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对艺术进行建构,就是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个地位的规定是唯一关于艺术的解释。因此我们必须回溯到哲学最初的本原。不言而喻,我们不可能沿着所有可能的方向,而是只能沿着特定对象给我们标示出的方向去追溯这些本原;此外,最开始提出的大多数命题都是哲学提供的纯粹辅助定理,我们不是去证明它们,而是仅仅澄清它们。以此为前提,我提出如下这些命题。
§1. 绝对者或上帝是这样一个东西,对它而言,存在或实在性直接(即借助于单纯的同一律)派生自理念;换言之,上帝是一个直接的自身肯定。
V, 374
释义:假若存在不是直接派生自上帝的理念,也就是说,假若这个理念本身不具有一种绝对的、无限的实在性,那么上帝就是由某种不是他的理念的东西所规定,亦即以某种不同于他的概念的东西为条件,从而在根本上是有所依赖的,非绝对的。——对于任何有所依赖的或有条件的事物而言,存在都不是派生自概念,比如个别的人就是由某种不是他的理念的东西所规定;由此又可以得出,任何个别东西都不具有真正的实在性或自在的实在性。——除了上帝的理念之外,我们也说“上帝是一个直接的自身肯定”,而这里使用的特殊形式将在随后得到澄清。实在存在=被肯定的存在。上帝仅仅凭借其理念就存在着,也就是说,他本身是一个自身肯定,而由于他不可能以有限的方式肯定自身(因为他是绝对的),所以他是一个无限的自身肯定。
§2. 上帝作为无限的自身肯定,把自己作为无限的肯定者、无限的被肯定者以及二者的无差别包揽(begreift)在自身之内,而他自己不是任何其中的一个。
通过其理念,上帝出于同样的理由把自己作为无限的肯定者和无限的被肯定者包揽在自身之内(因为他是一个自身肯定)。此外,由于肯定者和被肯定者是同一个东西,所以他也把自己作为无差别包揽在自身之内。然而他本身不是任何其中的一个,因为他本身仅仅是一个无限的肯定,只能把那三个东西包揽在自身之内;但包揽者并非等同于被包揽者,比如,长是空间,宽是空间,高是空间,但空间本身并不因此是任何其中的一个,毋宁仅仅是它们的绝对同一性、无限肯定和本质。——换言之,上帝绝不是什么单纯的普通东西,而是仅仅凭借一个无限的肯定就是其所是。就此而言,上帝只有再度通过一个无限的自身肯定,才成为肯定自身者、被自身肯定者以及无差别。
附释:上帝作为肯定自身者,也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无限的、把全部实在性都包揽在自身之内的观念性;而上帝作为被自身肯定者,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无限的、把全部观念性都包揽在自身之内的实在性。
V, 375
§3. 上帝凭借其理念直接就是绝对大全。
无限者直接派生自上帝的理念,而且必然是以一种无限的方式,因为上帝作为无限的自身肯定,又以无限的方式把自己作为肯定者、被肯定者以及二者的无差别包揽在自身之内。现在,首先,自在地看来,上帝的理念派生出的无限实在性已经是大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在它之外),其次,这是一种肯定的实在性,因为一切凭借上帝的理念而可能的东西,包括这个无限者,都是通过理念的自身肯定而同时是现实的——上帝之内的全部可能性都是现实性。如果全部可能的东西在某个东西里面都是现实的,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大全。因此,上帝的理念直接派生出绝对大全。——进而言之,绝对大全是凭借纯粹的同一律而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就上帝被看作一个无限的自身肯定而言,其本身就是绝对大全。
§4. 上帝作为绝对同一性,直接也是绝对总体性,反之亦然。
释义:上帝是一种与多样性无关的、绝对单纯的总体性。同理,上帝是一个不可被规定为与多样性相对立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他既非数目意义上的唯一者,也非仅仅是某一个上帝,毋宁说,他是绝对统一体本身,不是一切东西的总和,而是绝对大全性本身,而“绝对统一体”和“绝对大全性”直接是一回事。
§5. 绝对者是绝对永恒的。
