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也比较忙,所以我还是边看边写书评。
情节这种东西不看个一两卷不好说,我一般也不说情节。还是干老本行,说说文笔和主要前三章。
水衣怎么说呢,书写的基本功过了,什么修饰词、形容句子大体上写的还是不错的。书写方式是第三人称,大体感觉也行。看的时候可以看出水衣写的时候用心了,不过——这里转折一下,意识形态还是薄弱。
接下来我说的这些东西,大多数作者都感觉没什么意思或者感觉无所谓,但其实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个东西叫做“感官顺序".
这玩意对代入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喂,喂喂,醒醒?”
迷糊中,樱若坤的耳边传来了声声呼唤,将他的意识从黑暗的深渊中,一把一把,缓缓的拉向了光明。
“……这家伙,这个时候也该醒来了吧?该不会哪里出问题了吧……”
随着意识的逐渐变得清晰,耳边的喧哗逐渐变得清晰。
那是一个稚嫩,软柔,明显发育未完全的声线。
同样是随着意识的逐渐清晰,若坤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此时此刻正被谁摇晃着。
“额……早上几点啊……怎么就叫我起床了?”
若坤迷迷糊糊的睁开了双眼,只不过最先浮现在他眼前的,并非他熟悉的房间天花板,而是飘荡着朵朵白云的蓝空。
“……”
“……我这是在哪里?”
在懵逼了近半分钟后,若坤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并非身处于那个小房间之中。
同时,他也是在此时此刻才注意到,在他身旁不知何时多处了一个金发白衣的小萝莉。】
来说一下这一节。
不否认写作是到了一定水平,基本的感官顺序没有问题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没有问题——但是还是可以继续提升的。
作者也许感受不到,但读者会有微弱的感受:就是读起来有些累。很微弱。
是的,细细品读。
并没什么问题啊!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确实没问题。但小说写得好不好和有没有问题是两码事;我的意思是没问题的大有人在,有其他更重要的评判写得好不好的标准。
废话我写了不少,不过这主要是给我要说得解释,要不然准有人说我故弄玄虚。
【迷糊中,樱若坤的耳边传来了声声呼唤,将他的意识从黑暗的深渊中,一把一把,缓缓的拉向了光明。
“……这家伙,这个时候也该醒来了吧?该不会哪里出问题了吧……”
随着意识的逐渐变得清晰,耳边的喧哗逐渐变得清晰。
那是一个稚嫩,软柔,明显发育未完全的声线。】
太啰嗦了。
不是我瞎说,你听我分析:第一句咱们放一边,看第二句说什么——有人说话,人物的意识听到了语言。然后看第三句“随着意识逐渐变得清晰,耳边的喧哗逐渐清晰。”第四句“那是一个……声线。”
第一段说“将他的意识从黑暗的深渊中,一把一把,缓缓的拉向了光明。”第二段的时候,人物已经听到了声音。【这个时候其实意识清不清晰作者可以自己随便说,但这两段的描写在读者的感官里其实人物的意识已经差不多清晰了。】所以在后一段里“逐渐清晰……”中的“逐渐”就很碍事了——为什么呢?因为上两段读者感官这个主角基本上意识已经逐渐清晰,而后一段说他逐渐清晰,且不说“阅读感觉”的重复“给予”,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看吧,是不是感觉我说的这些感觉上挺无关紧要的?感觉上大多数人都无关紧要,大多数人也觉得无关紧要。就算成名的作者也可能觉得无关紧要——但是真要去分析,那些成名作者书里人家没这种问题、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那些成名作者已经把自己这个问题解决了,只是他们不是分析这个的,没感觉。这就像一个画工很好的美术生看见普通人画画很难受,但和他说这个人用笔的一些问题,他感觉跟那个没关系,但你要看他画画的时候他就没有那个用笔的问题。
所以我改写下,你别骂我;我就是想举个例子。
【“喂喂,喂——”
“……这家伙,这个时候也该醒来了吧?该不会哪里出问题了吧……”
那是一个稚嫩,软柔,明显发育未完全的声线。一声声的将他的意识从黑暗的深渊中,一把一把……缓拉向了光明!
