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里的天空》开始得很早,比《废土生存记录》早了近5年。
现在是2020年8月,也就是说距离我最早开始构思《牢笼》已经过去6年半了。
有人说,看了我的《废土生存记录》,感觉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其实应该这样讲:任何人都有一段他自己的故事的,有人会把它艺术化,有的人不会,只把它留存在自己的大脑中作为独家记忆。
可能是我年纪不小了吧,应该说我的喜好,我的观念,我的这个个体的——应该说基调或者什么东西,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已经完成了。再加上小时候周围的「同龄人」至少都大我三四岁以上,我更偏向于他们那些90年代初的人。我会很怀念这第一个十年里发生的事情,我会很喜欢这十年里的东西。即使是写这些有的没的,我也多少要夹带点那个时候的情怀在里面。
《遥仰凰华》就是那个时代——很好笑的是,也不过十多年前而已,用「那个时代」搞得好像是外婆年轻时候发生的事一样——的产物。没有物质金钱上的欲望,只有不顾一切的爱。那时很流行富家女与落魄男,或是阔少与灰姑娘的剧本。
如果说《废土生存记录》是为了纪念那个停服的游戏,那《牢笼里的天空》是为了纪念什么呢?
我回答不上来,因为那时写的我真的只是一时兴起而已。但是6年后,当我翻开这未完成的剧本,在蒙尘的过往中重新拾取当年的记忆,在新的环境,以新的态度续作时,我越发感觉,《牢笼里的天空》纵览全书,不过普通的爱恨;可字里行间,却满是对往日的怀念。
原来那是我自己,是我们,在那个时代想得到却错过的东西。
.
因为是同人作品的缘故,封面不能用原作的版权图,在找到愿意画封面的画师之前不打算设置封面。人物也不打算用版权立绘。
凡事皆有始有终,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创作要求。一开始就想好结局,要等到所有剧情都想好才开始写,最多在中途做些小改动,这样出炉的作品才算令我满意。要是剧情太长太冗杂了的话,我会适当删减。毕竟不是所有题材都能几百万字无休止地连下去。这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不能占据我工作的时间。
.
之前还有人私信问我写东西时一般干什么。我一般听前10年的流行音乐,听伴奏带。没有加歌词的编曲能像催化剂一样,激发我的灵感。要的是那个意境,而不是去听歌词内容本身,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