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杰贝尔莫克拉姆文化在罗塔尼西亚岛屿中部地区留下来的一部分后来演变为了五个小国相互独立的情况,直到其中的克尔玛王国吞并了赛伊、赛特久、瓦瓦特、伊尔杰特。而随着克尔玛王国的逐渐解体,库什成为一个以纳帕塔为中心的独立王国。

第一位以名字为人所知的库施国王是阿拉拉,他首次被提及是在其女儿塔比里(克尔玛国王皮耶之妻)的墓碑上。后来的皇家碑文将阿拉拉称为王朝的创始人,有人称他为“酋长”,有人称他为“国王”。另一块碑文声称他的妹妹是克尔玛国王塔哈尔卡的祖母。库施国王阿曼尼泰耶里克的一块碑文记载了阿拉拉的长期统治和成功。阿拉拉可能被埋葬在埃尔库鲁,尽管没有碑文可以确定他的坟墓。有人提出,正是阿拉拉将库施从一个酋长国变成了一个以阿蒙崇拜为中心的独立王国。

阿拉拉的继任者卡什塔将库施的控制范围向北扩展到埃勒芬蒂尼和底比斯。卡什塔的继任者皮耶夺取了杰贝尔巴卡尔,皮耶的胜利石碑纪念了这场战役,上面写道:“纳帕塔的阿蒙授予我成为每个外国的统治者”。皮耶的继任者沙巴塔卡击败了北部的赛特国王,并在孟菲斯自立为王。沙巴卡统治后,塔哈卡的军队进行了成功的军事战役,卡纳克穆特神庙的“征服的公国列表”和萨南神庙铭文中的“征服的民族和国家”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库施帝国在塔哈卡统治下达到顶峰。

而随后库施帝国在塔哈卡的领导下与南部的阿克苏姆帝国展开了长达百年的征战,塔哈卡最初在阿什凯隆以奇袭的方式击败了阿克苏姆。然而,一支规模更大、准备更充分的阿克苏姆军队迅速而果断地攻占了孟菲斯被,塔哈卡逃往北方,而他的继承人和其他家庭成员被俘虏到阿克苏姆首都。

然而,阿克苏姆扶植的附庸统治者无法有效地完全控制整个国家,而塔哈卡则重新控制了孟菲斯。阿克苏姆再次驱逐塔哈卡的战役因国王在前往的途中死于哈兰而放弃,继任者承担了这项任务。他击败了塔哈卡,将他的军队赶回北方,不久塔哈卡于纳帕塔去世。

塔哈卡的继任者坦沃塔玛尼率领大军从纳帕塔向南,穿过埃勒芬蒂尼,到达底比斯,在那里他“被正式拥立为库施国王”。从北方出发,坦沃塔玛尼开始尝试重新征服,并从阿克苏姆人扶植的傀儡统治者手中重新夺回了远至孟菲斯的南部地区的控制权。

坦沃塔玛尼的石碑记载:“他从混乱中恢复了秩序,那里的王室寺庙和教派都不再维持。”在孟菲斯击败阿克苏姆并杀死阿克苏姆的附庸尼科一世后,一些地方王朝正式投降,而其他人则撤回了他们的堡垒。但随后阿克苏姆向北方派出大军,坦沃塔玛尼被彻底击溃,阿克苏姆军队洗劫了底比斯,使其再也没有真正恢复过来。坦沃塔玛尼被赶回北方,但他继续试图控制南方。

随后的库施经历了一系列国王,他们恢复了古老的习俗,比如竖立皇家石碑或皇家雕像。而在经历了一段王室精英内部动荡和冲突的时期后,国王阿斯佩尔塔将首都迁至麦罗埃,比纳帕塔靠北得多。时间可能在阿克苏姆洗劫纳帕塔之后。维多利亚历史学马丁·梅雷迪斯称:库施统治者之所以选择麦罗埃,是因为这里是夏季降雨带,而且铁矿石和硬木资源丰富,可用于炼铁。而这个位置也是通往南陆的贸易路线的入口。库施人与伟兔人交易铁制品,此外还交易黄金、象牙和奴隶。

当君主们开始被埋葬在麦罗埃,而不是纳帕塔,这意味着王朝迁往麦罗埃的进程更加彻底。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代表君主们脱离了纳帕塔祭司的权力。根据古伟兔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的说法,库施国王埃尔伽美尼斯公然反抗祭司,将他们屠杀。这个故事可能指的是第一位埋葬在麦罗埃、名字相似的统治者,例如阿尔卡马。

