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盖了这颗星球上近60%的面积。海洋的广阔与未知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一个迷。

无论是南部远洋中的迷雾,还是北地极海的冰原。人类始终无法真正的去丈量这颗星球上海洋的具体面貌。

借助当代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才得以描绘整个星球表层的面貌。但在出乎寻常的浓雾之下,人类对于南半球海洋的探索始终停留在极度匮乏的阶段。

在覆盖了几乎整个南半球海洋当中,人们除了在大航海时代发现的阿兹米尔以及周围其它的珊瑚礁与小岛屿外。几乎未曾发现其它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岛屿。

而后来的龙族人民共和国的探险家们在东国群岛的南部未探索海域内又发现了一些后来被地理学家统称为领外群岛的几座小岛。而来自叙拉古岛上的探险家们则在叙拉古岛的西南方现了如今地图上被标作境外群岛的岛屿群。

除此之外,除了在茫茫南大洋上的几条航线之外。大陆人对南方海洋的探索也就止步于此。

而卡斯蒂利亚则是被一群南陆冒险家们用实际行动所证明的古记上曾经记载过的古国。

在此前其实有不少地理学家对于海陆分布其实提出过很多的看法,他们认为在整个南半球不可能只存在阿兹米尔这一个大型岛屿。也不可能就如同南部海域里面陆陆续续被发现的小岛屿一样,真的就是如同在大海上撒了一把米粒一般。应该在南部海域内应该是存在一个较大规模的、可以被称作为大陆的地表板块。

而他们所推崇的原因,除了海陆分布学之外。还有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古伟兔文明所留下来的古代文献记载。

古伟兔文明,被誉为是南陆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它是一个典型的早期海洋类文明。也正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独特地理区位,也容易使它形成了倾向于海洋的文明。

古伟兔文明的海上贸易商队曾经往来与南部海岸线各地,在阿兹米尔北部海岸线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属于古代伟兔文明的器物和货币。

这也证明了古代伟兔文明繁荣昌盛的海上贸易。

而在《海志》这本古伟兔时期留下来的文献中有一段在奥摩斯港(今林塔尼西亚境内,现名潘地亚港)的水手之间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水手们谈及了他们在海上遇到的一个庞大的岛屿城市。

于是后来的探险家们也都前前后后随着这一线索,试图去寻找其中的古国卡斯蒂利亚。

而受限于当时的科技与技术,这一行动往往是无功而返甚至人财两空。

直到近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才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而卡斯蒂利亚的秘面纱也就是在那时揭开的。

而对于深海的探索,人类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海盆、中脊,人类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他们所认知的海底世界。却没有去真正的探索其蕴含的真正真相。

海洋总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既促进了人类文明,有时也会摧毁其。根据古代蒂卡尔王国的《德累斯顿抄本》(今保存在德邦联邦共和国)和《科特西亚抄本》(今保存在卡尔德联邦)所记载的历史来看,希拉尼普拉王国(位置大概于今罗塔尼西亚王国西部海域)这个曾经繁荣的南方海洋国家,就是摧毁于海底火山爆发所带来的严重海啸和地震。

……

海上的风暴之中,Golotya10-16号在海浪之中颠簸前进。卢卡斯等人望着外面阴沉沉的天空,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就在此时,在船旁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水里面涌上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面龙卷和水底漩涡。

“启动引擎!开加力!”卢卡斯大吼。

他从水上卷起的巨大漩涡,看得出那东西大得惊人。

强大的引擎无需预热,瞬间启动。巨大的加速度让人们互相揪着一起滚倒。就在倒下之前的一瞬,人们看见船后一道锐利的水线笔直地追着他们来了。

“什么东西?”大副吓出一身冷汗。

“打开声纳看看那是个什么东西!”

“速度太快,没法精确成像,看起来像条鱼!”二副大声说。

“鱼?”三副说,“什么鱼能以这样的速度潜游?”

“是个活的东西就好,只要是活的东西,就一定会死!”

卢卡斯打开舱壁上的武器柜,一只GL狙击步枪树立着放置在中央。这种哥伦比亚造的远程狙击步枪堪称狙击步枪的皇帝,但是黑钢国际依然不满足于它的性能,进行了弹药优化。并把这把武器的改进号号命名为BJ狙击步枪。卢卡斯把一枚一枚泛着冷蓝色光的子弹填入弹夹,每一枚子弹的底火都被涂成红色,这是高危武器特有的标志。

“叫那帮家伙都注意一下!别一不小心掉到海里去喂鱼!”卢卡斯把弹夹拍进枪里。

“会是什么?”三副问。

“管他呢!”卢卡斯闪出船舱。

氙灯把船后白沫翻涌的水面照得雪亮,白沫掩不住那道锋利的水线,似乎水下有一柄无形的刀正在切割水面。卢卡斯靠在舱壁上,脚踩在船边的栏杆上,整个身体像是一把撑在舱壁和栏杆之间的三角尺,这样才能在剧烈地颠簸中保持平衡。他在红外瞄准镜里看见水下那条的“鱼”,那东西正在全速游动,体温远高过于水温,这把它彻底暴露了。

“很好,小伙子。”卢卡斯轻声说。

“狙击位就备,开火!”

