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

萧依然同往常一样早早上朝,听着下面的大臣开始上奏。

景王之乱结束、内阁五人也选完了之后,这朝堂之上倒是多了许多的面孔。

之前那些苍老的,白头发的不见了,倒是多了许多中年臣子。

不过,因为内阁的建立,这朝堂之上倒是没有之前那样你一言我一句了。

萧依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现在自己受到下面这些臣子的压力少了许多。

之前要是有什么不满的,一群人七嘴八舌,讲着大道理,就要把她压死了。

现在后面有了内阁,许多事情就不必按照朝堂之上商议的来。

之前的丞相在朝堂上面说话,还有许多人附和。

毕竟之前多有先帝遗臣,丞相手中权力又大,很多事情自己都要被他牵制。

但是现在,前臣少了,权力有分给了内阁,加上自己的态度鲜明,很多臣子也不再靠在丞相一边。

萧依然倒是很满意,内阁建立不久,自己就能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了。

不愧是叶长宁出的主意。

不过,内阁说到底只是一个辅政的机构,真正的朝廷大事还是要拿到这早朝之上,与众臣子商议的。

比如重开海运贸易一事。

毕竟是和朝廷有莫大的关系。

海运总是要修船吧?修船是要钱的,航行是要人力的,经营是要官员的,到了他国,按照大齐的传统肯定是要先讲礼节的。

所以这种事情萧依然没法一个人做决定,就算做了,下面那群官员不一定服。

既然不服,就有可能不干活。

也不能随便把人家砍了不是?

于是,在一些其他诸多事物讨论完之后,萧依然将海运的事情搬到了明面上来。

“诸位爱卿,如今乱臣已除,朝中也安定了不少。

朕这几日左思右想,又和几位大学士探讨许久,决定重开海运,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萧依然故意提及了几位大学士,其实就是在告诉这些臣子,决定我已经做了,几位学士也已经同意了。

你们只有同意这一条路可以选!

不过,很多臣子应该是没有听出其中的含义,还没等萧依然话音落地,便有人侧身一步走到殿中,反对道:

“陛下,禁止海运是先帝的旨意,为的是平定东、南两海一带的倭患和海盗。

贸然重开海运,会滋生盗贼祸乱,还请陛下三思啊!”

萧依然显得有些不耐烦,这些理由她在其他几个臣子那里都听了多少遍了。

先帝、先帝!

她冷哼一声,指着下面的那位臣子问道:

“这么说来,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不是朕,应该是先帝啊!?”

一句话,不仅把刚刚说话的臣子们问懵了,更把大殿中的大多数臣子都问懵了。

这要怎么接?

不敢啊?这样说错了,不就是忤逆了?

于是朝中大臣们要么都埋着头,要么看向旁边的丞相。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丞相柳元甫见状,也只能出来解围道:

“陛下,依老臣看,是因为先帝禁止海运成效显著,故遵循良策。

贸然重启海运,一来沿海百姓可能会不适应,仓皇下海,难以管理。

二来,祸患再生,到时候,朝廷又要分心治理,分时费力。

三来,当时废除海运之后,那些海船早就已经年久失修,不能再用,重建海船,需要不少银子。

而江南又逢灾事,国库余银还是应该留作不时之需!”

“禁海了,海盗倭患是没有了,沿海百姓生活如今真的好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却不吃海?!

东南沿海一代百姓生活如何,当真的以为朕不知道吗?”萧依然说着,将两三封奏折扔到大殿之上。

“你们自己看看!

这是两广知府的奏折,上面怎么写的?东南一带,连年大雨狂风,收成匮乏,早就民不聊生!

百姓为生存,不得不下海!但是被抓住,又是要受重罚,疾苦更甚!

这就是尔等所谓良策?!”

一时之间,就连柳元甫也哑口无言。

萧依然见扫视了一下群臣,看着他们一个个低着头,看来是没什么胆量继续输出了,那就要轮到自己了!

“再者说,东南海盗多,难道不是因为治理无方?

百姓若是安居乐业,谁愿意跑海上去当盗贼?

倭患严重,难道我泱泱大国,还害怕它一个弹丸之地?

它若是再敢来犯!朕要那些倭寇无处可回!”

萧依然说着,有些激动,站起身来,

“朕知道,诸位,特别是老臣,对于海运有成见,认为它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但是那是先帝经营无方,管理不慎。

如今再开海运,朕便是要把那之前不善的全都抹去了,让其真正能为我大齐发挥作用!

海船失修,那就再造!国库无银,那就用海运赚回来!

东南诸海,已经有二十年没感受到我大齐国威了!

朕就要让他们重新看看,朕这大齐的气象!

今日起,朕要开始筹建大齐海运司,海运诸多事宜,朝廷出一半的钱,剩下的钱,诸位来出!

盈亏朝廷都与诸位爱卿共同承担!

若是盈余,那朝廷也只拿一半,剩下的一半,由众位爱卿根据所出钱财份额瓜分。

分多分少,朕一概不问。

如此,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女帝这个“大齐海运司”的政策一出,下面许多官员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改变。

之前他们反对海运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麻烦,而且自己也确实是分不到什么东西。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陛下亲自说,要是有利润,他们这些臣子是可以瓜分的!

海运虽说有诸多风险,但是谁都知道,是真赚钱!

只不过先帝碍于的大齐的面子,不愿意赚!

之前赚的钱,都放进了国库之中,而现在呢?要进到自己的手里!

这可不把这些大臣给激动坏了?

但是,众人又揣摩着其他臣子意思,谁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此事不要拖,朕给你们三天时间,把银子筹出来。

若是不够,朕便亲自派人到你们家里去看看。

三天之后,户部把筹集的银子数量还有官员名字统计好了,交给内阁。

此事关乎我大齐民生大计,还望诸卿慎重考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