来越有恃无恐,南方地区忠于伊莎贝拉的少数派势力在商人集团明里暗里的打压下也是节节败退,靠着中央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保住手头的基本盘已经殊为不易。
对此伊莎贝拉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少校的经验教给她很多东西唯独没教过怎么在不动刀子的情况下收拾资本家,少校是个军人而联合国际的军人一律不得经商,只有理论没有实操经验会输不奇怪,或者说伊莎贝拉想要在不见血的情况下让唯利是图的资本自己将人民的血汗吐出来本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思来想去也没法从脑中翻出来一个适合开源的新增长点,伊莎贝拉只能将玛蒂尔达给出的贷款数额砍去一半然后交付财政部拨款,尽管她很同情玛蒂尔达当下的困境,王国政府能够动用的流动资金总不能全都押在这份看就知道一时半会儿无法收回的投资上。
伊莎贝拉并不知道的是,玛蒂尔达那边本来也没指望能从王国政府获得全额贷款,能收到一半数额解解燃眉之急已经让她偷着乐了。
手头再次有了充足的资金,处境其实跟伊莎贝拉差不多的玛蒂尔达想法跟伊莎贝拉都是一样一样的,她的目标总结起来就两条,一个是怎么完成战后重建,一个是如何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开源节流。
考虑到帝国受到战争破坏的程度虽然没有王领那么严重(王领好歹是神明亲自砸场子),可帝国领土被战火波及的总面积远大于王国,更别说还有邦纳家、帝国海军、第二军团等等内部外部的地头蛇盘踞地方让帝国政府无法从这些行省收税,如此严峻的形式反倒是让玛蒂尔达并不急于立即就展开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毕竟她着急也没用,死钻牛角尖除了把自己给气出毛病之外对现状能有什么改变吗?
再说帝国人民好歹也是在战神教义下熏陶出来的,战争带来的苦难对于他们而言属于常态,比起打一场仗就要大惊小怪的王国民众,帝国人民对战争破坏的容忍度要高多了。
“还好我们的国民都是一群天选牛马啊。”简单分析了眼下的局势,玛蒂尔达这辈子头一次庆幸自己是个帝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