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医生那番话虽然不严肃,但也明白她指的是什么意思,老妈不是憨头憨脑的人,于是交谈上的词句也转变得挺快——更客气一些,主动的话,是要跟刘医生以略低姿态询问康复手法,毕竟自家孩子在她手上,而且时间还挺长的……

“要不要让他试试脚踏车?”老妈问道,眼睛却指向我,“上周见到这类器械时,能见到章启轩挺感兴趣的,他在正常时候,骑自行车也有几年了,刚好不是也谈到肌肉记忆了吗?这样说不定还能在黄金康复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

好家伙,老妈目光看向我是啥意思?!是叫我憋开口反对,还是要开口支持她,我自己表决心?u1s1哈,只要医生指明的,我是肯定二话不说憨头去做的,但这跟我本身有没有兴趣爱好完全是两码事好吧?

一般人都是把自行车视作便利的工具,我又不是运动达人,我看蹬车起码是要半小时起步,分针绕一圈算优秀,以老妈的性格,想的肯定是50min、1h合格,然后时长越久越好。但先不说我累不累的事,整个康复室就两台康复脚踏车,超了时限,其他病人、病患家属不得有意见?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也不是单纯、乐意蹬车出汗,我蹬车的时间会偏长,为了这段过程中我不感到枯燥乏味,我已经想好了:不能穿没有兜的衣裤。我不会痴迷到边蹬车边看番剧,但边听音乐总不会招母上大人骂吧?往大道理讲还是陶冶情操,避免性格崩坏的优秀手段呢……

老妈为了自己说话、行事方便,把我临时安上一个或多个自己定义的标签,就算本质上、现实处理上,是为我好,我也是反感的,这加上镜水自己青春期的叛逆心,难怪我那段时期跟母上大人经常不友好……

这波我算克制好了,默不吭声,刘医生眨巴两下眼,回复的话可以说是延迟的答应:“以偏瘫康复来看,蹬车恢复腿部肌肉的灵活协调,那是必然的,但还不用太着急,我们还有一些更基础的训练要验证,看章启轩他现在的身体机动性,是否能够完成难度偏大的项目……”

跟着刘医生……手下的一位护士?她领着我们走过几个区域,也是介绍一下用途,让我使用一阵,我的家人和小姐姐是在我身边,防止我有摔倒的意外,而刘医生是在病床边,时不时往我这边看一会,估计等会(实习?)护士小姐姐还会跟刘医生汇报一下,让刘医生确认情况,她才会判断我适不适合高级脚踏车吧?

一共三个检验项目,首先小姐姐带我们走到可以说是整个康复训练室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宽度不算很大,高度也不算很高,两侧都有扶手栏杆,台阶不超过十级的楼梯步。因为是双向通行的,所以占地其实不小的,但……我跟你们说的这些都不是重点好吗?

“这……不是叫…叫我,试着……登上楼…楼梯,做到……走到,高出(处)的…平台,然后从一……另一边,下来吧?”

“这有什么奇怪的?”护士姐姐还没开口,又是老妈接过我的话,语气是想当然的态度,“现在这点自信心都没有了吗?两边还有扶手呢,不然在康复中心的治疗期一过,你怎么上楼回家?无论半边街还是南柴,小区都没有电梯好吧?”

……我特么真是要被老妈气乐加脸红好吧?脸红是感觉羞于被其他人知道,她是我妈……我的确在今天之前,有担心过自己上下楼的问题,毕竟像是我们住的老小区,没有电梯,楼道扶手也是上楼的右手一侧。意思是我可以想象:第一次回家,上四楼时,如果不借助家人的牵手,我得可能得左手扶着墙,心里多少是有、发虚的。但……这不应该是在康复中心训练的第一天,就考虑的事情吧?总得一步步试探性的往“前”走吧?

“不是这样的,章启轩妈妈……”护士姐姐果然还是站在我这一方,“这是测验偏瘫病人的基本平衡,让病人患侧的一条腿作为支撑,健康的另一条则是向上迈步,看看此时的状态、稳定度。”老妈还挺有不满情绪地“啊~”了一声,我……是真有无语、手拍脑门的冲动了,我滴老妈啊,你不能亲身感受到我的半身不能自由使唤的憋屈、精神痛苦也就算了,难道在我这种时候,你还像对学生身份的我一样,来个高标准严要求吗?我自己好不容易心态调到不崩,结果你来背后一刀?!

