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警机提醒之后,A10编队试图加快返航的速度,受限于机体限制,其加速也仅仅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提升了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对于任何战斗机来说和一块飞得快些的肉没有区别。

后方的ZDK03向前推进,由于位置过于靠后,预警机无法在自己的有效范围内找出E3的位置,前者只能使用解析辐射源的模式来对后者位置进行判断,发现其已经到了有些危险的位置(浥特兰的空军在本学期接受了两架米格31BM,并拥有少量的R37M空空导弹)。预警机指挥官很快判断该方向不止一架F18,并开始紧急呼叫该方向的所有友军机群。

姜涛放弃了原先前出的策略,他呼叫队友和自己一起上高,RWR上居然可以识别来自APG79的扫描,这让他有些惊讶,他本以为这种老机的识别器没法判断相对先进的雷达。不过他手头的这架苏30,曾经经历过沈飞神秘の翻新大修,看起来是多了一些操作手册和教官都没讲的功能。他决心回去就问问冯亦音这个情报头子,但现在要紧的事情,还是先解决远处扑来的两架F18。

苏30的远距攻击集成在HUD上,姜涛迅速分配攻击目标,将雷达模式转为更为稳固的一对一模式,远处的F18很快发现自己同时被两架苏30跟踪。大黄蜂的飞行员并不担心,他曾经与天竺的飞行员有过几次演练,其装备的雷达虽然功率巨大,但缺乏下视能力,而且为了弥补RVVAE导弹射程上的不足,天竺空军会携带R27ER这样的导弹,或者极其少见的流星空对空导弹。至于浥特兰的侧位,他们并没有多少信息,但想必不会差太多。

“鹰眼,1号2号已接近目标。”

“明白。3号4号准备展开压制。1号2号,允许开火。”

“收到。”F18飞行员的无线电中带着微微的颤音,“3号开火。”

“4号开火。”

位于高空的大黄蜂飞行员,在发起攻击前最后一次核对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95公里左右,但高度已经高于了他两千米,并且还在继续上升。侧位所拥有的导弹,通常被认定为R77-1,其对高空目标的授权距离一般在85KM左右,远低于120C型号。在设定目标后F18点火,强大的有源相控阵足以同时引导对四个目标的同时攻击。两架战斗机在第一轮射击中率先开火发射共8枚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虽然保持姿态,他们需要等到头显上的时钟倒计时结束。

(作者注:该部分R77-1射程参考俄军苏35的对空作战纪录,然而同状态高空打低空R77-1的射程直接少了20公里,只能说格栅令人感叹了)

“F机群,对方发射导弹!”

“我知道,24号打右边的,3号和我一起,”姜涛按动加力,过载使得他的呼吸微微有些喘息,“建立一对一,现在开火,先打一枚压回去。”

F18一号机飞行员,已经在战场信息系统上看见了双方展开的第一轮对射,通常不会有什么战果,并且在后续中苏30会逐渐建立优势——但那是在2对4的情况下。

二号机飞行员根据长机的指示打开雷达,一秒后截获目标,并转入稳定的跟踪。两架飞机同时加力并上抬机头,虽然导弹的攻击程序自带高抛程序,但现在飞机的高度实在不好,飞行员想尽可能地创造一些能量条件。脱离挂架的AIM120很快点火,划出白痕飞向天空,集成数据链上显示的倒计时仅仅只有五秒。

“又有两枚导弹……该死,二号区域有潜藏的敌机!”女指挥在交流平台上喊道,她知道今天要出事了,“A机群,尾追,30公里,高度219,注意规避;F机群,做好防御准备!我现在协调其他飞机!”

A10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尾后的空空导弹,飞行员试图向右转弯并发射箔条,他知道自己已经处于不可逃逸区内,所以尽可能贴近地面,企图通过回波掩盖自己。

姜涛很快从预警机处得知攻击机被锁定的消息,低空的两架F18逐渐拉起,同时居于远处的另一组双机编队脱离放弃引导,但对自己的跟踪依旧在持续,显然已经接替制导。情况直转急下,放弃对SD10A的制导迫在眉睫,困难在于如何应对接下来后续波次的攻击。主动放弃BVR转向防御机动的话,必将落入低空攻击批次的攻击范围内,况且远处的双机编队必然会回头,会在能量上落入纯粹的下风。

“更换攻击目标,分组不变,每人一架!”

姜涛的长机率先活动,全机翻转,后座的武器控制官重新锁定目标并重构数据链,第二枚空对空导弹也随之发射。侧位所具备的能量,在发射导弹后的一系列动作中下降,但对比F18的一号机和二号机而言,苏30依旧具备巨大的高度和能量优势。

姜涛操控飞机下高并转入侧对状态,逐渐加大的过载迫使他喘息,同样承受着4个G重力的武器操作官告诉他第一枚闪电已经开机,不过命中目标的机会渺茫,他们必须转入三九机动来躲避主动弹弹幕了。

在超低空逃窜的A10最终还是没能躲开空空导弹的追击。而在卡里加尔机场,负责区域防空的响尾蛇开机,虽然以它的射程并不可能威胁任何的固定翼飞机。

苏30编队转入了标准的防御机动,这使得他们的时速集体降到了500公里,但加军也处于刚刚结束机动的状态。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双方都没有发起攻击,而是试图恢复能量,战况看似回到了一开始,不过双方的距离已经减短了三十公里。此时预警机告诉姜涛,有两架己方的F16AM正在接近,但他们只携带了了两枚用于自卫的AIM120B。

“头儿,我们怎么打?”

“转低一点,我们去找低空的那两架,打掉再说。”姜涛迅速做出决定,这已经是他在半分钟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一号,怎么决定?”

“下高,先去低空打掉那两架。他们在山区附近,我们四打二快打快藏,想办法躲开。”

“如果被下视呢?”三号机问道。

“只能各凭运气了。把精神都打起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空战。把电子战吊舱都打开。”

F18一号机发现自己已经被两个信号截获,他和苏30之间的距离在55公里,跟踪告警的女声叫得像“骂谁罕见”的冬雪莲。显示对自己的跟踪很快上升到四个,告警系统没有显示导弹,直觉告诉他已经发射,但在闪电开机前他并不能知道。他同样发射导弹,由于在迎击多个目标,他不得不发射四枚空对空导弹来保护自己,空空导弹离架时的巨大烟幕遮盖了整个驾驶舱视野。

敌导弹的告警很快响起,来的这么快,居然不是R77?飞行员怀着巨大惊讶转弯,他顶着7G的过载怀疑来的是增程型号的杨树导弹,否则对方也不会频繁地使用一对一跟踪。F18抛射箔条,密集的闪光在空中拉开,但并没有干扰闪电的跟踪。与此同时,侧位机群又一次面对上齐射的导弹弹幕,三号机没能躲开攻击,飞机自动释放红色烟幕显示进入淘汰状态。

“F机群,低空目标淘汰一架,你们干的漂亮。”预警机的声音很兴奋,“剩余的一个低空目标正在盘旋,离你们还有30公里,暂时看不出意图……他消失了。我标记最后位置。”

“指挥,高空的目标呢?”

“正在朝你们扑过来,但速度并不快。F18的机体上限就这样了。可能是想近一些再发射。”

“明白了,我想办法处理。”

剩余的三架苏30MK2撕裂云层向下俯冲,姜涛单独脱离编队,并手动关闭雷达。距离那两架高空的F18到来还有一段时间,他和对方那架F18一样,处于一个短暂时间窗口的双方盲区内,于是关闭雷达,转用热源搜索模式。他检查地图,觉得那架F18不会离开,而是潜藏在某个角落,等待致命一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