只要直观到任何理念(比如“圆”的理念),也就直观到永恒性。这是肯定意义上的对永恒性的直观。至于永恒性的否定意义上的概念,则是指不仅不依赖于时间,而且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假若绝对者不是绝对永恒的,就会与时间发生关系。
V, 376
注释:假若绝对者的永恒性是由无限时间的存在所规定的,那么我们必定能够说,上帝相比其在世界的开端时,现在已经存在了更长的时间——这就假定上帝内部有着存在的增长,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帝的存在就是他的本质,而这个本质既不会增长,也不会衰减。至于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具有绵延(Dauer),这是公认的一件事情。比如,我们诚然可以说,个别的圆或具体的圆已经绵延了多长多久的时间,但从来没有人会说,圆的理念或本质是绵延的,或它相比其在世界的开端时存在了更长的时间。现在,绝对者恰恰是这样一个东西,对它来说,理念与具体东西之间根本不会发生对立,对它来说,事物中的具体性或特殊性本身又是本质或普遍者(而不是一种否定),而这意味着,上帝仅仅具有那种归属于其理念的存在,此外无他。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事情同样也是如此。——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绵延的,因为它的存在与它的本质,它的特殊性与它的普遍者不匹配。绵延无非意味着,事物的普遍者被持续地设定在它的具体性之内。具体东西基于自己的有限性,事实上不可能完全地或一劳永逸地成为它按照其本质或普遍者而言能够所是的东西。这种情况在绝对者里仍然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在绝对者之内,特殊性完全等同于普遍者,所以无论绝对者能够是什么东西,它都现实地就是什么东西,而且这是在没有时间介入的情况下一劳永逸地发生的。因此,绝对者与任何时间无关,自在地就是永恒的。
无论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还是对我们的特殊建构而言,“绝对永恒者”的理念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在前一种情况下,可以立即得出(你们也可以把这看作一个绎理):真正的宇宙是永恒的,因为绝对者与它之间不可能有时间关系。对我们的特殊建构而言,这个理念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表明,时间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影响自在的永恒者,因此自在的永恒者本身即使在时间内,也不会与时间发生任何关系。
同一个命题的另外一些表述方式:
V, 377
a)绝对者也不能被设想为在时间上先行于任何别的东西(这是之前所述的单纯结论)。——肯定的表述:绝对者仅仅就理念而言先行于一切东西,而一切别的东西,一切非绝对者的东西,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着,即它们自身内的存在与理念不匹配,或者说它们本身只是一种欠缺(Privation),不是真正的存在。具体的圆仅仅属于现象世界,但自在的圆绝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就理念而言先行于具体的圆。同理,绝对者之先行于一切别的东西,仅仅是就理念而言,此外没有别的方式。
b)绝对者自身之内不可能有“先”或者“后”,因此,没有任何规定先行于或跟随着其他规定。如若不然,我们就必须假定绝对者之内有一种影响或承受,有一种“被规定”。但绝对者是完全不受影响的,在其自身之内也没有任何对立。
§6. 自在地看来,绝对者既不是有意识的,也不是无意识的,既不是自由的,也不是不自由的或必然的。
不是有意识的,因为一切意识都是基于思维和存在的相对统一体,但绝对者之内却是绝对统一体;不是无意识的,原因仅仅在于,它作为绝对意识不是有意识的。不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是基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对对立和相对统一体,但二者在绝对者之内却是绝对地合为一体;不是不自由的或必然的,因为它不受影响,没有任何东西在它之内或之外能够规定它或引诱它。
