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一零八二)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
一二七八年十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蝶恋花(快阁)
杰阁青红天半倚。万里归舟,更近阑干舣。木落山寒凫雁起。一声渔笛沧洲尾。
千古文章黄太史。虱虱高风,长照冰壶里。何以荐君秋菊蕊。癯瓢为酌西江水。
这首词,宛如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眼前,让人沉醉其中,久久回味。
“杰阁青红天半倚。”开篇便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快阁的壮美景象。快阁巍峨耸立,其青红的色彩在天际半倚,仿佛与天宇相接,气势非凡。这不仅描绘出快阁的高耸,更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宛如天宫琼楼,令人仰望而生敬畏之心。想象着在那高阁之上,凭栏远眺,视野开阔无垠,天地间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胸中顿生豪迈之气。
“万里归舟,更近阑干舣。”词人目光从高阁转向江面,一艘归舟在万里江水之上缓缓驶来,最终靠近快阁的阑干停靠。这“万里归舟”四字,既写出舟行之远,又隐含着归人历经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归心似箭的急切。
而“更近阑干舣”则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舟与阁的靠近,仿佛是归人与故乡的重逢,带着一种温馨与安宁。在广阔的天地间,一舟一阁,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江景图。
“木落山寒凫雁起。”季节的变换在此刻悄然呈现。树叶纷纷飘落,山间弥漫着寒意,而凫雁却在此时振翅高飞。木落山寒,写出了秋日的萧瑟与苍凉,给人一种岁月流转、万物凋零之感;凫雁起,则为这萧瑟的秋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凫雁的飞翔,或许是在寻找温暖的栖息之地,或许是在追逐着季节的脚步,它们的起落,成为这秋日山林间最灵动的风景。这句词动静结合,以木落山寒的静谧衬托凫雁起飞的灵动,将秋日的自然景致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
“一声渔笛沧洲尾。”渔笛声在沧洲的尽头响起,打破了江面的宁静。这笛声悠扬而深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江水的清冷与渔人的闲适,回荡在天地之间。它与前文的木落山寒、凫雁起飞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孤寂的氛围。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渔笛声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既是渔人生活的写照,又为这秋日江景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悠然。让人不禁想象,在那沧洲尾,渔人驾着小舟,吹着渔笛,与江水、与自然融为一体,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千古文章黄太史。”词意在此转折,由写景转向抒情,提及千古文章与黄太史。黄太史,即黄庭坚,宋代著名文学家,其文章流传千古,备受赞誉。在这里,词人以黄太史的千古文章为引,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黄庭坚的文章,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让后人仰望而不可及。他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心灵。而快阁,作为黄庭坚曾经登临赋诗之地,也因他的文章而声名远扬,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虱虱高风,长照冰壶里。”“虱虱”形容高风的迅疾与强劲,高风长照冰壶,寓意着黄太史的高风亮节,如同那强劲的高风,永远照耀在冰清玉洁的壶中,永不消逝。
这是一种对黄庭坚人格魅力的高度赞美,他的品德如同美玉一般,纯洁无瑕,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文章与人格,如同一座灯塔,为后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激励着无数文人追求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文学成就。
“何以荐君秋菊蕊。癯瓢为酌西江水。”最后两句,词人以秋菊蕊与西江水为喻,表达对黄太史的敬意与怀念。秋菊蕊,代表着高洁与坚韧,它在秋风中傲然绽放,不畏严寒,正如黄太史的品格;西江水,浩渺无际,源远流长,象征着黄太史文章的博大精深与永恒魅力。
词人以癯瓢舀取西江之水,来祭奠黄太史,这一举动充满了庄重与虔诚。在这秋日的江边,以秋菊蕊为荐,以西江水为酌,是对黄太史最好的缅怀,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
整首词通过对快阁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黄太史的深情缅怀,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高洁的意境。词中的每一景、每一物,都承载着词人的情感与思考,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
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对先贤的敬仰与对文化的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词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的心灵,引领着我们去追寻那些美好的品德与卓越的文化成就。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