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说本书的主旨是“健康生活,好好吃饭”,其内核就是抑郁症、焦虑症之类精神疾病的自我疗愈。

我又说,本书的主旨是“心外无理”,但是实际上我在2022年以前压根不关心中哲。我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完全受到早期互联网西化的影响。

当时网络上厌马情绪很严重,但同时我选择了文科,在学校里面能学教科书的马,我就觉得,教科书哲学实在太简单,我就想:你们随便争去吧,反正我们是一个以马为主导的国家,研究马不缺我一个,我就去搞别的,我去搞马的对立面,把对立面弄懂了我再来学马。

当时在我的认知中马的对立面主要是两块:唯心主义和封建主义。我又觉得,马克思以前都是唯心主义,我们以前都是封建主义,那也就是说,我要全盘学习中西哲学。于是,我就一方面学习着非马的东西,一方面关注着网←。

然后刚好在我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网←井喷式爆发,其代表就是《让子弹飞》的翻红,我当时觉得,天啊,好时代来了。结果之后网络的迅速民c化搞得我头昏脑胀。

在我的哲学一片混乱的时候,我在菠萝包遇到了一系列奇葩。

申请作者然后太监专当菠萝圈作者的作者,领着一帮口口声声说自己在菠萝包不看书的人对着菠萝包环境指手画脚,却还能参加菠萝包官方的聚会。在这个炎上泛滥的时代公然宣称“我写完当天的更新我就在网络上喷人怎么了”的作者,没有被粉丝骂不务正业、不去码字,反而拥趸一堆。只要说他不好,一分钟内立马到场和人对线的超级头部作者。重度抑郁症,为人处世方式把人雷得外焦里嫩的我原偶像。以及,唯唯诺诺,所以作为超级头部却评论区一片骂声的作者。还有,明明写得文笔很好,读者一提意见立刻改得文笔稀烂的作者。

以及,对这种种乱象没有批评反而拍手称快的读者。

所以我这本书的主旨实际上是什么?已经不是批判这个环境了,毕竟只有尚可拯救的环境才能批判,救无可救的环境还有什么好批判的?这本书的主旨之一其实就是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维持自己的大脑正常。

那段时间真的太痛苦了,基本上被A的逆天行为惊到然后找B慰籍,马上发现B也逆天,然后转而找C去慰籍,结果C也逆天,然后放眼望去我的精神家园全是逆天。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我最早进二次元、看轻小说就是我在别的地方看到了逆天,于是来这个小圈子躲着,结果现在全网除了饭圈,二次元已经成了这种逆天的代名词了。

但好在我的中西哲学阅读已经基本完成了,于是我开始回到了马,回来以后真的神清气爽。以及我开始建群以后,终于有正常人交流了。

我再回忆过去,就发现,实际上,过去我为了追求先锋,专门找不正常的圈子,比如性转、SCP、克苏鲁、狼人杀、推理。在当时这些圈子标新立异,但里面真的个个都是人才。

有人会说了:狼人杀怎么不正常了?其实,我入坑狼人杀的时候,还是会被别人觉得狼人杀血腥暴力的时代呢。而且那个时候年纪小,网络刚出来,未成年警惕网络社交的广告到处都是,那个时候,网络上和人聊天都有一种背德的刺激。那会儿特别喜欢这种刺激和猎奇,哪像现在,刺激和猎奇的东西往往捆绑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学生都东西。

为了防止别人不理解,我拿《和平精英》来举个例子。《和平精英》是大逃杀类游戏,而《大逃杀》,那可是一个超级惊悚片啊。我小时候手机看视频还不发达,资源也难找,家里也不准玩电脑,我就偷偷玩我爸的手机,当时我是用贴吧看图文解说看的《大逃杀》。没错,那会儿还有图文解说和图文转播!一帮人辛辛苦苦截图加文字搁那解说电影和游戏!没错!玩的时候截图,然后再发到贴吧,配以文字解说!现在的人敢想吗?更早的文化封禁时代,有些人看个恐怖小说,靠手抄传递,几十万字几十万字的抄!现在的人敢想吗?现在稍微封禁一下一群人就要死要活。

