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之前的回复里回复不了了!(该换手机了吗?怨念),所以就到这里来评论了
简单的来说,写十章战斗不如写八章铺垫,再在最后写两章酣畅淋漓的战斗场面
借用蛤蟆回答的评论里一句话
“打斗要为剧情服务,不能为了打斗而打斗”
没有万斤力,光靠写动作来写万字甚至数万字的战斗那是不行的。
没有那个写作能力,不能写出好看的战斗就不要强撑着揽瓷器活。
持续不断的乏味战斗只会让你的读者感到无聊。
武松打蒋门神精彩吗?精彩
鲁提辖打镇关西精彩吗?精彩
(再举一个轻小说的例子防止有人说轻小说不同传统文学。《埃尔梅罗二世事件薄》里第一卷剥离城中,最后格雷的解封战斗同样让人大呼精彩)
但是你要把他们的战斗场面详细拉出来,只会发现作者在整个故事中对具体战斗动作的描写占比并没有太多,最后留在我们心里的只是几个让人惊艳的战斗场面。
他们靠的是什么?
是一波三折的剧情、极具特色的理念碰撞和能带给读者期待的铺垫。
换句话说,
我们写打斗场面要写什么?
酣畅的战斗动作和极具特色的战斗方式固然是战斗的根本,但是如果只是“xxx干了什么”“xxx又干了什么”,那只会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试着增添打斗的思想性,增加战斗时其它场景的侧面描写,在战斗前做好最后高潮的铺垫。
这样才能让读者在读完后产生“哦!”的感觉,而不是“啊我刚刚读了什么?”
具体怎么增加就很难用几段话来写明了......需要自己去读书分析感悟。
去一点一点分析厉害的小说,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吧,最后肯定会有收获的。
加油,一起努力吧~
欢迎回访评论!一起讨论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打斗的思想性,评论说到了点上。战斗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结果,那归根结底是因思想上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导致的结果,是一种为了解决该冲突而导致的必然;如果把它看做是一个过程,那就是各方心理的博弈同时付诸于“战斗”这一形式的体现。
简单来说,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式技能,都是首先经由心理考量过后而做出的决定,都一定带有某种目的性。为什么在战斗中增添思想的对抗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其实就是在带领读者去体验这种博弈过程,增强代入感,丰富情节的同时也刻画人物。
怎样的战斗才能吸引读者,这个没有标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大段的纯场面描写是不可取的。对于场景(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均服务于画面,换言之就是以文字描绘画面给读者看。文字不似视频,后者对于展现画面是有着独特优势,即视觉传达。
在一段视频中,刻画大量战斗场面不会产生严重的反效果,但是文字却会轻易造成评论中所说“乏味”的问题。我思考了一下,视觉上的直观传达让观众能轻易看到发生了什么,而文字的描写让读者需要有一个“脑补”过程,得先理解你写了什么,然后才能去想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成本。作者的笔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成本,但是无法消除,因为也与读者本身的思维有关。所以我认为,用大量文字去描写战斗场面是比较低效的,而且无法保证在读者脑海里那就是你想要表达的那副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