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可一行人恢复精力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露卡的设想,她本以为对方需要至少一天以上的时间来休整,再花上一两天时间赶到特陶。

实际上原本的情况确实如此,给这一切造成改变的是伊迪亚一行和她们的相遇。有了伊迪亚留给她们的补给,娜可一行人——尤其是阿妮德,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恢复了精神,这其中恐怕有娜可刻意多次强调“这是伊迪亚好心留给你的,你可不能辜负她的期望”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也是真龙少女自己内心有点过分的脑补。

所以与其说阿妮德快马加鞭赶上这段路程是为了追上金鹿号,倒不如说其实是为了追伊迪亚...但可惜的是,兴奋过头的阿妮德速度实在是太快,伊迪亚她们的越野车又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导致两队人马最终没能再次遭遇。

但提早抵达特陶却让她们在市中心与正准备出来放松一番的伊露卡等人面对面碰上,双方都是一愣,随即下意识地剑拔弩张。如果不是周围人流密集不适宜交战,少女们恐怕早就剑刃出鞘大打出手了。

这样的对峙最终也因为周遭环境而没有维持太长时间,互相对视了没一会,几人便达成共识:今天先收手。还是那句话,“毕竟不是什么必须拼个你死我活来取胜的比赛”,抛开临时分队的立场,大家依然是伙伴。

临时休战达成后,几人也很乐于在特陶的市中心短暂游玩一番。期间,娜可拉着伊露卡到一边窃窃私语起来。

“你有没发现,我们好像一直忽略了另一组人?”

“你说伊迪亚她们?的确,她们好像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很低调。”

“这是暗度陈仓的战术啊,她们是计划好了要趁我们两方互相阻碍的时候钻空子吧?”

“所以你的意思是?”

“当然是不能继续顺着她们的心意。”

看到娜可脸上那副正在谋划着什么恶作剧的小恶魔般的表情,伊露卡抬了抬眉毛:

“我个人倒是不介意更警惕一些,毕竟连你们接受了她们的帮助而提早抵达特陶的情况都出现了...等一下,这该不会也是她们计算好的吧?”

娜可听完一愣,接着哈哈笑起来:

“怎么可能,伊迪亚那个单纯的笨蛋哪有这个心眼?”

“但这确实是露普斯的风格。”

不知何时开始就在旁听的光走了上来,雪白色的长发随手一甩:

“那孩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给人一种安静踏实的印象,实际上在安静下来的时候却是个出色的谋略家和行动派,‘特定情况下’的武力值也不可小觑。虽然我们可以自诩战力充足而不必惧怕她们一行人的威胁,但如果你要和露普斯交手,她绝对会跟你玩真的。”

虽然对光似有若无强调的“特定情况下的武力值”这个奇怪说法有点在意,娜可还是更关注她的后半句话:

“呃,‘玩真的’?是我理解的那个‘玩真的’吗?”

“没错,百分之百和你玩命。”

娜可和伊露卡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那位接触时间不长的狼种少女,大家都不怎么了解,现在也只能相信光的说法。

于是,两组人大致就今后的方针达成了共识——减少互相阻碍,以免被伊迪亚她们钻了空子。当然,这其中双方难免又有些各自的小算盘,所以这样的共识充其量只是个口头协定而已。

在特陶休整一天后,两队人各自出发,继续前进。而在她们离开特陶的第二天,伊迪亚她们的越野车才迟迟抵达这座城市。接着为了赶时间,她们又脚下不停地换乘了高速列车。

她们的下一站,即是伏尔坎的红土平原和奥林匹斯山脉的交界地区。两者之间有一段由高低起伏的丘陵构成的缓冲区,由于在高空中看去这一圈交界带宛若一道环绕整个超级山脉的光环,因而得名“奥林匹斯光环”。位于这个区域的一座名为“苏拉克(Surak)的小镇,将是一切立志向已知世界最高峰——海拔两万米的奥林匹斯山发起挑战的勇者们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接受短暂补给、做好万全准备后,攀登者们就将向着山峰进发。

列车在三日后如期抵达苏拉克,比娜可和伊露卡队晚了大约两天时间。早在这之前伊迪亚就已经能透过车窗,看到远方那如一面通天之墙般直入云霄、白雪皑皑的巨大山峰,一眼根本就望不到顶,在那个方向上甚至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天空,从地表到云层之上全部被奥林匹斯的山体所遮蔽。

攀登这样规模的山峰在常人听来是难以想象的,最初伊迪亚在听说要登顶两万米巨峰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正常人在三千米以上就会出现高原反应,八千米的高峰已经是挑战极限,而两万米甚至已经上升到平流层、比很多航空器的飞行高度都高了。

事实上,单以肉身挑战奥林匹斯山,对已知世界范围内除了真龙种之外的一切类人生命而言,确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最强大的魔法师也会死在攀爬的道路上,更不要提在山顶生存。想要征服这样的高山,必须依赖一些脱胎自超古代遗迹的黑科技。

其一就是之前罗慕伦皇帝随信附送给她们的那两个手环状的魔导设备,这东西本质上似乎是一种超古代应急维生设备,可以保证她们在任何高度都不会出现缺氧或被极寒环境冻成冰坨。但即使解决了这一点,攀登两万米高峰的过程对常人而言依旧是不可能,尤其是对于她们这些“看上去”连攀岩都够呛的少女们,稍有不慎就会送命。

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奇特的代步装置,也是比赛规则中唯一被允许在一万米以上高度使用的载具——“卡特里克代步车(Katric)”,这东西据说同样是某种超古代交通工具的逆向产物。本质上这是一个由类似玻璃、实际上却有弹性的透明材质构成的圆球,内置一个单人席位,行进中圆球外壳会在一种原理不明的机制下紧密贴合在任何表面上,即使再大的坡度也能如履平地,而其中的单人席位则会像陀螺仪一样维持平衡。

但需要注意的是,代步车内部仅配备了一套紧急维生装置以备不时之需,而这套装置并不能给使用者提供长久的维生环境,长期维生依然需要依靠那种魔导手环来实现。而这是考虑到一旦代步车遭遇难以预知的险情而发生外壳破裂,维生环境的瞬间崩溃会让使用者当场丧命。而若是使用独立的手环来构建维生环境,即使代步车损毁,使用者仍有可能自主求生,并依靠车内的紧急补给品和求救信标坚持到救援赶到。

有了这种专为攀登奥林匹斯山开发出来的载具,再加上近代伏尔坎为了降低挑战者们的伤亡率、扶持奥林匹斯山的旅游业而投入大笔资金开辟出来的数条安全的登顶路线,对于普通人而言,有生之年征服世界最高峰的说法早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当然,这一切对以伊迪亚为首的少女们而言,依然将是她们此生至今所面临的最为严苛的挑战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