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估计是考虑到教育成本,子女只有我一个,此父母对我抱有很高的期待,当然,我也尽力回应他们的期待。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姑姑常常来看我,指导我的学习,我很喜欢我的姑姑,不仅仅是因为她总是给我买好吃的,还因为她说我的名字是她取的。
姑姑说:“那年你出生的时候,我哥说咱们的姓氏比较少见,他怕起的名字不好听,所以让我这个‘大学生’帮忙,我答应了下来,说其实我想到一个很不错的名字,那天正好下着小雨,因此我说既然出生的时候下雨,那不如就叫‘欣雨’好了,我哥他一开始以为是‘新雨’,我还特意给他写了出来,他满脸高兴,拉着嫂子说道着,看起来嫂子也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当时还问为什么不给表妹起这个名字,姑姑说因为表妹她不姓青。
那时候我和邻里之间的小朋友关系挺不错的,或许是因为我长得十分讨喜?
但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渐渐不与他们往来了,姑姑也不常来,因为那时我的周围有不少教师家的子女,他们成绩很不错,因此父母总是让我以他们为榜样,我知道他们指的是成绩方面,因此在我的努力下,成绩渐渐能与他们中的大多数持平。
父母很高兴,但他们清楚不能让我感到骄傲,因此对我说:“继续努力,你能考得更好。”
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所以我只是静静地看书,默默地做题。按理来说,像我这般努力,成绩应该很好吧?不,我的成绩只是勉强排到中上,很奇怪不是吗?只是初中水平,明明在做题方面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我却连班级第一都不是。
我曾经问过父母,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他们说:“可能是因为排名靠前的学生会家里做很多题?”
我信以为真,然后机缘巧合下,在一次考试中超过了原本的班级第一,我很高兴,那时我可能有些得意忘形,对着班级第一说:“看来还是我做的题比较多。”
班里的不少同学都笑出声来,至于这位班级第一则不以为意,他不加恶意地笑着说,“那你做的题确实比我多。”
我仍记得他那时的表情,那不嘲弄,只是单纯地觉得我不太聪明。
回到家后,父母对我的成绩感到高兴,但又害怕我恃宠而骄,因此说:“继续保持。”
我自然是理解他们的,此时只需要点头就好。但后来的一次考试,我不再是班
级第一,但依旧名列前茅,不过第一依旧是那名男同学,他轻笑一声说:“我做的题确实没有你多,但这有关系吗?”
我感到浓烈地挫败感,在回家的路上,我有些失神,回到家后,我说自己排名下降了,我本想向父母询问那名男同学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的父母先一步开口:“是学习松懈了吗?”
我感觉到有些委屈,一时间竟呼吸不过来,我并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情感,毕竟此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初中生,认知还很懵懂,如此强烈的情感波动也是第一次体验。
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问题出在我,我缓缓点头,毕竟如果不是因为松懈,怎么会排名下降呢?是因为别人没有失误,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天赋?
这些我无从得知,但我从父母的神情中读到些许失望,我本以为会与这种评价无缘,可现实却正是如此,另人悲伤。
“快到中考了吧?我们给你报了补习班”,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句话。
“好”,我木讷地回复道,竟没有发现自己未曾尝试去沟通,只是一味地服从。
补习班有不少教师家的子女,看来他们也想做一些期末冲刺。
刚开始时的学习还算轻松,毕竟我底子不差,但越到后面越觉得乏力,因为我渐渐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累计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是数学,次一级的是物理和生物。
我尝试着用死记来代替理解,很有成效,这些问题暂时解决了,然后等待着模拟考试的到来。
摸底考试结束,成绩很不错,比之前又有提升,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他们很高兴,我也收到了一句“继续努力”作为夸奖。
可是,我的努力难道只是为了能让父母给我定下更高的目标吗?
不过第二次摸底时,我竟来了例假,这次考试发挥失常,告知父母后,父亲本欲说些什么,但被母亲拦住了。
我不清楚他们二人到底说了什么,我只知道当时在考场上手足无措时,是监考老师帮的忙。
奇怪,我怎么不记得他们当时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不重要吧。
后来就简单地过度到中考了,送我去考场之前,父母估计我说:“加油,考上高中就轻松了。”
但愿如此吧。
“嗯”,我微笑着回应。
考试顺利进行,刚开始的答题非常顺利,但到后面却又卡住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似乎突然变差了,我竟看不懂一些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我知道,这是我用死记代替理解的那些大题,我并不能灵活变通,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一门又一门,虽然我对每门考试都认真地答题完毕,但仍然感到不安,毕竟我信心的来源并不在于我。
出门后看到父母,他们在我的脸上看到了沮丧,我从他们脸上读出了失望,我以为他们会安慰我的,但他们也只是默默地把我接回家,听我说上一句“考得不够理想”。
几天后的同学聚会,父母并没有阻拦。
聚会上,同学们谈论着自己接下来的暑假时光,没有人询问成绩是否理想,总之,氛围比我想象中的轻松。
聚会结束几天后,成绩公布,我的成绩确实比预想中的差,但也差不了多少,我松一口气。
父母对我的成绩很满意,因为这足够我进入本县最好的高中的重点班。
这是我第一次清楚的认知到,父母对我的成绩并不了解,并且对高中的选择地没有概念,毕竟既然能够在县内名列前茅,为什么不试试考入省重点中学呢?
可惜我并不擅长赌博,而且我根本没有足够的信心。
高中时期其实还好,一切都很平淡,除了学习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外,真的都很好。
因为我是全校排名的前十名,所以老师对我很友好,当然,随着我的排名逐渐下滑,不只是老师,我的父母也开始有些不耐烦。
更何况,那时候我情犊初开,与一位男同学表现得稍显亲密,他们认为这是我排名下滑的真正原因。
我没有狡辩,因为这像是在维护那名男同学,可是,他真的需要我来维护吗?
他是富人家的孩子,他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离的比较近,毕竟高中的母校决定不了什么,而我被他吸引的主要原因则是他问我:“你长得这么好看,怎么不笑呢?”
当他对我笑的时候,我觉得很温暖,毕竟哪怕是老师也不常笑,他的笑容感染到了我。
不过他没有边界感,我常常避之不及,当然,只是坐在他旁边而已,这也是被认为关系亲密的原因。
“兴趣班很累的,真羡慕你不用苦恼那些东西”,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问过他为什么会报那么多兴趣班,他说他的父母想要给他找到至少一种擅长的才艺。
“这可真是疯狂”,他如此评价道。
我不了解他的心情,因为我并不擅长交际,倘若不是他总是闯入我的世界,我本以为自己的高中生活会一直平淡下去。
直到高三的时候,他走了,离开了学校,因为他的父母会给他安排更好的辅导老师。
我对此感觉到有些难过,明明我是那么地讨厌他,可谁让我能讨厌的也只有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