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在荒野上猎人和猎物的身份常常会易位,在人际关系之中也常常如此。一旦本身占据优势的个体丧失了天时地利,就很容易被猎物找到可乘之机从而攻守之势转化,眼前的猎物先生如是想到。

“在?为什么不说话,是哑巴了不成?”陈语嫣故作挑逗的出言挑衅道。

“投降投降。”宋义先生缴枪了。(字面意义上的,想歪的可以去面壁了。)

“诶,男人渣,我卖了你这么大一个人情,你不准备表示表示?”这波啊,这波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们两个,还要在车上磨蹭多久啊。”在相府门漫长的等待显然让我们的刺客小姐有些沉不住气了。

二人连忙应声,陈语嫣也急忙拾掇了自己不整的衣衫,一个标准的乖乖女又上线了,自己这幅模样可不能让自己家姐姐看到。刚整理完衣领,便看到一旁男人装作不经意的在昏暗的光线中去偷看她。

“喂。”陈语嫣暗戳戳的碰了他一下。

“干嘛?”偷偷看女孩子被抓现行的宋义先生脸不红心不跳。

“刚刚的事情,不准告诉我姐。”语嫣小姐极其认真的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

“什么事情?”宋义心领神会。

“切,要是你能说到做到,就当欠你个人情也无妨。”陈语嫣起身准备离去。

“诶诶诶,等等我!”他急忙跟上眼前小姑娘轻快的步伐。

待陈语嫣也入住了相府之后,再过了不到十日,文武百官们便到了岁旦年节的休假。嗯,也就是说宋义的刚上了几天班就又迎来了长达二十八天的长假。

不过长假之前还有着岁末的考核,这并不是件好糊弄的事情。话说回来,像不像前世某同学请了长病假,期末考试之前再回来考个试。

大梁对于官员的绩效考核十分重视,这是由先帝时期留下的规矩。官员的考核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御史的日常督查,直属上官的年终考核,每三年的吏部考绩。幸的今年并不是吏部考绩之年,大梁每三年的考核并不是指的某位官员任职满三年,而是每三年吏部主持一场大型的考校。就算是仅入职不到一年的新人官员也必须接受考绩。

毕竟为不同官员协调时间实在是效率偏低届时,大梁的政治制度向来以效率为先;就拿考核的内容来说,这些绩效包括治安,税收,水利、文教事业以及上级交代的其他任务。

官员是否完成绩效目标,执政能力是否突出,都能在绩效考核中得以体现。理论上,官员努力完成绩效,考核合格,可能会受到奖励,获得升迁,若绩效目标无法完成,则会受到弹劾,罚俸,撤职等处分。所以,理论上的大梁干部,也如同后世打工一族一样,为了完成绩效目标而焦头烂额。

先帝景隆年间的国库和大理寺重狱都出现了前期满满当当,后期空空如也的奇怪现象。这就与先帝好大喜功有一定的关系。皇帝大手一挥要求各地拿出政绩,那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何为政绩呢?无过于治安,税收罢了。

于是地方上的官员也一拍脑袋,开动他们本身就不怎么干净的脑筋,纷纷想出无数的歪点子。像是什么跑冒滴漏、火耗归公等损招都出来了。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要问了,火耗归公难道不是好事嘛?这可是后世雍正皇帝集中征税权利的重要举措啊,此举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呢。

嗯,火耗这件事情,在后世有史可考的是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最早不能超过元朝。这个时期由于世界白银大量流入华夏,导致日常生活之中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此时的大梁白银储量并不算是海量,是故在大梁以及从前的历史之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火耗这一说的。就算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不可避免,淳朴的大梁人民也未曾计较。

所以说,当时大梁的地方官员们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发明出了一个崭新的税种。虽说想必这些官员们算不上是劳动人民,但是他们的智慧也有些无穷无尽的意思,这群人动歪脑筋一直可以的。

尤其是,火耗归公是将原有的所有使用银两的征税项目之中,再提升足足一成左右,这一成又不太可能全部上缴给国库,里面的油水自不必多言。烧鸡腿经手都会留下油脂,更何况黄澄澄的熙佑通宝和白闪闪的雪花纹银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此处所说的前期的国库丰盈,那后期国库又何故空虚了呢?是多次征讨北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先帝也觉察到了各地频频高税收的异常。国库满满当当,朱雀大街百姓却面有菜色,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于是他紧急下政令,要求取消这些奇怪名头的税种,再天下免税一年。同时扩张御史台,用以监察民众休养生息时官员的政令完成情况,官员的考核制度便是这样定下来的。

大理寺的重狱也是同理,景隆初年,皇帝诏令天下官员严刑峻法,大有一副要消灭大梁境内所有的犯罪的气势。于是各地官员赶紧投其所好,恨不得将不小心拿错了别人提包的人都扔进大牢之中。当时的年轻皇帝朴素的认为,只要坏人都被抓紧监狱,世界上不就没有坏人作祟了嘛。某种意义上讲,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只是这世上从来没有这般简单的事物。世上的人也并非非黑即白,大多数盗贼也不是喜欢偷窃的感觉,只是四个字——生活所迫。

不过,先帝并非无能的皇帝,他曾御驾澶州督战,曾微服私访下过江南,曾在少年时独自前往终南山拜谒大儒,执弟子礼跟随学习了很久。虽说有些急功近利,但真的不失为一个好皇帝;毕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些都是老丞相的原话,是宋义专程拜谒老相爷时候,二人喝酒时候所提起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