§7. 凡是包揽在上帝之内的东西,都包揽在大全之内。
因此大全和上帝一样,也把自己作为无限的肯定者、无限的被肯定者以及二者的统一体包揽在自身之内,同时本身并不是这些形式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它是包揽者),而在这种情况下,诸形式不是分离的,而是消解在绝对同一性之内。
§8. 上帝在大全之内的无限被肯定的存在,或者说,当上帝的无限观念性内化到严格意义上的实在性里面,就是永恒的自然界。
V, 378
这其实是一条辅助定理,但我在这里仍然希望对其予以证明。每个人都会承认,相对于绝对意义上的宇宙,自然界是一个实在的宇宙。现在,当无限观念性内化到实在性里面,由此设定的统一体也是上帝在大全之内的无限被肯定的存在,即实在统一体。因为,谁接纳别的东西,谁就是统治者。此证。
注释:自然界区分为显现的自然界和自在的自然界,前者是单纯的Natura naturata [被动的自然界],它从大全那里孤立和脱离出来,仅仅是绝对大全的一个映现,后者消解在绝对大全之内,是那个处在其无限被肯定的存在中的上帝。
§9. 永恒的自然界在自身之内又包揽着全部统一体,即被肯定的存在、肯定者以及二者的无差别。
自在的宇宙=上帝。现在,假若每一个东西里面没有一个把自在的宇宙包揽在自身之内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假若自然界里面不再有整个无限的肯定(即上帝的整个本质),那么上帝就将在大全之内分割自身,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每一个包揽在大全之内的统一体又是整个大全的一个摹本。
释义:即使在显现的自然界里,无限肯定的那些无限序列也应当得到证实;只不过它们不像在绝对大全里一样相互交织,而是脱离彼此,分道扬镳。比如,观念东西之内化于实在东西,或者说“大全里的被肯定的存在”这一形式,表现为物质;那个把全部实在性都消解了的观念性,即肯定者,是光;至于无差别,则是有机体。
§10. 自然界作为显现的自然界,不是上帝的完满启示。
因为,哪怕有机体也仅仅是一个特殊的潜能阶次。
§11. 在摹本世界里,只有当诸个别形式消解在绝对同一性之内(这是通过理性而发生的),才会有上帝的完满启示。因此大全里的理性本身是上帝的一幅完满映像。
V, 379
释义:上帝的无限被肯定的存在表现为自然界(实在世界)后者在大全里本身又包揽着全部统一体。对此我再补充以下几点。——当上帝所肯定的诸统一体或特殊序列在实在大全或观念大全里重新出现,我们就用“潜能阶次”来标示它们。自然界的第一个潜能阶次是物质,在这里,被肯定的存在占据优势地位,或者说在形式上表现为观念性内化于实在性。第二个潜能阶次是光,即那种在自身内把全部实在性都消解了的观念性。但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界的本质唯有通过第三个潜能阶次才能够呈现出来,后者以同样的方式既对实在东西(物质)做出肯定,也对观念东西(光)做出肯定,并恰恰因此把二者设定为等同的。物质的本质是存在,光的本质是行动。因此在第三个潜能阶次里,行动和存在必须结合在一起,无从区分。物质——这里不是作为自在的东西,而是作为形体现象——不是实体,毋宁仅仅是偶性(形式),与光里面的本质或普遍者相对立。当物质和光在第三个潜能阶次里整合起来,就产生出一个无差别的东西,在其中,本质和形式是同一个东西,前者不能脱离后者,后者也不能脱离前者。这样一个东西就是有机体,因为它的本质作为有机体必须具有一个持存的形式,而且在它那里,存在直接也是行动,被肯定者绝对地等同于肯定者。无论是这些形式中的任何一个,还是那个处在其分离状态下的自然界,都不是神性东西的完满启示。因为,上帝不是等同于他所肯定的一个特殊序列,而是等同于这些序列的大全,这个大全是纯粹的肯定,其作为大全同时是绝对同一性。因此只有当自然界重新升华为诸形式的总体性和绝对统一体,它才是神性东西的一面镜子。但这件事情只能在理性之内发生。因为理性和大全或上帝一样,也消解了全部特殊形式。但正因如此,理性既非专属于实在世界,也非专属于观念世界,再者(这同样是前面得出的结论),无论实在世界还是观念世界,最高只能达到无差别,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同一性。
