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我们陆续起床洗漱,我是“有幸”最后一个,所以康复治疗室开门的时间最近,心态上有急急匆匆的感觉……我还没跟你们说的厚,在我昏迷状态住到ICU,以及我没有下床活动能力的、在普通住院病房的前中期,我连洗漱工作都是被护士姐姐伺候着的。
刷牙是小姐姐用弯钳夹棉球,沾气味挺重的牙膏液,帮着漱口,洁面相对简单,擦洗身子有、害羞,没跟你们讲,应该不难理解的哈……后面是我能简单站立,有人帮扶下小步挪动了,我就没那么高等待遇了,主治医生让我学着左手拿牙刷刷牙。“只是拿牙刷开始有些不习惯,刷牙、拿漱口杯不能同时进行,麻烦一点而已,问题倒没有。”主治医生是这么说的,但给我适应的时间其实不算长——我总不能洗漱完毕后,在不输液的情况下,唯一一只活动正常的手,拿着牙刷在嘴前,甚至就是嘴里,比划着刷牙的动作,增加熟练度?那刘家人和周家老两口无意往我这边一瞥时,不得起一头雾水啊?
相比普通住院病房,康复中心病房在工作日里,病人、医护人员的流程更加规范化,让我乍一感觉,有点军训的意思:上班是早上八点,康复治疗室开门,但不是立马迎接患者,得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设备开机啊,简单打扫、消毒啊,换白大褂啊……这之前就是留给我们这些病患、护工,起床、洗漱、吃早点的。
该上吊瓶还是得上,但明显的,不用多解释,就拿我和刘哥做比较,他上午这半天可以在病房里,吊水的同时,类似我先前在普通住院病房的时候,有贴片刺激腿部肌肉神经的仪器,作用在刘洋凯那里,下午才是他们接受刘医生等人的按摩、还有一些无医护人员协助的器械训练项目,减缓肌肉萎缩。而我呢?我的项目比刘洋凯更多一些——我下午得进行语言交流训练的,虽然我上周五提前打探康复中心的情报,包括上周末我和小舅公已经转进来住了,但……我还是没有一瞬间想到走廊最靠里的房间,还没看到,也没向病友询问一下。
“唉,不得不承认啊,智商不拉低?记忆力不降低?不现实的,只是多少的问题……”
回归正题,说了这些的意思是:我意识到这挺长一段时间里,没法睡懒觉了,而且今早以为赶不赢——不是每个病人都安排了固定不动的时间表,迟到就得之后啥都顺延推迟,老妈就容不得这种事情,她也没问清楚……虽然没像7.22之前骂自家小崽那么自然,但话里是带刺的:今天开始要早睡早起,不许熬夜玩手机了;现在吊瓶的量也减了不少,那些时间不是给你消磨娱乐的,而是跟康复师们学习重要技能,在最佳康复期内尽快恢复,康复医师不在你身边,或者晚上她们下班了,你也可以自主训练。u1s1这是我最烦老妈的说话状态之一:理性,不是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而软硬适中的说法,让本身处弱势(上下级的下等)一方的人找不到有效的争辩角度。
我要是在这时吵吵嚷嚷,在另两床病友听来观感降低不说,本身我也理亏。于是我只能一声不吭憋着一口气,大概八点十分坐上轮椅,小舅公推着,“赶到”康复治疗室,才知道,还要过会才能进去,康复师帮你理疗,你们自己用里面的设备……
我抬头往后上方看,母上大人也看到我这个动作,四目相对,开口,语气很自然地问道:“怎么了?慢慢等吧,里面一些设施还没开启,医生也还没整理完毕呢。”哦,那你急匆匆催促我过来干等着干嘛?引其他人看了笑话?