眼皮微颤。
那一刻耳边的喧哗真切了起来。摇晃着自己的微弱力道从肩膀处清晰的传来。
“额……谁啊……早上几点了?”
若坤迷迷糊糊的睁开了双眼,最先浮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个趴在自己身边的金发白衣小萝莉,似乎就是她把自己叫醒的。
“……”
“……我这是在哪儿?”
视线越过这个金发白衣的小萝莉,却并非是他熟悉的房间天花板,而是飘荡着朵朵白云的蓝空……却没有太阳。
别过脑袋看到的是一片虚无的地平线!
而自己的身下则是倒映着天空,仿佛湖面一般的东西。在懵逼了近半分钟后,若坤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并非身处于那个小房间之中。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注意到在这个离奇的地方除他之外的唯一一个生物,那个金发白衣的小萝莉。】
我精简了一下,另外加了一些环境的描写。
我往后看了数十章,关于环境的描写你有,但却写的很别扭,简单说环境和主角的感官脱离——这玩意就是个代入感。
你这方面结合的不好,另外描写的不是很细致。为了尽可能简单说,我就用第一章的例子说。
【“别的不说,你先给我一个能够重生的能力,不然鬼知道你那一天又手滑把我的档案给删了。”
“好啦好啦……”
上帝小手一挥,在她的面前凭空出现了一台计算机。
只见上帝在键盘上快速的敲打着,不一会便将若坤的档案创建完成。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这一段给读者的画面感贼差。细节描写这种东西吧,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少。而且这种细节描写的时候最好和人物互动起来。
【“好啦好啦……”
小萝莉的上帝小手一挥,一套计算机便出现在了地上。主机、音箱、键盘、鼠标、鼠标垫、显示屏,之间乱七八糟的线将这些东西连在了一起。
联想?
上帝居然还用的是联想的?看着电脑上熟悉的标志,若坤有些尴尬。
嗒嗒。
趴在地上的上帝娇小的小腿摇晃着,手中的鼠标声格外清脆。盘坐在那里的若坤耐不住寂寞……挪挪屁股伸长了脖子,试图看看这不靠谱的上帝电脑上有些什么……然而显示屏上却一片空白。
不给机会啊…若坤无目。
小萝莉在键盘上快速敲打着,似乎很快就将若坤的档案创建完成。】
这个只是示范,说一下能写【水】很多东西。细节、环境、动作、表情,这些东西配合上人物都是用来间接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所以尽量不要忽略。
一定要配合人物感官写这些东西。
比方说你第三章的时候描写周边环境就可以在开头加上一句“若坤环顾四周,观察了一下自己周边的环境。”然后你再写他周边什么环境,这样环境就和人物结合上了。
这些是基础的问题,接下来我大致说一下后面那些不舒服。
人物属性总是起起伏伏,有些定不下啦——这个时候角色给人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怎样思考。】不光是主角,那个上帝也是,除了金发白衣萝莉之外说的好像很马虎,但这个描写不突出,什么是马虎?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个东西要靠细致表现和剧情,不能光说马虎就马虎了。
让读者感受到,而不是告诉他们。
主角也很平淡,这个记得加上主角细节动作和具体的思考逻辑就行。
另外我对《少女前线》这个游戏并不了解,而看的读者也不一定了解,所以第三章时候最好在某个地方在主角思考中加上【这是一个什么游戏,大致的介绍。】
另外,写的时候结论要在观察后——让读者自然而然的认同主角的观点提升代入感。尽量不要先说出主角认为怎么怎么样,然后分析,要先分析后断定——读者们和主角思考过程一致,先看到后有结论。这样代入感就很强,读起来也通常。
嗯,基本上问题就这么多。
其实读到后面,也就习惯了。但是一定会比较费劲。
不是说不改怎么样,只是在下认为改了之后会写的更好。人物形象在一举一动中刻画出来,这是一个水磨功夫,慢慢练就行。
呼,这书评还真废了不少功夫……就这么多。
卧槽大佬,还真不枉费我专门前去请教!在下受教了!有时间我会改的!(最近我沉迷在群里写小黄文[em:sfgir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