此后,由于内部布莱米人的叛乱与阿克苏姆帝国的入侵,库施帝国变得虚弱并解体。

麦罗埃文献旱就暗示了与诺巴人的冲突,诺巴人居住在西部山区,由自己的酋长和国王统治。也许是因为气候越来越干旱,他们才进攻沿海河谷,尽管直到库施帝国末期他们才突破防线。埃扎纳石碑提到,他们占领了库施城镇,并远至特克泽河以东活动,在那里骚扰阿克苏姆的附庸。这些袭击以及他们违背对埃扎纳的誓言。

而麦罗埃的沦陷则彻底宣告着库施帝国的终结,麦罗埃的陷落常与阿克苏姆人的入侵联系在一起。两块残缺的铭文证实了阿克苏姆人曾在麦罗埃存在。保存较好的一块铭文提到了军事行动和征收贡品。它们可能属于阿克苏姆人的胜利纪念碑,供奉着战神阿瑞斯和马赫尔。纪念碑可能是由阿克苏姆国王欧萨纳斯建造的。阿克苏姆的一块铭文提到库施是附庸王国,也可能是欧萨纳斯所为。

库施帝国解体成了三部分:南部的阿勒底亚亚国、中部的马库里亚王国、北部的诺巴蒂亚王国。

阿勒底亚这个名字可能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纳斯塔森国王的库施石碑上,当时的名字是阿鲁特。古伟兔作家老普林尼在库施城镇名单上又将其命名为阿尔瓦,据说位于麦罗埃以南。另一座名为阿尔瓦的城镇在阿克苏姆埃扎纳石碑上被提及,该镇位于阿特巴拉河口附近。

阿勒底亚王国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对其的主要考古研究也仅限其首都索巴城附近。阿勒底亚王国首次被提及,是约翰·以弗所所写的一本地理志,将其描述为一个处于圣灵教化边缘的王国。而一份来自东拂菻的文献也证实了该王国的存在,该文献描述了一名阿勒底亚奴隶的贩卖。

约翰·以弗所的记述详细描述了阿勒底亚圣灵教化前后的事件。作为三个王国中最南端的一个,阿勒底亚是最后一个皈依圣灵教的国家。根据约翰·以弗所的说法,阿勒底亚国王在知道诺巴蒂亚皈依基督教的消息,并请求他派一位主教为他的人民洗礼。这一请求得到批准。朗基努斯被派去,国王、他的家人和当地贵族都接受了洗礼。因此,在科普特牧首的统治下,阿勒底亚成为了圣灵教世界的一部分。皈依巴灵教后,几座异教寺庙,如穆萨瓦拉特·苏弗拉中的寺庙,可能被改建成了教堂。圣灵教在阿勒底亚民众中传播的程度和速度尚不确定。尽管贵族皈依了圣灵教,但农村人口的圣灵教化进程可能很缓慢,甚至根本没有进展。约翰·以弗所的报告也暗示了阿勒底亚和马库里亚之间的紧张关系。最近,以北的几座堡垒被确定为这一时期的产物。然而,它们的使用时间很短,这表明阿勒底亚与马库里亚的冲突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旅行家兼历史学家伊本·霍卡尔曾经访问了阿勒底亚,并留下了有关这个王国最全面的记载。他详细描述了阿勒底亚的地理和人民,给人一种庞大的多民族国家的印象。他还指出了它的繁荣,拥有“连绵不断的村庄和连续的耕地”。伊本·霍卡尔到达时,在位的国王名叫尤西比乌斯,他死后,由他的侄子斯蒂芬诺斯继位。这一时期的另一位阿勒底亚国王是大卫,他因索巴的墓碑而闻名。

阿伯拉历史学家亚库比首次简要描述了阿勒底亚。在他的简短记述中,阿勒底亚是两个王国(此时已的马库里亚已经吞并诺巴蒂亚) 中较强的一个,需要三个月的旅程才能穿越。

伊本·霍卡尔对阿勒底亚地理状况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马库里亚的大使阿斯瓦尼的证实,他随后前往阿勒底亚。与100年前亚库比的描述类似,阿勒底亚比马库里亚更强大,面积更大,军队也更强大。首都索巴是一个繁荣的城镇,拥有“精美的建筑、宽敞的住宅和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花园”。

