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塔尼亚岛上的本土文明始于布塔纳文化,这是一个位于现代罗塔尼西亚中部的一个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

布塔纳以其陶器而闻名,陶器上通常装饰有刻纹,包括指纹。这些陶器与罗塔尼西亚其他(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陶器相当。他们制作石器。主要的经济基础很可能是动物养殖,但也有证据表明小麦和大麦的驯化形式,证明了农业的存在。他们猎杀了几种动物,如羚羊、猪科动物和大象。

布塔纳文化随后演变为加什文化,这同样属于一个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该文化主要也以陶器为特征。在早期阶段,这些陶器通常是饰有梳状图案的碗。该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是黑色杯子。在加什群的定居点中发现了野生植物和家养植物,表明当时存在采集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根据在卡萨拉发现了一个大型定居点——泰格里诺斯,其中有两座墓地和中间的生活区。大多数人住在从柱洞中可以辨认出的简陋的圆形小屋中。定居点的中心有几座长方形的泥砖建筑。在泰格里诺斯王宫的东边,发掘出一座大型墓地。死者被安葬在那里,姿势各异。随葬品只有个人装饰品。泰格里诺斯王宫的西边,发现了粗糙的石碑作为墓碑。有些墓葬中有两具尸体,考古学家认为其中一具死者是祭祀用的。在这个墓地里,有些墓葬里还有器皿作为陪葬品。在镇中心,有证据表明当时曾大规模生产粮食,可能与葬礼仪式有关。此外,在定居点还发现了印章和印章印记,表明当时的组织程度很高。

随后是名为杰贝尔莫克拉姆的前新石器时代文化。该文化紧随加什文化群之后。到目前为止,对该文化的研究很少,主要通过少数考古遗址得知。杰贝尔莫克拉姆群以其陶器为特色。厚而圆的器皿边缘是其典型特征。器皿通常以刻网纹装饰。杰贝尔莫克拉姆人制作了小型的动物泥像。已知的几处定居点证明杰贝尔莫克拉姆人住在小屋里。他们似乎基本上是牧民。

而在这之后,杰贝尔莫克拉姆文化从罗塔尼西亚岛屿中部地区向南端扩张,并最终形成了岛屿上在殖民时代前的两大本地土著文明——蓬特和库施。

南部的分支先是建立达厄玛特王国,关于这个王国的铭文或记载存世的铭文很少,考古工作也很少。鉴于存在大型寺庙建筑群,达厄玛特王国的首都可能是如今位于提格雷地区的耶哈。在耶哈,供奉阿尔玛卡神的寺庙至今仍屹立不倒。该王国开发了灌溉系统,使用犁,种植小米,并制造铁制工具和武器。达厄玛特王国灭亡后,南部被一些较小的未知继承王国所统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其中一个国家——阿克苏姆王国崛起。

阿克苏姆帝国发展的最初几个世纪,即从一个不起眼的区域中心转变为一个重要强国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仍不为人所知。在阿克苏姆以西两公里的戈博杜拉出土了石器时代文物。而阿克苏姆西北的山上进行的发掘证实了阿克苏姆帝国之前的定居点的起源,阿克苏姆城中心的石碑公园进行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的持续人类活动。阿克苏姆城的东西两侧有两座山丘和两条溪流,这也许为人们定居这一地区提供了最初的动力。

考古证据表明,阿克苏姆帝国早期似乎存在小规模的地区“王国”,这些王国由非常大的核心社区组成,拥有一个或多个精英住所,维多利亚考古学家斯图尔特·克里斯托弗·蒙罗·海总结道:“很可能,这个王国是一个联盟,由一个地区级国王领导,他指挥着阿克苏姆王国内其他小国王的效忠。因此,阿克苏姆王国的统治者是‘万王之王’——这个头衔经常出现在这个时期的铭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单一的王室血统已经出现,而且很有可能在万王之王去世后,会从联盟中的所有国王中选出一位新的国王,而不是通过某种长子继承制。”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阿克苏姆来自《东峡航行记》,这是一本贸易指南。书中提到阿克苏姆与阿杜利斯和托勒密一起位于佐斯卡莱斯的领土内。该地区被描述为主要产象牙和龟壳。佐斯卡莱斯国王受过伟兔教育,表明当时已经存在南陆伟兔文化的影响。从《东峡航行记》中可以明显看出,即使在东陆历史的早期阶段,阿克苏姆也在南陆和东陆之间的横贯大陆贸易路线中发挥着作用。

阿克苏姆人对阿杜利斯的控制使得产品能够与外国进口产品进行交换。老普林尼和《东峡航行记》都提到了这个港口,它距离最初的科洛象牙市场有三天路程,而科洛本身距离阿克苏姆有五天路程。这种横跨南大洋的贸易从南陆的伟兔帝国延伸到东陆的林塔尼西亚和罗塔尼西亚,在阿克苏姆的繁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座城市通过出口象牙、玳瑁和犀牛角等商品而繁荣起来。普林尼还提到了河马皮、猴子和奴隶等其他物品。