V, 380
现在,我们一视同仁地考察观念大全和实在大全,并首先提出如下命题:
§12. 上帝作为无限的、把全部实在性包揽在自身之内的观念性,或者说,上帝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无限肯定者,是观念大全的本质。
从[观念大全和实在大全的]对立来看,这是不言而喻的。
§13. 实在大全包揽在自身内的那些统一体,即观念统一体、实在统一体以及二者的无差别——这不是前面二者的绝对同一性(因为它既非专属于观念统一体,也非专属于实在统一体)——也包揽在观念大全之内。
在这里,我们仍然用“潜能阶次”来标示这些统一体。唯一需要指出的是,基于两个世界的对立关系,潜能阶次虽然在实在世界里是观念因素的潜能阶次,但在观念世界里却是实在因素的潜能阶次。第一个潜能阶次在这里指代着观念东西的优势地位;在这里,实在性仅仅被设定在被肯定的存在的第一个潜能阶次里。知识落在这个点上,因此它是伴随着观念因素或主观性的最大优势地位而被设定的。第二个潜能阶次 13立足于实在东西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实在因素在这里上升到第二个潜能阶次。行动落在这个点上,表现为客观方面或实在方面,而知识则是表现为主观方面。
但观念世界的本质和实在世界的本质一样,都是无差别。因此知识和行动必然在一个第三者那里成为无差别的,后者作为前面二者的肯定者,是第三个潜能阶次。现在是艺术落在这个点上,
V, 381
对此我明确提出如下这个命题:
§14. 观念东西和实在东西的无差别,作为无差别,在观念世界里通过艺术而呈现自身。
自在地看来,艺术既非单纯的行动,也非单纯的知识,而是一种完全贯穿着知识的行动,或反过来说,一种已经完全成为行动的知识。也就是说,艺术是二者的无差别。
这个证明已经足以达到我们当前的目的。我们无疑还会返回到这个命题,但这里的意图仅仅是勾勒出宇宙的一个普遍模型,以便在此之后,把个别潜能阶次从整体那里抽取出来,按照它和整体的关系对其进行讨论。那么我们继续我们的阐述。
§15. 绝对理性科学(即哲学)既不是实在东西的完满表现,也不是观念东西的完满表现,甚至不是二者的无差别的完满表现(因为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差别具有双重的表现),而是绝对同一性本身或神性东西(就其消解全部潜能阶次而言)的完满表现。
哲学在显现的观念世界里所做的事情和上帝在原型世界里所做的事情一样,都是消解全部特殊化。(哲学是一种神性科学。)无论理性还是哲学,都不属于实在世界或观念世界本身,尽管——在这种同一性里——理性和哲学的关系又相当于实在东西和观念东西的关系。但由于二者各自都是绝对同一性,所以这个关系并未造成二者的现实区别。哲学仅仅是一种具有或生成自我意识的理性,而理性则是全部哲学的材料或客观模型。
V, 382
至于哲学和艺术的关系,初步规定是这样的:哲学是神性东西的直接呈现,而艺术仅仅是无差别本身的直接呈现(换言之,只有无差别才构成映像,而绝对同一性=原型)。但是,由于一个事物的完满性或实在性的程度会随着愈来愈接近绝对理念和无限肯定的充盈性而增长,并且把愈来愈多的其他潜能阶次包揽进来,所以不言而喻,艺术和哲学之间又会有一种最直接的关系,前者仅仅通过特殊性或映像性之类规定区别于后者,但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它已经是观念世界的最高潜能阶次。现在继续。
§16. 实在世界和观念世界的三个潜能阶次对应于三个理念(理念作为神性东西,同样既非专属于实在世界,也非专属于观念世界)——即真理、善和美:观念世界和实在世界的第一个潜能阶次对应于真理,第二个潜能阶次对应于善,第三个对应于有机体和艺术之内的美。
这里我们不可能去解释这三个理念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前两个理念在实在世界和观念世界里的分化方式,因为这是普遍哲学探讨的问题。这里唯一需要解释的,是我们为美制定的关系。