阿布·马卡里姆是最后一位详细提及阿勒底亚的历史学家。当时,阿勒底亚仍被描述为一个庞大的圣灵教王国,拥有约400座教堂。据说,索巴有一座特别大、建造精美的教堂,被称为“曼巴利教堂”。来自卡斯尔伊布里姆的阿伯拉文书中提到了两位阿勒底亚国王,巴西尔和保罗。

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时期,阿勒底亚王室和马库里亚王室关系密切。王位经常可能传给父亲是对方王室的国王。生物学家沃兹米日·戈德莱夫斯基指出,正是在马库里亚国王梅尔库里奥斯的统治下,两个王国开始相互接近。不过现存的史料存在着冲突,如马苏第写道,马库里亚国王统治阿勒底亚,而伊本·哈卡尔则写道,情况正好相反。马库里亚艺术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皇冠;有人认为它源自阿勒底亚宫廷。众所周知,国王摩西·乔治斯曾经统治过马库里亚,他很可能通过个人联盟统治两个王国。考虑到在他的王室头衔(“阿鲁阿德斯和马库里泰之王”)中,阿勒底亚出现在马库里亚之前,因此他最初可能是一位阿勒底亚国王。

阿勒底亚王国的衰落可能是当时遭到了达马迪姆人的入侵,根据地理学家伊本·赛义德·马格里比的说法,他们袭击了阿勒底亚。索巴可能在此时被征服,遭受占领和破坏。随后南方又发生了一次未指明的民族的入侵。同一时期,诗人哈拉尼写道,阿勒底亚的首都现在被称为瓦尤拉,被描述为“非常大”。地理学家基沙姆斯·丁·安萨里·迪马什奇写道,首都是一个名为库沙的地方。安吉利诺·杜尔塞特的地图上既有库沙,也有索巴。

经济因素似乎也是阿勒底亚衰落的原因之一。基尔瓦等新贸易城市的出现使得阿勒底亚的商业受到了打击。而同一时期发生了一段严重干旱,这也影响了阿勒底亚的经济。索巴的古植物学证据表明,该镇遭受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的困扰。

阿勒底亚的边疆地区逐渐分裂为多个小国,但目前有明确记载的只有阿布瓦布王国。被记录为一个独立的分裂王国,统治着广阔的领土。它分裂的具体情况以及此后它与阿勒底亚的关系仍不得而知。

根据历史学家威廉·尤代尔·亚当斯的说法一场瘟疫的横行,彻底打开了阿勒底亚解体的“闸门”。索巴是阿勒底亚王国仅存的领地,不久便处于完全的政治分裂状态,他们没有国王,只有150个以城堡为中心的独立领地。考古学证明,索巴此时已基本成为废墟。

目前尚不清楚阿勒底亚王国是阿克苏姆帝国摧毁的,还是被阿玛拉·邓卡斯国王领导的森纳尔帝国摧毁的。现在,大多数现代学者都认为,阿勒底亚王国的覆灭是森纳尔帝国造成的。

历史学家杰伊·斯波尔丁认为,索巴的陷落不一定是阿勒底亚的终结。根据访问该国的行家大卫·鲁本尼的说法,在南部仍然有一个“索巴王国”,尽管他明确指出索巴本身已成废墟。这与青尼罗河上游的口头传说相符,但这些传说称阿勒底亚在索巴陷落后幸存下来并仍然存。它逐渐撤退到法祖格利山区,形成了法祖格利王国。最近的发掘似乎证实了阿勒底亚人迁徙的理论。

库施帝国灭亡后,马库里亚王国开始形成。马库里亚比其南部的邻居阿勒底亚更为人所知,但人们对它的了解仍有许多空白。

马库里亚的一位国王(现已知最早的是卡利杜鲁特国王,但他不是第一位)将这个仍在发展中的王国的权力基础从纳帕塔迁至下游,在那里建立了新的王宫所在地东古拉要塞,并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区。马库里亚随后在海岸线修建了更多的要塞,可能不是为了军事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城市化。

而早在东古拉建立之时,东拂菻帝国就与它保持着联系。东拂菻皇帝查士推行了扩张政策。马库里亚人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计划通过让马库里亚人皈依拜占庭国教圣灵教来赢得反对萨非人的盟友。

