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吾等,乃从芸芸众生始,踏乎方阶,得而升,再步再升,如此方至青云之危,而知上下之同之众乎,欲为周兮,方可察而复升,得其大道而行也。然道之阻之长,实当共策,同见春光再见之绝景乎。(剧透警告)
零•序言
众所周知,这本书是重写,但其实上一本书,我个人并没有细看(并不是每一本书都会被看到不是吗)。经历了挫折和磨难,玉石有了它晶莹剔透的光彩;经历了淘洗与熔炼,黄金有了它华贵炫目的光彩。“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猫开始,每一本书,都是成长的步伐。
一•结构
小说采用简单的单线多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这是一种常用的叙述方式,灵活多变,重点可以偏移,适当的转换,一方面,体现了在各个阶段,不同人物的内心,给予了不同人不同行为的最简单而真实的阐述。然而,作为这种叙述显而易见的问题所在,一种缺少提示的主视角变换,使得文章叙述略有混乱,在一些转换上,有时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有所理解(原来这段话是ta说的啊)。
二•人物
直到目前为止,一男三女四位角色已经出场,每一位人物都有他独特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大多数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这还真像是约会呢,我的心里浮现出一丝酸楚。
“但其实这并不是去约会什么的,只是社团活动结束后送她回家而已。”
(选自第一章 牵手)
亦或者是一些简单的语言描写:
“‘辰子,来得好慢,你要是再来晚一点,我们就要把小燕子抢走了哦。’”
(选自第三章 难受)
这些轻描淡写一笔一划地勾勒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很简单地把一个有心无胆,战战兢兢的周辰、一个外冷内热,亦步亦趋的岺燕、一个跳脱可爱,充满元气的小鹿和一个安静执拗,调皮懵懂的艾希刻画了出来。这种描写十分直观,给人的感觉很清晰。
然而,在更多时候,作为主角的岺燕,还有周辰,说出来的话都是很有标签意味的,但是这种标签却没有起到作用,比如说,岺燕这个角色,一开始是冰山的定位:
“岺燕她的心情很平淡,似乎她握住的不是一只手,而是一个普通的物品。”
“哎,原来是我自己想得太多吗,我怎么可能会让岺燕这么温柔的对待我嘛。”
(选自第二十八章 发誓)
很显然呢,大多数读者在看到冰山这样的角色时,都希望能看见女主更多的心理碰撞,一种言不由衷的笨拙,和男主不断尝试理解时的焦急。然而,岺燕却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场”:
“但现在,周辰就在我的柜子里面,我却并没有那种感觉,有的只是不想让周辰看见自己衣衫不整的样子。”
(选自第二十二章 )
在第二十二章左右,这种矛盾感集中爆发,然后女主明白了。所以冰山的设定毫无用处,甚至在三十章左右完全消弭了(只剩下一些“冷冷的”这样的词语了)。读者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那种矛盾感,那么这种标签化就是失败的。
三•人物联系
十分经典的恋爱文,自然是十分经典的人物关系。以周辰和岺燕的关系作为基础,艾希的加入作为基础导火索,而以小鹿作为后期矛盾的催化剂,作者试图在调整不同女主之间的权重,来摆脱一人一大卷的这种糖葫芦串的结构,而是让其他女生在岺燕的主要章节也能适时出场,来尝试进行多线并行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是有一定效果的,不过矛盾终究是会化解的,像这样的矛盾又能持续多久呢?不变的人之间的故事,必须会有不同变化的矛盾才会精彩。
此外,人物联系中还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艾希,毫无疑问对周辰已经有好感了(无论她本人是否注意到了),在十章左右出场之后,出场率变得十分低而不显眼,远不及小鹿的出场顺序,作为导火索的她,本应以某个身份加入故事中,然而她却没有得到这个很好的“某个身份 ”。
四•人物心理,以及情节安排
人物心理上,由于心理描写已经十分的详尽了,读者并不需要去猜作者想要去表达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即在第三人称下,心理描写的简单运用可以简化理解和写作。当然,读者希望能看到比较贴近生活的,比较真实的心理线发展,方便自我的理解甚至是带入,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其实也就是作者要达到的“共情”。
情节安排上,作者主打日常 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发生,有的只是在一个架空的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好处当然是贴近生活,但坏处也就是审美疲劳。好比花了三十万字描写夕阳,可以写的很好,但人们或许更期望夕阳之后璀璨的夜空。永无止境的校园生活总会重复或者结束,那么在这之后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心理和情节上一个共同的问题,也是笔者常说的,“我为什么喜欢他?”每当我看到岺燕或者是小鹿的时候,我总觉得缺少一块东西,来解释她们这种“爱”的产生,周辰并没有提供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但究竟是什么让岺燕曾经答应了告白,又是什么让小鹿和艾希喜欢上的周辰?难以解释。
五•世界观
现实主义的文章,世界观通常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仿,而在这个小说中,世界则是具象为这个学校或者说是游泳部。但是,这些东西的体现度并不是很大。给人一种,偌大的校园中只有主角几人,其他的同学和社团的团员只是偶尔闪现一下。这种很空的世界,以及前面一致的描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类似“持续的站在玻璃窗前看夕阳”的阅读感受,新鲜度降低之后,就只能全靠情节的变化去支撑了。
当然,学校的通病——脱节太大,永远不忙——也不是由作者能影响或者改变的。
六•情节翻转
以第十章为界限,二十章为发展,岺燕和小鹿的感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不关心到意识到爱意到最后主动求取,这样的情节翻转恰恰是读者觉得有用的部分。然而,岺燕与小鹿两个差异比较大的人,在最后的表现却趋同了。虽然说岺燕的表现更加保守而小鹿显然更加大胆一些,但如果把更衣室的几个情节隐去名字,显然很难分清是谁做的了。而在后面的行为虽然作者设置了差距,但笔者个人认为,辨识度还是不高。
总结:作为一篇传统经典的糖文,作者做到了比较优秀的地步,拥有形象的人格,简单便于理解的情节,直白的描写,贴近现实的设置等等,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不过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是要慢慢来,在实践中积累改变的。正所谓,上下而周兮,道阻且长。
感觉越长越牛逼
回复@账号君 能把要说的说出来才是真的牛逼,说不出来那叫水字数
只能说nb
经典谢邀
回复@SAP泪无言 重写之前的叫啥名字
回复@江雪神 已经删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