地理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将阿克苏姆称为一个强大的帝国。考古发现和文本证据都表明,阿克苏姆地区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区域政体,其特点是社会阶层明确。阿克苏姆帝国已经稳固建立,拥有城市中心、以金、银和铜铸造的官方货币、集约化的农业体系和有组织的军队。

随着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其纪念碑也愈发宏伟。考古探险队发掘出早期石碑的使用,从朴素粗糙的标记演变为罗塔尼西亚最大的纪念碑。主墓地中的花岗岩石碑,安放着阿克苏姆皇家陵墓,从朴素的花岗岩变成了精心打磨的花岗岩,最终雕刻成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多层塔楼。阿克苏姆建筑以巨大的打磨花岗岩块、较小的未切割石头为特色,用于砌墙、泥浆砂浆、用于拱顶和拱门的砖块,以及可见的木制框架,被称为“猴头”或方角挤压件。墙壁向内倾斜,并包含几个凹进的隔间以增加强度。阿克苏姆和其他城市,如阿杜利斯和马塔拉,都拥有大量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宫殿”建筑。

科斯马斯·印第科普勒斯特斯描述了他对阿克苏姆的访问,提到了阿克苏姆国王的四塔宫殿,装饰着独角兽的青铜雕像。阿克苏姆还拥有一排排巨大的花岗岩宝座,上面很可能放着供奉前圣灵教神灵的金属雕像。这些宝座的侧面和背面都有大面板,上面刻有欧萨纳斯、埃扎纳、卡莱布和他的儿子瓦泽巴的铭文,作为记录这些国王战争的胜利纪念碑。

埃扎纳国王成为阿克苏姆第一位信奉圣灵教的统治者。埃扎纳的钱币和铭文记录了前圣灵教图像到圣灵教象征的变化。皈依圣灵教是阿克苏姆帝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使阿克苏姆帝国与南大洋建立了文化联系。阿克苏姆帝国与东拂菻帝国建立了政治联系,东拂菻帝国自认为是圣灵教世界的保护者。埃扎纳石上的三块铭文记录了埃扎纳国王皈依基督教以及他对邻近地区的两次军事远征,一块用拂菻文刻成,另一块用吉兹文刻成。这两次远征指的是两次不同的战役,一次是针对诺巴人,另一次是针对贝贾人。根据铭文,诺巴人定居在阿特巴拉的某个地方,他们似乎已经占领了库施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然而,他们并没有将库施人赶出他们的心脏地带,因为铭文指出,阿克苏姆人在两条河的交汇处与他们作战。铭文中还提到了神秘的“红色诺巴人”,他们进行了一次远征。这个民族似乎定居在更北的地方,可能与在卡拉布萨神庙墙上雕刻的铭文中提到的“其他诺巴人”相同。

阿克苏姆帝国在东陆的贸易可能因人类征服灵塔尼西亚,以及随后东峡海战的战败而受到影响。这并不是阿克苏姆帝国衰落的唯一原因。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贝贾游牧民族的扩张,许多贝贾游牧民族开始迁移到南部。一支强大的贝贾部落扎纳法伊通过加什-巴尔卡山谷进入南部。由于当时的阿克苏姆帝国无法再维持对边境的主权,他们占领并掠夺了沿海大部分地区,阿克苏姆失去了与港口的联系。

大约在同一时间,阿克苏姆人被迫进一步向内陆高地迁移以寻求保护,放弃了阿克苏姆城作为首都。当时的作家继续将阿克苏姆描述为一个幅员辽阔、强大的国家,尽管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大部分海岸及其支流的控制。虽然在西部失去了土地,但东部却获得了土地;尽管阿克苏姆不再是一个经济强国,但它仍然吸引着商人。首都随后向东迁到一个名为库巴尔的新地点。作家雅各布首次描述了阿克苏姆的新首都。首都可能位于提格雷南部或安戈特;然而,这座城市的具体位置目前尚不清楚。后来阿克苏姆发生了饥荒。科普特宗主教詹姆斯和约瑟夫将阿克苏姆的状况归咎于战争、瘟疫和降雨不足。在德格纳·詹统治期间,帝国不断向南扩张,在安戈特南部开展传教活动。

考古学家认为一位名叫古迪特女王率兵最终击败了阿克苏姆帝国。根据口头传说,古迪特杀死贝贾国王后掌权。她带领军队从塞米恩山和塔那湖出发,策划对阿克苏姆及其乡村的劫掠。她决心摧毁提格雷的阿克苏姆帝国的所有宫殿、教堂和纪念碑。她的恶名昭著的事迹至今仍被居住在蓬特之地的农民讲述着。在该地区发现了大型废墟、立石和石碑。古迪特还杀死了阿克苏姆的最后一位皇帝,可能是迪尔纳奥德,而其他记载则称迪尔奥德在圣灵教徒的保护下流亡到舍瓦。他向摩西·乔治奥斯国王请求帮助,但没有得到答复。

古迪特与其儿子达格纳·扬(他的王位名是安巴萨·伍德姆)的统治持续了四十年,王朝最终被玛拉·特克拉·海玛诺特推翻,后者与最后一位阿克苏姆皇帝迪尔纳奥德的后代生下了孩子,从而建立了扎格维王朝。