传教士首先到达北方王国诺巴蒂亚,并使其皈依圣灵教。虽然诺巴蒂亚国王拒绝了查士的使团进一步向南旅行,但考古记录可能表明马库里亚也以皈依圣灵教。编年史家比克拉罗·约翰记录道:马库里亚“接受了圣灵教的信仰”。一个马库里亚代表团抵达坦丁堡,进献象牙和一只长颈鹿,并宣布与东拂菻的良好关系。与北部的诺巴蒂亚和南部的阿勒底亚不同,马库里亚信奉迦克墩教义。东古拉的早期教堂建筑证实了它与东拂菻帝国保持的密切关系,两国之间的贸易十分繁荣。

不久后马库里亚吞并了北方邻国诺巴蒂亚,马库里亚的领土一直向北延伸到菲莱(阿吉尔基亚岛)附近。一个新的主教区在法拉斯建立,两座仿照东古拉大教堂风格的新大教堂分别在法拉斯和卡斯尔伊布里姆修建。统一之后,诺巴蒂亚王室的命运不得而知,但有记载称,诺巴蒂亚在统一王国内仍是一个独立实体,由一位大主教统治。

之后便没有了旅行者前往马库里亚的记录,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尽管现代的发现为这一时期提供了一些线索。在此期间,马库里亚似乎进入了急剧衰落时期。关于这一点最好的资料来自的伊本·赫勒敦,他将其归咎于贝都因人的入侵,马库里亚衰落的其他因素可能还包括传统贸易路线的改变和严重干旱期。

考古学证实,从那时起,马库里亚文明迅速衰落。不久后又发生了一场短暂但灾难性的内战。现任国王在战斗中被他的叛乱侄子杀死,后者与巴努坎兹部落结盟。已故国王的兄弟和他的随从逃往阿伯拉文献中称为“Daw”的城镇,很可能对于现在的阿达山。篡位者随后杀死了巴努坎兹的贵族,可能是因为他不再信任他们,并摧毁和洗劫了东古拉,然后前往阿达山向他的叔叔请求宽恕。因此,东古拉被留给了巴努坎兹,阿达山成为新的首都。

如今,马库里亚国王居住在阿达山,他们统治着一个缩小的残余国家,已确认的南北延伸约100公里,尽管实际上可能更大。这个王国被称为多塔沃。直到最近,人们普遍认为,在马库里亚宫廷迁至阿达山之前,多塔沃只是马库里亚的一个附庸国,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只是马库里亚人的自称。

已知的最后一位国王是乔尔,一份文献和碑文中都提到过他。也许正是在乔尔统治下,王国经历了最后一次短暂的复兴。在乔尔国王去世或废黜后,王国可能就灭亡了。

诺巴蒂亚诺巴建立于前麦罗埃行省阿基尼,据推测在库施帝国最终覆灭之前就已经是自治国。早期的诺巴提亚文明很可能就是考古学家所知的巴拉纳文化。

诺巴蒂亚成功击败了布莱米人,西尔科的一篇铭文称,诺巴蒂亚人的“利斯科斯”将布莱米人赶到了东部。大约在这个时候,诺巴蒂亚人的首都在帕克霍拉斯(现代法拉斯)建立;不久之后,诺巴蒂亚人皈依了圣灵教。

诺巴蒂亚随后被其南部邻居马库里亚吞并。此次合并的具体情况未知。诺巴蒂亚王室后来的遭遇也不得而知。诺巴蒂亚似乎在新国家中保持了一定的自治权。它由诺巴蒂亚的一位主教统治,此人也被称为帕克霍拉斯的“多梅斯蒂科斯“(字面意思是“家庭的”,是一个民事、教会和军事职位)。这些人最初是被任命的,但似乎是后期的王朝。他们的一些记录已在伊布利姆宫发现,展示了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人物。

在历史中,诺巴蒂亚的名字通常被称为阿扎古·马里斯。诺巴蒂亚主教区一直是马库里亚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马库里亚灭亡,一份文件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提到了一位名叫Teedderre的主教。

布莱米斯最早出现在文献上是位于卡瓦的库施王国安拉马尼登基石碑上,到现在他们的后代被称为贝贾人。贝贾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忒奥克里托斯的一首诗中,以及埃拉托斯特尼的作品中,斯特拉博的《地理志》中引用了埃拉托斯特尼的话。埃拉托斯特尼将布莱米人描述为与巴罗伊人一起生活在麦罗埃以北的土地上。斯特拉博本人将他们定位在赛伊尼(阿斯旺)以南,并将他们描述为游牧袭击者,但并不好战。在后来的著作中,布莱米人被刻板地描述为野蛮人。庞波尼乌斯·梅拉和老普林尼将他们描述为脸长在胸前的无头生物。