简言之,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光和物质、观念东西和实在东西相互接触,那里就设定了美。美既非单纯的普遍者或观念东西(这种东西=真理),也非单纯的实在东西(这种东西存在于行动中),因此它仅仅是二者的完满融贯或“一体化塑造”(Ineinsbildung)。只要特殊东西(实在东西)在某个地方与它的概念相匹配,以至于这个概念本身作为无限者进入有限者,并且以具体的方式被直观到,那里就设定了美。因此,当概念在实在东西之内显现出来,后者就转变为一种真正与原型(理念)相似和等同的东西,于是普遍者和特殊东西达到了绝对同一性。理性东西作为理性东西同时转变为一个现象或感性东西。
V, 383
注释:1)上帝作为真理、善和美等理念的共通者,飘荡在它们之上;哲学同样也是如此。哲学既非仅仅关注真理,也非仅仅关注善,更非仅仅关注美,而是关注三者的共通者,并且把它们从唯一的根源里推导出来。或许人们会问,为什么哲学虽然飘荡在真理、善和美之上,但恰恰又具有科学的特性,把真理当作她的最高目标呢?对此只需指出,就哲学被规定为科学而言,这仅仅是她的形式上的规定。哲学诚然是科学,但在这样一种科学里面,真理、善和美是融贯的,因此科学、美德和艺术也是融贯的;就此而言,哲学也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美德和艺术的共通者。这是哲学和所有别的科学的巨大区别。比如数学就不会提出任何特殊的道德要求,而哲学却要求人们具有性格,要求这个性格应当达到特定的道德高度和道德力度。同理,如果哲学完全缺乏对艺术和美的认识,这也是不可想象的。
2)真理对应于必然性,善对应于自由。我们的那个主张——美是实在东西和观念东西的一体化塑造,并且在一个映像中呈现出来——在自身内还包含着另一个主张,即美是自由和必然性的无差别,并且是在一个实在东西里被直观到。比如,当一个形态看起来是这样,仿佛自然界在设计它的时候既带着最大的自由和最崇高的凝思,同时在形式和界限等方面始终遵循最严格的必然性和法则性,我们就说这个形态是美的。在一部诗作里面,如果最高自由在必然性中重新掌握自身,那么这部诗作就是美的。就此而言,艺术是自由和必然性的一种绝对综合或绝对融贯。
以下谈谈艺术作品的其他情况。
§17. 在观念世界里,哲学和艺术的关系,相当于在实在世界里,理性和有机体的关系。
理性仅仅通过有机体而直接客观化,而永恒的理性理念则是作为有机身体的灵魂在自然界里客观化,同理,哲学通过艺术而直接客观化,而那些哲学理念则是作为现实事物的灵魂在艺术里客观化。正因如此,艺术在观念世界里的表现,也相当于有机体在实在世界里的表现。
V, 384
对此还有以下这个命题。
§18. 自然界的有机作品呈现出来的无差别仍然是未分离的,而艺术作品在把这个无差别呈现为分离的之后,再度呈现为无差别。
有机产物在自身之内包揽着两个统一体:一个是物质(即那个内化于多样性的统一体),另一个是光(即那个消解了实在性的观念性);二者在有机产物里面是合为一体的。但是,当普遍者或无限观念性在这里与特殊东西联系在一起时,其本身仍然从属于有限者或特殊东西(普遍者=光)。正因为无限者在这里仍然从属于有限性的普遍规定,所以它不会显现为无限者,相应地,必然性和自由(即那个显现为无限者的无限者)仿佛仍然以内敛的方式栖息在一个共同的躯壳或一朵蓓蕾里,直到绽放的时候才会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即一个自由的世界。现在,由于在观念世界里,普遍者和特殊东西、观念东西和实在东西的对立表现为必然性和自由的对立,所以有机产物呈现出来的对立仍然没有遭到扬弃(因为它尚未展开),反之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对立却是已扬弃的,哪怕在二者里面是同一个同一性。
§19. 必然性和自由的关系相当于无意识和意识的关系,所以艺术的基础是有意识的行动和无意识的行动的同一性。
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完满性上升到这样一种关系,在其中,它所包含的同一性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说创作意图和必然性已经相互融贯。
此外还有如下一些推论:
§20. 自在地看来或就理念而言,美和真理是合为一体的。
就理念而言,真理和美一样,都是主观东西和客观东西的同一性,只不过前者被直观为主观东西或原型,后者被直观为客观东西或映像。
V, 385
