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是第一次写书评。这篇历史文的话依然是分为外在的征伐线以及内在的男主感情线,这也是很多历史文最基本的模式,但是很多比如德。三。的文章从很多客观条件上来看,让人感觉从逻辑上来看莫名其妙,似乎德国的领导者简单转换一下战略,比如敦刻尔克时能够把英法联军包围歼灭,或者地中海时吸引西班牙参战来优先解决直布罗陀以及马耳他避免补给不够等问题,或者入侵苏。联时少犯几个战略性错误,优先确保政治占领或者经济占领之类的就能改变一下二战格局,德。意。志。一。统。天下似的。且不说英法联军主力被歼灭会不会吸引美国提前参战,苏联多溃.退几次会不会导致美国加大输血力度,北非蒙哥马利再怎么失败保证苏伊士运河与埃及就够了,隆美尔的补给线上可是有地中海舰队诶,所以之前很多文不能给我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直到我看到这一篇。
这篇文说实话走了另一条路,既然原有世界线保证不了德国的胜利,那么不如换一个世界线好了……
自我感觉这一个世界线上德国的霸。主。地位甚至可能是一统欧陆的可能性从客观条件上来看应该是稳了的。在这条线上,法国遭到了很大的削弱,敢于走法斯。主义的法国,相比于历史上的那个不稳定可能性陡然增加,可是在这种大战将倾的背景下,大国内.,乱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退出争。霸。舞台。英国一如既然走的是绥靖路线,这也意味着给德国前期的巨大优势打下了基础,美国仍然大萧条,但是很好奇女罗斯福会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这是说不准的也是我相当期待的部分。苏联其实作者将斯m大f林写去g世。后(忍不住吐槽),苏德战争我个人倾向于是结局注定。不是每个领导人都是。至于意大利,不说也罢。至少这篇文 从目前来看已经开始为之后德国的道路扫清障碍,但是在新的世界线上会发生什么仍然值得期待,最大的变数仍然是大洋另一边的美利坚,期待这次在女罗斯福的带领下有新的突破。
至于感情线上嘛。至少目前,女方都各有特色,不过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戏份或许也不错,不过那样又要作者平衡好感情线与征伐线,这也会是一个难点,但是在某些地方比如妹妹并没有血。缘关系这里感觉有点突兀,前期铺垫或者说伏笔我当时可能并没有看出来。最后仍然期待女罗斯福在感情线上是否或有一席之地以及会是怎么样的角色。
苏德战争我个人倾向于是结局注定。不是每个领导人都是斯大林。布哈林之流指望能在战争爆发前完成国家重工业化以及基础物资储备可谓天方夜谭,这意味着他需要整合好国内各大势力完成利益均衡(斯大林将其一扫而空),
,同时有魅力领导苏联军民向前迈进。从历史上看在过去的历史线上连党。内。斗。争都失败了的他能不能完成这些难度极高的操作我并不看好。(毕竟党。外。斗。争。可是比党。内。斗。争更加残酷)
在这条线上,法国遭到了很大的削弱,敢于走法西斯主义的法国,相比于历史上的那个法国内乱的可能性陡然增加,可是在这种大战将倾的背景下,大国内乱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退出争霸舞台。(苏联大清洗也没有内乱地步)
敏感词太多,理解理解[em:sfgirl:001][em:sfgirl:001][em:sfgirl:001]
真滴很感谢![em:sfgirl:027][em:sfgirl:027][em:sfgirl:027]
其实了解苏俄内战的历史以及苏联红军建军史的朋友们,可能或多或少能更理解斯大林发动大清洗的积极意义以及设立政治委员的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