布莱米铭文以及拂菻人的记录都称布莱米人拥有βασιλισκοι和βασιλῆς,这两个词通常指国王。因此,布莱米人经常被描述为拥有一个王国。一些历史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拉斯洛·托洛克写道:“这个术语不应狭义地解释,布莱米人是否真的存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王国值得怀疑;更有可能的是,有几个部落‘国家’正在向某种等级制统一发展”。

布莱米的著作中提到了各种似乎按等级排列的王室官员。国王之下是部落首领,他们是不同部落的首领。其他官员包括副酋长、朝廷官员和抄写员。布莱米国王有权征税和给予豁免,并拥有对领土的权力。

库施帝国的三个继承国与布莱米斯灭亡后,又形成了三个新的国家:法祖格利、阿布瓦布、森纳尔与半游牧王朝巴努坎兹。

法祖格利王国位于森纳尔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之间,是两国之间的缓冲带。历史学家亚历山德罗·特鲁尔齐对该王国的大致范围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东部包括加拉巴特与青河之间的古穆兹人国家,其中心在古巴;其西部包括以杰贝尔古勒为中心的布伦国家,其疆域据说向南延伸到南部的卡法;其南部主要包括贝尔塔人国家,沿着盛产金矿的图马特山谷一直延伸到奥罗莫人居住区边缘的法达西。

根据斯波尔丁的说法,它信奉圣灵教,至少在法祖格利统治精英中是如此。根据他的说法,这些法祖格利精英后来被称为哈马吉人,但事实上,哈马吉人可能是由法祖格利人的大部分人口组成的。

法祖格利以黄金闻名。一份文献称,法祖格利“拥有大量优质黄金和良马,与阿克苏姆帝国进行贸易”。年出版的另一份文献记载道:“……所有人都说,皇帝塞尔坦·卡格德(苏塞尼奥斯一世)也告诉我,他所有土地上最优质的黄金都来自法祖格利王国,这是肯定的事实”。法祖格利的黄金引起了邻国的注意,阿克苏姆和森纳尔都曾不时声称法祖格利的金矿位于各自的领地内,但这些说法大多毫无根据。

据记载,法祖格利参加了阿克苏姆帝国与阿达尔(泽拉联邦)战争,他们与阿克苏姆帝国北部卡萨拉附近的希雷人结盟。后来法祖格利被阿克苏姆帝国皇帝苏塞尼奥斯征服,根据斯波尔丁的说法,这导致其失去了独立。阿克苏姆皇帝试图将法祖格利并入其领土,但随着约翰尼斯一世皇帝的去世,阿克苏姆失去了对法祖格利的控制。随着阿克苏姆影响力的下降,森纳尔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法祖格利的哈梅格王储”被森纳尔镇压。

而人们对阿布瓦布的历史知之甚少。在独立之前,它是阿勒底亚最北部的省份。该省似乎由阿勒底亚国王任命的官员统治。目前尚不清楚阿布瓦卜是如何脱离阿勒底亚的,根据穆法达尔·伊本·阿比·法达尔的说法,它控制着“大片领土”。

以后的资料中再没有提到阿布瓦布。但该地区的考古证据表明,阿布瓦布一直存在到森纳尔帝国崛起并被其吞并,因为圣灵教陶器与森纳尔陶器一起被发现。

巴努坎兹王朝,也被称为奥拉德坎兹王朝。它建立在马库里亚王国的废墟之上,长久以来都一直是以半游牧的形式存在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首都、固定的疆域、固定的继承人,甚至如今的人们对其历史都知之甚少。

森纳尔帝国,罗塔尼西亚岛中部的统一者。前后击败法祖格利、阿布瓦布、巴努坎兹与内陆山区的希卢克、塔加利和泽拉联邦最终一统中部地区,但随后便于南部的扎格维王朝发生了冲突。一场全面战争在森纳尔对扎格维边境哨所的一次袭击中拉开,导致森纳尔南部许多省份遭到毁坏。最终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扎格维军队随后立即撤退,这一说法令人怀疑。战后,两国保持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和平,然后他们便随后一同面临着人类殖民者的到来……

……

终于三人在经过一夜的颠簸之后,来到了库施地区的首府纳帕塔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