注释:如果一种真理不是美,也就不是绝对真理,反之亦然。——在艺术里有一种总是把真理和美对立起来的老生常谈,因为它所理解的“真理”是一种只能把握有限者的欺骗性真理。那些通过摹仿这种真理而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我们至多只会赞叹其技巧,因为技巧虽然能够达到自然东西,但绝不可能和神性东西联系在一起。这类真理仍然不是艺术里的美,毋宁说,只有艺术里的绝对的美才同时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理。
同理,如果一种善不是美,也就不是绝对的善,反之亦然。比如,在每一个心灵里,只要它的道德不再是基于自由和必然性的斗
争,而是表现出一种绝对的和谐与和解,那么这种绝对的善也会转变为美。
附释:由此看来,真理和美的关系以及善和美的关系,绝不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毋宁说,它们是合为一体的,只有一个和谐的心灵——而和谐就是真正的道德——才会同时对诗和艺术具有真正的感受力。诗和艺术绝不可能通过教学而被掌握。
§21. 宇宙在上帝之内被塑造为一个绝对的艺术作品,并且具有一种永恒的美。
所谓“宇宙”不是指实在大全或观念大全,而是指二者的绝对同一性。现在,如果说在实在大全或观念大全里,实在东西和观念东西的无差别是美,一种映像式的美,那么实在大全和观念大全的绝对同一性必然是一种原型式的美,即绝对的美本身。所以,宇宙在上帝之内也是表现为一个绝对的艺术作品,在其中,无限的创作意图和无限的必然性相互融贯。
V, 386
注释:由此直接可知,从总体性的立场来看,或者说从自在的角度来看,全部事物都是在绝对的美中得到塑造,而它们的原型作为绝对真实的东西,也是绝对美的。至于那些颠倒的、丑恶的东西,就和谬误或虚假一样,都是基于一种单纯的欠缺,并且仅仅属于一种时间性的观察事物的方式。
§22. 上帝作为原型在映像中成为美,同样,当理性的诸理念在一个映像中被直观到,也成为美。
因此理性和艺术的关系相当于上帝和诸理念的关系。通过艺术,上帝的创造以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个创造的基础和艺术的基础一样,都是无限观念性之内化于实在东西。“内化能力”或“想象力”(Einbildungskraft)这一卓越的德语词汇在真正的意义上指“一体化塑造的能力”(Kraft der Ineinsbildung),它实际上是全部创造的基础。这种能力使观念东西同时也是实在东西,使灵魂同时也是身体,它作为个体化的能力,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能力。
§23. 全部艺术的直接原因是上帝。
——通过其绝对同一性,上帝派生出实在东西和观念东西的全部一体化塑造,而全部艺术都是以这种一体化塑造为基础。换言之:上帝是诸理念的源头。诸理念原初地仅仅存在于上帝之内。现在,既然艺术是对原型的呈现,那么上帝本身就是全部艺术的直接原因和终极可能性,他本身就是全部美的源头。
§24. 艺术的真正建构,就是把艺术的各种形式呈现为自在的事物(绝对者之内的事物)具有的不同形式。
V, 387
——按照§21,宇宙在上帝之内被塑造为永恒的美和绝对的艺术作品;自在的事物(上帝之内的事物)同样也是绝对美的和绝对真实的。因此,既然艺术的各种形式是美的事物的形式,那么它们也是自在的事物(上帝之内的事物)具有的形式。再者,由于全部建构都是事物在绝对者之内的呈现,所以专门的艺术建构就在于把艺术的各种形式呈现为绝对者之内的事物具有的形式,随之把宇宙本身呈现为一个绝对的艺术作品,它在上帝之内塑造出来,具有永恒的美。
注释:伴随着这个命题,艺术的普遍理念的建构也完成了。我们已经表明,艺术是自在的事物具有的各种形式的实在呈现,因此是原型的各种形式的实在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指出了艺术接下来的建构在材料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方向。因此,既然艺术是自在的事物具有的各种形式的呈现,那么它的普遍材料就包含在原型自身之内,而我们接下来的对象正是艺术的普遍材料或艺术的永恒原型的建构,这个建构构成了艺术哲学的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