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最近有点儿丧。

他对此感到一种莫名的羞耻感。

所以虽然很丧,但却依旧在少女面前尽可能摆出活泼的模样。

直到少女戳穿了他。

“你看起来有点儿低落。”

“哪有!”

故意将音调提高,眼神却不自觉地偏移到了另一边。

虽然如此,少女却还是执着地将自己身子挪到了他的视野之中。

“好吧……的确有一点儿……”

原以为少女会问自己“丧”的缘由,再用温柔的语句加以开导和宽慰。

然而并没有。

少女只是递了一本书过来。

在看到书标题的那一刻,少年只觉得更丧了……

“这本书……我之前看过一次了……”

按理说看过的书应该会被烧掉才是,但这本书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得以幸免了,这不禁让少年感到有些奇怪。

不过比起奇怪的情绪,“丧”的感觉却在加剧着。

“这本书看完的话,我估计会更‘丧’吧!”

是一本很丧很丧,非常丧非常丧的书。

记得上一次看的时候,原本心情还蛮不错的,结果等把整本书读完,就像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终于想起来乐!

为什么当时没把这本书烧掉了!

因为看完书后的心情实在是太丧了,是无以复加的丧。丧到只想在地上躺着,什么都不想去干。

如今,少女要他看这本书。

分明就是为自己的丧——雪上加霜……

少年想拒绝,但少年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算了。

反正已经很丧了。

也不在乎更丧就是了!

是一种视死忽如归的壮阔情绪。

少年接过了这本书。

打开书的封面。

——早晨,正在饭厅里专注、轻快地喝着汤的母亲突然“啊”的低叫了一声。

他没有将文本念出声来,而是将每一个文字默读进了心里。

一点点的积聚着。

少年在等待着“沮丧”的最终暴发。

炉火舔舐着木柴。

噼里啪啦的声音。

塌陷的炉灰、明暗的火光、在少女肩头打着盹儿的三只小鸟,是不是如梦呓般咂一下嘴。

时间在流逝。

少年终于翻到了书本的最后一页。

——拜托你一定要听这位被抛弃、被遗忘了的女人唯一的、小小的心愿。

……

一种奇怪的感觉。

没有温度、没有颜色、没有质感、没有形状……在少年的心里游荡着。

他甚至忘了将书合起,只是呆愣愣地看着结尾下面的空白。

那空白似乎又染透了少年的心。

是一种虚无的、深邃的况味。

“怎么样?”

少女的询问惊醒沉浸在况味中的他。

有些惶惑地合起了书。

“有点儿奇怪。”

少年这么说着,抬起手,将掌心放在了胸口。

心脏在跳动着。

血液也在流淌。

温度凝结在掌心,是一种真切的触感。

“是一种上一次读的时候没有的感觉。”

他抬起头,正对上少女的视线。

没有选择躲避,也不是可以去逢迎。而是一种下意识地交汇。

“一个以战败日本为时代背景的故事,讲述了没落贵族的生活。上一次读的时候,我只感受到了苍凉、落寞、无序……还有……彷徨困惑的心境,以及那深入骨髓的‘丧’。”

当时的情绪因回忆的话语而在心头泛起涟漪,少年抓住了胸口的衣服。

“就像斜阳终会落下,时代终会更替,人在时代面前是无助。大量的内心独白切割开了遮掩,将这一种无助感**裸地袒露在了读者面前。没有多么丰富的情节,也没有多么曲折的故事,人物也是灰色的……但是……”

少年闭上了眼睛,用最诚挚的情绪揣摩自己的内心。

他在推敲着字眼。

“是感觉。”

重新睁开眼睛时,少年眼底的惶惑感消失了。

“就像你之前说的,文学的本质——应该是感觉。”

看着手里的书,少年感觉自己仿佛是在审视着自己的心脏。

“作者是日本战后重要流派——无赖派的代表。和《人间失格》的‘人间’一样,这里的无赖也不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词汇,而是一种:无能为力和颓丧消沉的感觉。他们阴郁、他们绝望、他们消极、他们自嘲且自虐,他们否认一切的价值,甚至于否认自己……在时代面前,他们选择了‘丧’。”

“为什么不战斗呢?”

少女突然介入的一句话,切断了少年的心境。

“战斗?”

少女点头。

“身为年轻人,不应该有朝气吗?不应该正能量吗?不应该积极向上地去面对一切吗?为什么他们选择了‘丧’?”

连续的四个问句。

如同四连击一般撞向了少年。

那一刹那他有些想退却,却被少女抢先一步抓住了手腕。

“请回答我。”

用清澈的目光凝视着少年。

“为什么……他们选择‘丧’?”

她在微笑,虽然是有些近乎蛮横的追问,但显然并没有敌意。

因此当少女松开手时,恢复自由的少年并没有选择退却。

他迎着少女清澈的目光。

他在思忖。

为什么?

为什么要选择“丧”?

年轻人难道不应该积极向上吗?

年轻人难道不应该朝气蓬勃吗?

年轻人难道不应该斗志昂扬地向世界宣告出属于自己的正能量吗?

“因为……”

思忖。

内心在激荡。

“因为……”

澎湃的情绪,逐渐沉淀。

“因为‘丧’是权利。”

抓紧了手中的书本,少年微微眯起了眼睛。掌心间传导来了书本的真切质感,在心中凝聚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心安。

“人的情绪就像钟摆,摇晃在欢乐与悲伤、昂扬与颓丧之间。文学不会偏侧于任何一方,有人讴歌美,就必然有人斥责恶,有人记录欢喜,就必然有人审视悲伤,有人选择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也就必然有人面对虚无消极的颓丧。但是有些人不懂……”

低下头去,看了眼印在书本封面上的“斜阳”二字。

少年努力捕捉漂浮在内心的情绪。

将其转化文字。

“他们渴望看到昂扬的斗志,他们希望年轻人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他们觉得年轻人的自怨自艾是多余的矫情,然而并不是。对于年轻人而言,‘丧’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力量。”

转身,走到壁炉前,少年将那本书轻轻放进壁炉中。

他无言地凝视着火舌一点点儿地将书本吞没,燃起的火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丧’是一种‘说不’的勇气,也是一种‘直面’的勇气。向上位者说不,选择直面着自我。拒绝了‘丧’的正能量只是虚无缥缈的自欺。”

火焰一点点弱了下去。

书本形成一块方方正正的灰。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丧’,才能理解昂扬向上的斗志。”

少年抬起头,望向身后的少女。

少女在朝着他微笑。

是一种坦率的活泼。

【后记】

最近有些学生跟我说学校组织“关于疫情的征文”,发现所有征文无一例外地“拒绝着‘丧’”。

我真的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某些人对于“丧”要如此的“深恶痛绝”。

“丧”本来就是人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是文学,为何不能直面自己内心的情绪?

所以,我选择又把太宰治的书看了一遍。

下一本,太宰治的《奔跑吧梅勒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