我脸热低头,但好在没有压制不住情绪,大厅里跟老妈争吵起来。我塞上耳机听歌,闭眼假寐,不是跟家人闹僵。小舅公见我这样,也小声跟老妈说几句,让她别动不动吵“醒”我,到康复训练室允许进入,感受到自己的挪动,有人拍拍我肩膀,我是点点头,收回耳机,线从手机这边绕几圈,整个交给老妈那个后方,头也不回一个,挺冷淡的,至于她对这一系列举动,感受、心理反应如何?目前我是没从她那儿获得相关线索的……
不过有些大道理,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如果我刚才觉得,事实并没有坏处,被老妈白白说教一顿,自己挺憋屈,吃了亏,那么华夏老话叫“吃亏是福”——我是今天第一批躺床上,接受康复师按摩的几人之一,而且巧的是,招手主动让我过来的,就是上周五那天,与我们谈话最多的女医师——刘医生。
“刘医师……好。”
“嗯。”刘医生显然是对我这个年轻人有印象的,但她……似乎也不算一位开朗活泼的医生,拍拍床垫,示意我躺上去,也没让我一开始就配合她做些动作,教我学、记着,只是**,由上身(手臂为主)到下半身(腿脚),她也不太介意这种操作、气味可能引起的反感,就这点来讲,刘医生算是很不错的、主要负责这方面按摩理疗的康复师了——三张躺下的床位边上,另两位康复师都是男医生……
我是有这份意识的:康复师会先通过试探性的、小范围的自主活动,迅速了解手下的病人的状态,然后依次教导病人一些独立能完成的肌肉训练项目,或是有护工、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向他们一并讲解康复动作,让他们协助病人提供疗养。
“你的恢复期虽然不是马上转到我们康复中心这里,但现在看来,状态还是不错的。”刘医师是跟我,顺带着话音不算小,也吸引了我妈的注意,“除了在普通病房的几样仪器治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用在你身上?不然你脑出血70毫升,现在在康复中心治疗的第一天就呈现出这种状态,只能说你是不幸中的大幸,年轻人的体质就是好……”
我先是结结巴巴说一段最开始我的护工、以及现在我的小舅公,他们给我做基本的肌肉**、大关节(手肘,膝盖)的屈伸动作,母上大人又接着讲有意锻炼我穿衣服、系扣子……一些我这当事人本人都明白:先后顺序肯定偏后的生活问题。刘医生看一眼我妈,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地语气——挺纯粹的陈述句。
“你们对章……章启轩如果真是这样,比较温和地对他进行肌肉放松、关节顺应地简单运动,那的确是好事。”刘医生讲解着,“如果是之前照顾过偏瘫患者,有些经验的老护工,那确实能在进康复中心之前,就做些简单的康复自我训练,而不是章启轩,你的另一种精神状态:失魂落魄,做什么都没有信心,像提线木偶那样,医生做什么你服从安排,其他时间就是看电视、吃喝、六神无主地发呆……”
“那不会,这刘医生您放心好了。”老妈这时插话进来,我是觉得老妈比刘医师年纪……要大一些吧?虽然对自家孩子的治疗医生称呼为“您”,表达尊敬忽略年龄大小,这没毛病,但老妈这是没看清刘医生还没讲完吗?中途打断又成了不礼貌行为啊……
刘医师把目光转向章启轩妈妈,语气还是听不出喜怒情绪的,但基础含义肯定不是表扬家长的意思:“但我还是要提醒,医生毕竟是专业的,这不是自夸……医生肯定是能理解患者家人对患者病情的焦急心理,都是希望尝试各种方法,甚至不是在正规医院开的土方、偏方,能获得更快速、肉眼可见的效果。”
“实际上,会给病人增加心理压力都是事小,如果病人在康复中心治疗、训练期间,体力、精力得不到足够的回补,以及一些我们医生都不了解,患者背地里做了什么不符康复运动的事情,使得恢复效率还降低,比如肩关节的四周转动、髋关节的提拉、腿部的侧拉……训练的目的大都是在肌肉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找回正常人体的日常动作的感觉,不能重复错误动作来养成肌肉记忆,不然以后会比偏瘫基础上更难看的……章启轩是高考考到外地211大学的理科学生,虽然不是跟我们一样学医的,但应该懂这些层面的知识吧?”
挺重地点两下头,回想刘医生刚才半牵引半口头指挥我做的一些,我记忆挺深刻的动作:仰躺着,我整条右手臂被刘医生举到正指天花板的90°,然后放下的动作由我自己完成,而且不许完全脱力地摔在床上;与身体平行的左右摆动,是跟腿部肌肉活动的意思基本一致,医生对张开的动作产生阻力,锻炼患者的肌肉力量;髋关节也是,小舅公没有提前给我讲,刘医生说了双桥、单桥的动作,叫我以后就直接用单桥来做,减少关节定型一扭一扭的不自在。
“好了,基本的活动做完了,想想现在应该锻炼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