扯远了。那时候看人家图文解说《大逃杀》就跟看什么秘密黑暗魔法书籍一样,老刺激了。一群人,都别说本该纯洁的学生了,就一群成年人,放一个岛上自相残杀只有一个人能活着出来,想想都心跳加速了。所以后来吃鸡类游戏出来我都惊了,当时,吃鸡类游戏以前也是被封的。

然后现在《和平精英》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辣条味小学生宝宝巴士。

同款遭遇的还有《第五人格》吧。其实拿《第五人格》更加能够看清一些东西,虽然《第五人格》是因为上面的因素变成了第五幼儿园,但是它的环境变成抽象小学生的环境,那就不是上面的锅了,是下面。

所以一个问题就是,本来网络上很多东西是我以前追求猎奇、寻求精神慰籍的地方,如果它们被封杀我还能感觉到一些刺激,现在可怕的是,它们都被小学生占领了。我原先写小h文都地方,可以看到一大片这样是不是过于猎奇,那样是不是过于刺激的言论。

当然了,最伤人的言论往往是最平淡的。我写小说想了个惊天点子,可是再也不可能有三两个人过来捧场说厉害了,只会有一大批人说“啊?这可以吗?”我在人堆里找不到一个因为新点子而兴奋的。而如果不是在那种封闭的网站,而是在外面,比如菠萝包,还会有这样的逆天言论:你这样不符合市场吧?还有那种:你这样会被炎上吧?炎上其实是热度的一种,我就是被别人影响怕炎上怕得要死,其实呢?看我书的才几个人?什么炎上?哪有炎上?我倒是在菠萝包被炎上小鬼喷过,就那么几个人,气势汹汹,那又咋了?所以我突然发现很可笑,炎上事件能够发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炎上者的精神内耗。六小龄童被骂得惨不惨?后来口碑反转了。蔡徐坤都快成业界良心了。就是科比梗我还极度不适,玩死人梗我真的接受不了。但这种事情,只要当事人不在意,其实一点杀伤力都没有。我对于炎上最不舒服的点还是看到了大环境的问题,因此失望,失望搞得我精神内耗很难受。

我不理解现在的人到底是怎么看待轻小说的,为什么要看轻小说,现在的人已经完全不追求点子,稍微有点预期不符就开骂。就这样了菠萝包还能形成某些特色,如果你没有追求新奇的感觉,直接去大网站看大型网文不好吗?我在小网站写小说就奔着开放去的,结果小网站比大网站还封闭,是来自读者层面的封闭,为啥啊?

从索何夫来写实验作结果反响平平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天的环境已经僵死了。传统日系科幻二次元没那么多人买账,日本自己都天天生产工业糖精。如果说,在当时新潮的日系科幻二次元现在也过时了,那么现在新出现的东西却依然没有生命力,新的东西内里是腐烂到发臭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极度贫乏。

有人会说了:我贫乏是因为我穷,因为社会如何如何。说来说去,这帮人不就是想说马嘛,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去看马呢?自以为看个《资本论》就很厉害?看得懂吗?而且,就这么说吧,如果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抹去名字作者甩给那帮人,他们会把这当唯心主义。你们要真的真心实意地去看马去研究马,今天的环境至于这么糟糕?如果你们人人都能够认认真真地研究马,我也能做个快乐的轻小说作家了。

过去我把研究马的任务让给了别人,可是果然啊,自己的东西还是得自己捏在手里。

所以这本书到底主旨是什么?

这本书其实写了我文学和哲学上的大愁苦,写了我对这个时代问题的不理解,但是我思想有点混乱,写得不传神,这倒是我一个大问题。

其实尼采也是这个悲哀,而我更加悲哀,因为尼采前面没有尼采,所以他看不到,一方面一群人举着尼采、马的口号招摇过市,另一方面他们著作里最浅显的思想这帮人都不懂。这可比尼采要愁苦一万倍。尼采最后都疯了,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