扣动扳机后,几道笔直地冷蓝色光线射入水中,那是曳光弹头在空气中摩擦升温的结果。枪声如雷鸣。水线的推进忽然受阻,水面上卷起了旋涡,连续开枪后,整整十发大口径子弹射入水中,那些冷蓝色的光线前一道还没有熄灭,后一道已经拉出,同时几道冷光在漆黑的空气里滞留的时候,带着肃杀之美。

与此同时,从货轮上起飞的重型货运直升机低空盘旋在那里。四位枪手也在那里注视着水面上的动静。把探照灯的光斑打在那东西带起的旋涡上。而此时旋涡中央涌起大量气泡,不可思议的巨大黑影忽然闪现。黑影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量突破水面,直升上天。狠狠地抽打在直升飞机的旋翼上。钢铁的碎片四散飞溅,直升飞机失去了平衡,盘旋着栽向水面,几个黑色的人影落入水中,直升飞机和水面剧烈地碰撞,溅起的水花有数十米的高度,十几秒之后,烈焰直冲夜空,直升飞机在水下爆炸了。

“它……它干掉了一架重型直升机?它怎么能从水中跃起二十米?”

可怖的水线再次从水底浮起,直追着Golotya10-16号而来。

卢卡斯对前舱大喊,“还有什么武器?”

“只有十枚微型水下炸弹。为了避免检查时有麻烦,武器都卸掉了。”大副以吼声回应,他正在掌舵,加力全开的引擎让船只尽量避开那个可怕的东西,额头上沁出层层热汗,他全部精力都在那些复杂的仪表板上。

“水下炸弹准备释放!”

舵轮在大副手中飞快地转动,溅起近乎十米高的浪花,以大角度的折线在水面上拉出一个“Z”字形。同时副手开启水下舱门,十枚水下炸弹被连续释放出去,因为“Z”字形航线的缘故,它们组成了三排,前排三枚,中间四枚,后排三枚。微型引擎启动,炸弹们悬浮在水下五至十米。

“漂亮!”

炸弹的位置完美,这东西要么减速绕开,给他们留点逃走的时间,要么就得跟炸弹亲密接触。炸弹虽然微型,毕竟是哥伦比亚的产品,他们设计这些炸弹的时候非常希望一颗就把卡尔德级的航空母舰装甲炸穿。

卢卡斯把二副挤开,趴在操作台上,声纳显示屏上那些闪亮的光点和那个外形有点像鱼的庞然大物越来越近。

“极度接近,五十米!”二副高喊,“那东西直接冲过来了,没有减速!”

“好!炸死他!”

“快,引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从背后传来,声震让整艘货轮都战抖起来。十枚水下炸弹同时爆炸的瞬间,一道树立的火柱。瞬间之后,火焰爆裂开来,混在炸药中的尖利金属片向着四面八方溅射,有些直接击中了船尾。

“成功了!”人们高喊着挥舞手臂,他们看见那根漆黑的背脊在爆炸瞬间被扭曲。只要那还是个生物,就绝不可能活下来。

船身在水面上艰难地停下,过热的引擎在船底蒸发出大量的水汽。人们钻出船舱,站在暴风雨里,看着一公里外瞬间沸腾的水面,水面上巨大的旋涡旋转,把大量的泡沫都吸往水底深处。卢卡斯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想象那根没有完全被毁灭的粗大脊椎缓缓地沉落在水底的海床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花小绾和杨毅这时找了上来。

“那是什么?”花小绾说道。

“魔鲸……我在魔族的沿海港口克拉希诺,听过当地老水手说过。而这种东西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出现在南部海域的。”

“可它的确又出现在了这里呀。”

“这可能跟伊利雅斯有关,毕竟在伊利雅斯王朝灭亡后。这些东西也不会有人去管了。”

“管?管这些东西?”

“虽说伊利雅斯与魔族早已断绝了关系,但他们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魔鲸这一种亚智慧型生物,也是魔族海上的主要力量。早年的伊利雅斯,为了避免与南陆人类在海上直接冲突。所以特意在叙拉古海峡处,设置了许多海洋观察点。用来引导魔鲸,使它们无法进入南部海洋。自然也不会影响到南大洋的海上船运了。可是自从伊利雅斯王朝灭亡之后,这些海洋观察点无人维护,魔鲸于是并可以自由出入这附近的海域。当初我在卡斯蒂利亚港时,也曾见过当地的海岸巡逻队利用武器击溃它们。”

“卡斯蒂利亚人似乎对那些不坏好意的生物表现出了极其的厌恶,卡斯蒂利亚女帝斯卡蒂曾经下令全面围剿卡斯蒂利亚周围的所有魔鲸。女皇的权杖屹立在天空之中,风暴从天而降。卡斯蒂利亚的皇权无人可动,卡斯蒂利亚的女皇无人可及。”

“听你这么一说,卡斯蒂利亚也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啦?”

“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了……但至少在以前,以前卡斯蒂利亚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我也不知道现在具体发生了什么,卡斯蒂利亚不知为何逐渐的从人们的视野中再一次的消失了。”

“这一点倒是没错,近几年来的确很少听闻过卡斯蒂利亚的事情。”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至少这个国家目前还跟雪境之间有着些许的交流。”

“雪境……又是这个有一点麻烦的事情……”

“怎么啦?”

“没什么……”

“呼……这么看来的话,魔鲸的影响范围已经到达了南大洋腹地了。杨毅小姐,也麻烦你和阿兹米尔当局说一下。这种情况的确不能再发生了。知道我们还好一些,但是如果遇到那种落单的船只来说的话,那实在是太危险了。”

“没关系,卢卡斯先生。这事情我会跟我的父亲说的。毕竟这件事情也关乎着我国的外貌和财政收入。”

“这么说起来的话,杨小姐的家庭应该也在阿兹米尔过的不错吧。我说的没错吧?”

“嗯……卢卡斯船长,再这样问女孩子秘密的话可就不礼貌了。”

“啊?这样啊……”

“不过杨小姐,我不能一直叫你小姐吧……姓杨的话……在阿兹米尔应该叫公主吧……”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