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九点,萧承明照例来到了楚府,因为昨天答应了洛安要出任金阳县令一事,这给她讲课的工作自然也无法做下去了,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把她给的定金退回去。
小翠呢,说是想当面答谢一下,便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不过,萧承明做人倒还是比较实在的,昨天回家之后,他便熬了一晚上,为对方把可能会考的知识点都写了下来,并在下面一一写上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这本书,若楚澜夕真是一个要赴考的学子的话,只要好好吃透,一定能够考得一个好成绩。
听到敲门声后,海燕便匆匆前来开门。
“是萧公子啊,快请进吧,小姐已经恭候多时了都。”
海燕将萧承明和小翠领到了昨天上课的客厅里,但萧承明却发现独孤月并不在这里。
于是,他便好奇地问道:“柳儿,你家小姐呢?”
海燕笑嘻嘻地回道:“哦,我家小姐,正在厨房里做饭呢,萧公子请稍等一会,马上就好了。”
“做饭?你说你家小姐正在亲自做饭?”
“嗯,萧公子应该没吃吧?小姐说想亲自给你做一顿饭来犒劳你一下。”
萧承明一听这话,立马便激动地站了起来。
“这怎么使得?快让她别做了。”
“这可不行啊,小姐决定要做的事情,谁能阻止?萧公子,你就别推辞了,对了,提醒一句,这是我家小姐第一次下厨,希望萧公子待会能说些好话鼓励她一下。”
话刚说完,便见独孤月端着两盘菜走了进来。
食材和菜式都是比较常见的家常菜,一道是炒白菜,另一道则是蒜炒猪肉,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却是色香味俱全,看着就让人挺有食欲的。
经过海燕昨晚的调教,独孤月的厨艺有了不小的长进,该说不愧是独孤月吧,只要她想学,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学得很快,学得很好。
她小心翼翼地将两盘菜放下说道:“师傅,你应该没有吃早饭吧?我给你做了些,不过是第一次做,味道也不知道怎么样。希望师傅不要嫌弃。”
“楚姑娘,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何必要做这些?”
“师傅给我上课,一定非常辛苦,澜夕也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你这真是太客气了,让我说你什么好……”
海燕咳了两声说道:“萧公子,你就尝尝嘛,好歹也是我们小姐的一片心意,这做都做了,不吃可就浪费了。”
事已至此,这不吃就说不过去了,萧承明便默默地拿起了筷子。
“好吧,既然是楚姑娘的一片心意,那我要是不尝尝,就太说不过去了,楚姑娘,你也一起吃吧,我一个人可吃不了这么多。”
独孤月点了点头:“嗯,好。柳儿,你去帮我把粥端过来。”
“哎,好,我这就去。”
萧承明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片放入嘴中,独孤月咽了口唾沫,非常紧张地注视着他。
“怎……怎么样……师傅,味道如何……”
“嗯,很不错啊,楚姑娘,真看不出来,你竟然还会做菜。”
听到萧承明这样夸赞自己的厨艺,独孤月的心里暖洋洋的,她低着头轻轻一笑回道:“我……我也是昨天才学会的,师傅不嫌弃就太好了。”
“这么说楚姑娘是第一次下厨咯?啧啧啧,这可真是不得了啊,才第一次下厨,就能做得这么厉害,说你不说,我绝对尝不出来。”
这些话,并非是恭维,而是萧承明发自内心的称赞,独孤月做得确实是很好吃。
之后海燕端来的热粥也是一样,味道鲜美,入口即化,能够尝得到独孤月满满的心意。
之后,海燕和小翠也一起加入了进来,在四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十来二十分钟就把这菜跟粥都吃完了。
看着萧承明心满意足的表情,独孤月也非常的满意,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为萧承明做身为一个恋人该做的事情,以后有机会的话,自己应该多做点类似的事情。
“楚姑娘,感谢你招待我们了,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开始上课吧。”
“嗯,好。柳儿,把东西收一下吧。”
一听这话,小翠便也起身前去帮忙。
“柳儿姐,我来帮你吧。”
海燕和小翠二人把碗筷收好之后,便迅速离开,给独孤月和萧承明腾出了地方。
独孤月率先开口说道:“师傅,昨天你给我讲的阳州水患的事情,我已经理解得差不多了,今天的课,能让澜夕来问问题吗?”
“当然可以,你想问什么?”
“敢问师傅对夏国可有了解否?”
“夏国啊……”
夏国,这是一个位于梁国北部的新晋帝国。
在以前,那里是一片战乱之地,几十个小国彼此之间争斗不休,当时的大梁兵强马壮,所以它们都对梁国俯首称臣,每年都会向梁国皇帝提供它们的特产以寻求大梁的保护。
但是这一切,都在一百年前发生了变化。
因为皇帝昏庸,朝臣腐败,大梁开始日渐衰落,对北部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差。
夏国便在这时开始崛起,将它周边的国家一个一个的吞并,只用了短短十年就统一了北方各部,形成了一个无论是版图还是国力都足以和梁国叫板的庞大帝国。
统一了北方各部后,夏国便开始南下,梁国当时还有一战之力,可是当时的皇帝却好大喜功,听信谗言,它御驾亲征却被夏国生擒活捉,最后只能派出使者与对方求和。
好在使者还算给力,用一根三寸不烂之舌为梁国说退了敌人,才避免了大梁亡国的危机。
不过这一战后,也打尽了梁国的国力,让梁国从此一蹶不振。不仅如此,文官集团的权利也在这一战后迅速膨胀,到了一个皇权无法遏制的程度,为了制衡他们,后世的皇帝们也只得是启用宦官来与他们对抗,所以大梁到了独孤月的手中的时候才会面对这种宦官和文官无法无天的局面。
而夏国那边也不是傻子,你让我退兵可以,总得付出点代价。
所以代价就是每年梁国要向其缴纳五十万两的岁币,这包括白银二十万两和布匹三十万匹。
而当时梁国一年的财政约为一千万两左右,这笔钱倒还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如今,独孤月为了能够收回民心,颁布了减税养民的政策,再加上各地的起义军叛乱,梁国的财政收入已经大幅度缩水,现在梁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仅仅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可是要上交的岁币却完全没有减少。
每年就只有那么一点钱,还要拿五十万两去交岁币,这真的让独孤月非常的头疼。
她很不愿意交这笔钱,但是她也明白,如果不交,必然会触怒夏国,光是对付起义军,她就已经很无力了,要是夏国这时再大举进攻北疆的话,她根本就无力抵抗。
这也是独孤月目前的心腹之患,所以她想试试看,萧承明有没有可能能够像昨天解决阳州水患的事情上那样为她想一个既不用交钱,夏国也不会为难她的办法,实在不行,减少岁币的数量也可以,毕竟这笔钱差不多可是一年收入的六分之一,真的是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