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防卫战胜利后,楚庄王大排宴筵款待不请自来的傅阳援军,席间甚至主动提出要割南阳之地于傅阳,而小雪却告诉御风时机未成熟,不要南阳更好。

于是御风便做了个高姿态,说傅阳历来恩怨分明,做事有礼,此次出兵楚国援助,并没有收到求援,是自愿前来,又怎能要人寸土?所谓唇亡齿寒,楚国郢都如果丢了,傅阳的陈郡也有危险,因此南阳仍归楚国所有,作为郢都的屏障抵御强秦。

不需要割让土地城邑,楚庄王当然也是喜出望外,但他可不是那些庸才君主,眼光也不是一般的长远,他清楚傅阳不求土地是有更大的战略考量,傅阳是志在天下的。既然如此,那它早晚也要与楚国决一雌雄,但至少现在大家还可以共同抵御秦国,毕竟来自秦的威胁更大,更直接。当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不需要盟友的地步时,即便是未来的敌人,一样可以合作。

傅阳不要土地,但毕竟让楚国免于一场大难,庄王还是坚持要送给他们许多珍宝,这些东西在御风看来华而不实,但列国人还是很买账的,拿来换取各种物资,赏赐功臣都很有用,于是也就不推辞了。

在郢都休整了两天,傅阳部队即北上,他们得到消息,巴蜀的援军已经抵达,受到洪水泛滥的影响耽误了些时日,没能赶上郢都会战,也不要紧,他们可以在武关大显身手。

于是大军渡江北上,直接去增援武关,将南阳的两股秦军残部交给楚人去处理。

……

御风他们离开武关大约五天,第一批秦军便攻了过来,那是一支八千人左右的先遣部队,由商於之地出发到来,意在试探。

饶是武关留守的部队比较少,也不是几千人就能随随便便打破的,秦军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只是在关外修筑瞭望台,以及轮番去山上探查,都是为了窥伺关中的守备情况。

有人提议主动出击烧毁瞭望台,端木莹摆摆手,让他们知道关城内只有几千人又如何?大雨导致丹水暴涨,水路不通,北侧又是陡峭的山崖,城墙的高度也是一般城池的两倍有余,粮食够食用数月。只要他们合理安排防御,足可以坚持到御风他们回来。如果秦人又搬出什么邪乎兵器,端木莹也可以用通神之术击破之,这些日子以来,她一日也没有耽搁锻炼自己,通神之力多少积累了一些,就等着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秦军这边也奇怪,傅阳这边就任由他们侦查,丝毫不做干扰,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过于不自信。当他们确认守关将士不过四五千人之后,立即向飞马向主帅汇报,又过了四五日,一支二十万人马的秦国增援部队,来到了武关关城之下。

“二十万?在这个地形条件下,二百万也是白搭。”端木莹毫不畏惧,这些天里,他们也在积极备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理优势,如何减少消耗,她将部队分为十四部,其中十二部各负责一个时辰的防守任务,剩下两部作为替补,随时顶上。别看每一部只有三四百人,在这狭窄的关城上甚至有点拥挤。

前来攻城的主帅是商鞅,副将为甘茂,他们知道深入楚地的秦兵已经断粮,哪里有心情对峙,大军到来当天,即发动了第一次攻城。

第一波攻势比较常规,秦人采用搭梯的战法很不成功,端木莹专门部署了人马拿着大叉负责推攻城梯,只要秦兵架好,大叉队便上去工作,专事专办。由于分工明确,防御作战有条不紊的展开,两个时辰之后,秦人见这招无效,鸣金收兵。

不到半个时辰,第二波进攻开始,这一次他们拿出了更重更大的组合攻城梯,也就是将四五架长梯并联在一起,这家伙份量确实够重,却也难不倒傅阳人,端木莹指挥大家向城墙与梯子上倾倒油类物质,城墙变得非常滑腻,越是沉重的东西,越容易打滑,并联攻城梯也不例外,还不等立稳,便一架架倒了下去,攻城又再次无功而返。

此时已是夕阳西坠,留给秦人进攻的时间并不太多,而城头的端木莹却发现有大批弓弩手正朝着关城移动。

秦人的弓弩齐射可是有名的厉害,众人不敢怠慢,忙竖起大号橹盾抵挡,城内的兵士也纷纷进入室内,武关一共就没有多大,以秦弩的射程,半个关城都在杀伤范围之内。

嗖嗖——箭矢如同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果然他们攻击的目标不是城墙上的守军,而是城内的兵将,秦人仗着自己兵多装备足,想借此消耗傅阳的力量。端木莹见到不断有弓弩箭矢被运送到前方,齐射十轮过后便换一波人继续,不过似乎他们并没有想趁着夜色攻城的打算,只是不停地放箭。

真没有想到,秦人这个万箭齐发的战法,竟然持续了整整一夜!夜半傅阳守军要换防,都是在箭雨中穿行,一直到清晨时分,武关城内已经遍地都是箭矢,每个屋子都被扎成了刺猬,粗略估计落入城中有数十万支,甚至更多。

“谢商君赠箭!”端木莹带头向城下喊到,一如《三国演义》中那句“谢曹丞相赠箭”,这样做也是为了提升守城部队的士气,一兵未损,白得数十万箭,甚至连扎草人的成本都没有付出,确是百分百的白得。

端木莹也并没有盲目乐观,她知道这是秦人要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兆,就像现代战争冲锋前都要进行大规模轰炸,炮击等火力压制一样。果然,远处缓缓驶来了“特别加长款”巨型战车,车后绑有的并联攻城梯,正好能形成一个连接地面与城墙的缓坡,秦人鼓捣了一夜,想必就是在弄这个。

“好家伙,把油罐都拿上来!”她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应对,管他多么巨大的战车,终归是木头做的,只要是木材,就没有不怕火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