我这波好在是懒得在这种场合跟老妈爆发争吵,只是暗自甩一个白眼,自顾自上前开始做动作:患肢做轴心脚,重心也有意要往患侧腿倾斜,左腿上抬一阶,然后放回平地,重复20组……

老妈大概会觉得过于简单,但既然医生、护士都说了,她也就不再唠叨、琐碎,只是这么看着我。而我,在抬腿收腿、重心大都放在右腿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个对我来说比较明显的问题。

重心大都放在我患侧右腿上,而我右腿的肌肉,虽然在康复训练之前,受到了仪器和人力**按摩的正向影响,功能恢复一点,但比起正常的一侧,力道还是差很多的,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名词,虽然它的意思并不是好东西,叫“过伸”。

组词的话应该叫膝盖过伸,说的是牵拉着膝盖的肌肉力量不足,于是如果没有裤子遮盖住的话,是能看到以膝盖为顶角,与大腿、小腿呈一个内凹的钝角,而不是向外正常顶的钝角。这里插句题外话,当我听到“过伸”这个词,由于没人会细心到把每个字都说一遍,我在之后的挺长一段时间,是把“过伸”当作“过深”来理解的——从膝盖骨的表现形式来讲,这也算是很形象嘛。所以在我意识到自己的理解错误,我是挺社死的,不过好在不是在医院、在康复师的对话中被她们指出的错字,而是在家中,爸妈给我指出的,社死是因为他们挺不厚道地笑出声来……

回到现实,我把重心大都往右腿倾斜的话,右膝盖就容易过伸,而且复原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在过伸的时候,我做抬腿上台阶的动作的话,就容易重心不稳,失去平衡。我的确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过伸,但我本身性格就挺谨慎,何况现在还是偏瘫状态,那就更不可能做些冒险、可能摔跤的举动。结果是虽然可能在旁人看来,我刚才有几个组合的动作有些不够连贯,但总体上看还是至少“良”的打分,没有大问题的。

于是我是不清楚小姐姐是足够细心,看出了我刚才有过伸问题,平衡状态还是有不足,还是我就算表现得再好,她还是会应刘医生的要求,带我到上星期五,我们都感兴趣的机器——测试病人平衡能力的那台。

说是感兴趣,实际也不可能让脚下底盘倾斜幅度过大,我还得保持基本的认真态度来应对测试,所以心情还是麻木无感的,在一旁ob的老妈她们期待我能顺利通过,不会在摇摇晃晃的过程中,重心转移不及时而趔趄摔倒。结果对我来说还是不错的,平衡感在偏瘫患者当中还算ok,没有给小姐姐慌乱无措的即视感,不过小姐姐也没有额外说明什么就是了……

接下来第三项是把我带到一张椅子上坐下,面前是向上倾斜的一块长木推板,板上有左右手两个,手指伸展状态下固定的道具,小姐姐是这么跟我介绍规则的。

“手指、手掌固定之后,另一只好手支着患侧手臂的手肘部位……”她先是给我示范一下动作,“患侧手臂无论力量、灵活度上,都要差一些,所以需要另一边来推动、带动,但在做动作时要记住,不要把全部任务都交给好的一侧手臂,自己也要有意顺着脑袋的动作想法,患侧手臂也刻意地做,肌肉记忆也很重要的。”

“明白……的。”我点点头,也是按护士小姐姐教的那样,做了数十个来回。一是觉得别扭——我的确右边手臂有意识地做着动作,但赶不上左手推拉的节奏的话,就会显得不协调;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个问题,毕竟护士姐姐和老妈、小舅公在身边看着呢,紧张是肯定的,手指不自主地会蜷缩,而五指摊开,指关节是被松紧带固定住的。一正一反的作用力,紧张情绪一时半会还压不下去,就导致我手掌、手指上的肌肉会不自主地颤抖,被旁观者看了只会更尴尬,紧张感加重,陷入恶性循环罢了……

“怎么了?不要慌。”老妈没有不明不白地就开始批评,只是随口一说,护士姐姐见我患侧手臂有持续几秒的颤抖,也没问我具体缘由,直接判断我是手臂肌肉累了,让我卸下道具,休息片刻,挪到身后的放置滚筒的小方桌那边。

“等会儿会教给你手臂肌肉放松,还能锻炼正常手臂运动姿态的方法。”小姐姐可能是见到我不算自然的表情,说明接下来的意图,“运动一段时间后,我们再上脚踏车,这种顺序应该是最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