扎格维王朝是罗塔尼西亚岛屿南部地区最后一个地区政权,扎格维王朝建立的时候正值殖民时代,早在阿克苏姆帝国中后期人类殖民者就已占据沿海地区。而到了扎格维王朝建立时,整个东部地区几乎全被人类所占领。扎格维王朝实际上只能控制内陆地区,并且在人类的逐步蚕食下日益衰落。首都拉利贝拉城失守后,其残部逃往当时依旧在坚守的罗塔尼西亚岛中部丰吉帝国的首都森纳尔城。并在后续继续与丰吉残部逃向北部的罗塔尼西亚王国。

纳帕塔港会议之后,扎格维、丰吉和罗塔尼西亚结成三国同盟,并将人类殖民者赶出罗塔尼西亚岛。而三国也在战后形成了联邦制王国,南部地区改用当年的旧称蓬特,称为蓬特地区(蓬特是根据罗塔尼西亚贸易记录而得知的一个古老王国。它生产和出口黄金、芳香树脂、黑木、乌木、象牙和野生动物。它可能包括如今的奥彭地区【现称哈丰地区】,而一些圣经学者则认为它就是神话中的普特之地或哈腓拉之地。有时,蓬特也被称为“Ta netjer“,字面意思是“神之地”。历史学家对蓬特的确切位置有争议。

最早记载的前往蓬特的探险队是由罗塔尼西亚的萨胡拉组织的。然而,据记载,早在基奥普斯统治的时代,蓬特的黄金就已流入罗塔尼西亚。随后又有更多人远征彭特。民间文学作品《遇难水手的故事》【故事以一名水手述他从海上航行归来开始。他从一次显然失败的远征中归来,担心国王会如何接待他。一名随从安慰他,建议他在国王面前如何举止,并重复着谚语“人的嘴能救人。”为了鼓励他的主人,随从讲述了他之前克服灾难的航行故事,包括与神和国王的会面】中就曾歌颂与蓬特的贸易。

罗塔尼西亚的曼图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一位名叫汉努的官员组织了一次或多次前往蓬特的航行,但他是否亲自参加了这些探险活动尚不确定。辛努塞尔特一世、阿蒙涅姆赫特二世和阿蒙涅姆赫特四世的贸易使团也曾成功往返于神秘的蓬特之地。

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建造了一支舰队,以促进埃拉特湾上游和南部蓬特之间的贸易。哈特谢普苏特亲自进行了最著名的探险,航行到蓬特。她的艺术家揭示了蓬特皇室、居民、居住地和树木种类的大量信息,称其为“众神之地”盛产宗教产品,商人带回黄金、象牙、乌木、熏香、芳香树脂、动物皮、活体动物、眼妆化妆品、香木和肉桂。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统治期间,船只定期穿越南北,获取沥青、铜、雕刻的护身符、石脑油和其他货物,这些货物通过陆路运输,沿死海而下,到埃拉特湾顶端的埃拉特,在那里,这些货物与乳香和末药汇合,通过海路和陆路,沿着西岸向北延伸的山脉的贸易路线运来。考古学家凯瑟琳·巴德在梅尔萨高瓦西斯,发现了远航船只的遗迹,以及石碑上记载皇家远征蓬特的象形文字。

代尔埃尔巴哈里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浮雕上残存着有关那次五船航行的记录。宰相涅赫西是这次远征的首领,而那时蓬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贸易站。蓬特人不仅交易自己生产的香料、乌木和短角牛,还交易来自其他国家的货物,包括黄金、象牙和动物皮毛。根据神庙浮雕,当时蓬特之地由国王帕拉胡和王后阿蒂统治。他的远征得到了阿蒙神的祝福:

两地的王座之主阿蒙说道:“来吧,我的女儿,我心中的优雅女神,玛特卡雷国王【即哈特谢普苏特】平安地来吧……我将把整个蓬特都给你……我将带领你的士兵从陆路和水路,到达神秘的海岸,连接着香料港湾……他们将随心所欲地取香料。他们将用绿色【即新鲜的】香料树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装满他们的船,让他们心满意足。” 

哈特谢普苏特的继承者,如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也延续了罗塔尼西亚与蓬特贸易的传统。

当代留存下来的古代文书哈里斯大纸莎草【已知最长的罗塔尼西亚纸莎草纸,约有1500行文字,在卢克索的麦迪内哈布附近的一座坟墓中被发现】详细记载了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发生的事件,其中明确描述了远征队从蓬特归来的经过:

他们安全抵达了沙漠之国科普托斯他们平安地停泊在那里,带着他们带来的货物。货物在陆路运输中,被装上驴子,在科普托斯港口重新装上船只。蓬特的货物被送往下游,在欢乐的气氛中抵达,将贡品带到王室面前。

罗塔尼西亚与蓬特的贸易一直持续到蓬特灭亡之前才终止)

……

总之三人想北上前往罗塔尼西亚城首先得经过的地方就是南部的蓬特地区随后经过库施地区,最后到达罗塔尼西亚。于是三人收拾收拾好,第二天就乘坐一辆马车从阿杜利斯港,也就是蓬特地区首府出发了。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