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篇书评,被人看到也没事,只是……没有人给我写我就只能对着电脑自己这样写,也不知道写什么书评(李天香并感)
本书成绩惨烈到极点,预估三十万字也难以突破两百点击,所以就将这最为惨痛的一面翻过去吧。我知道可能和标题、简介与题材有关,然而我就是不想改标题改简介。
首先还是谈一谈本书创作的初衷吧。这本书的构想最早产生于我在迷恋蒸汽朋克题材的游戏电影的时候,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座城市,上层完全压 迫群众的进步思想与创新抗争意识,让科技始终保持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水平,会不会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当时最早的设想之中,蒸汽管理局利用以科学为名义的宗教,来控制群众,压制思想与浪潮,长时间保持着工业革命时代的科技水平。
似乎有点反乌托邦的意味,当时的原案之中,男主也是作为推翻蒸汽管理局控制的先驱者,里应外合,利用其它地区反攻蒸汽管理局,从而推翻统治的一个热血角色。这个故事,除了王道之外,简直平庸到了极点,于是我自己渐渐思考,最后催生出一个极为庞大的世界体系。这个小小的故事,如今不过是这个世界观下发生一切的冰山一角。
是的,看到第二卷结尾的读者应该明白,这不是一个热血的故事,男主也并非原案之中那个原本设立为崇高且坚定的大人物,而是一个自私又冲动的小人物。
渐渐地,这个故事在我的构想之中,所谓的进步与积极的意味慢慢淡却,转而想要讨论一个很空洞,又很现实的问题:平 等。
这个词,将本书之中支离破碎的故事串联起来,也将这个或许能够吸引人眼球的积极故事不可避免地拖向了消极的一面,亦或者是严肃的一面。
原先只是想探讨一个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否会走向平 等?
然而,到了第二卷的结尾,虽然我没有点明,但或许有人已经能够想到:是否从一开始,所谓的平 等就没有存在过?
很深邃的问题,也很宽泛的问题,我才学浅薄,自然无法得出这个答案,但是,我能够将人们追求平等的努力一点点表现出来,也能将人们拼命维持着旧秩序的顽抗描绘出来。
或许极端,又或者过于温和,或许毫无意义,又或许存在价值,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着,每个人都又被自己的价值观指引至不同的结局。
这就是我想向大家展示的东西。这本书可以说是群像剧,但每个人的着力点并不多,作为男主的拉斯特,从头到尾看似在这几种观念之中纠结,看似在为所谓崇高的理想奋斗,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看客,见证着这些人的努力亦或是负隅顽抗。正因如此,我才将原设之中的关键人物男主的性格与戏份统统推倒重来,塑造出了一个相当不讨喜的角色。
是的,男主的性格相当不讨喜,不同于碇真嗣的那种软弱到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有些讨厌。男主并不软弱,也勇于抗争,然而他某些方面很真实,充满血性,却又踌躇不知如何行动,另一方面,又充斥着某种不真实的黑暗与冲动,就像一颗随时都要点燃的炸弹,压抑着自己的内心。
当然,倒也不能说不重视这个角色,毕竟是男主,总得有点特别,要不然拿他当男主干什么。只是男主的作用要等到后面两卷,尤其是最后一卷才开始讲述,到那时,你们或许就明白为何我要以他作为男主角了。
好的,以上大概就是碎碎念时间,接下来是按部就班,从各个方面来自我剖析一下到目前为止写得怎么样吧。
虽然我在第二卷结尾处说,这可能是我写作至今的一个高峰,但满打满算,我至今写作不过一年而已,本身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自然这个所谓的高峰在大佬的眼中恐怕不过是低矮的小丘尔尔。我不过是小小地自夸一下,现在想想真的有些愧怍。
本书大概能得到七分的分数,这是我自评后得出的看法。我也不是谦虚,这本书至少还是能混个及格的分数的,加上一分辛苦分,成了。
尽管本书目前没有太多人(没有人)指出过本书的缺点,但我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让我自卖自夸也觉得羞愧,那暂且还是先扯一扯本书的弱势吧。
首先谈谈文笔。文笔这个话题有些宽泛,咱就按照百度百科上的所谓三个层次来分析一下本书的文笔到底是小学生水平还是初中生水平吧……第一个层次为规范,没有病句或词不达意,这个相信很多读者都能够做到。我虽说行文草草,凭借我十目一行的扫描法,自己的小说总体上还是能达到这个水平的。第二个层次为准确,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不出现歧义。这点我个人自然无法弄清,因为没有人给我反馈。我个人看法是,这本书大部分的情节还是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少部分情节或许是太过晦涩亦或是太过粗略,没能解释清楚,这是我的锅。这本书经过内心的纠结之后,情节大幅度压缩,搞得很多地方轻重不分,很多重要的地方完全没有解释清楚就快速跳跃,没看懂是正常现象。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请千万告诉自己,不是自己智商低,是作者水平不咋地。好像扯远了……
然后,第三个层次,感染力,即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如置身作品之中。我自然不敢自卖自夸,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打字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内心很压抑与沉闷,亦或是激动与兴奋,这算是被感动了吗?我也不清楚,可能是被自己居然能打完这么多字这个事实给感动的,又或者是自己沉浸在写作的气氛之中无法自拔,但这不过是作者的感受,读者怎么想的,我真不知道。
文笔过完谈一谈情节,情节上没什么好说的,暂时指出两个问题,情节之间不连贯,并且着笔不分轻重缓急。这点我自己还是很清楚的,因为我一直都有这个问题,章节之间常常出现不连贯的现象,甚至单章情节之中都常常出现需要使用省略号作为分割线来连接情节的状况。自然的过渡我压根就没学会过,终其原因其实是一旦想要过渡我就容易把情节给无限拉长,容易写出更多的赘笔,我就只能以极为突兀的方式扔出一个省略号,尴尬到自己,不知道会不会尴尬到别人。
详略不得当,这也是一个问题。我有的时候容易写嗨,原本只打算写一章的内容被我一瞬拉伸至两章甚至三四章。但思路一旦受阻,原先定下的写五六章的内容就被我那贫乏的脑细胞和懒癌给无限压缩,挤牙膏一样才能把那些原本想要大展身手大写一番的剧情给写完。为了防止剧透就暂时不举例子,慢慢康才是王道(征途)。
情节谈完就说一说人物。人物不算太过扁平,但有的时候似乎又着笔分散,很多人物真的只是寥寥几笔,一瞬下场,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人物一样,但个人认为主要描绘的那几个人物还算不错。当然,人物感情有些地方是真的很迷,就跟我看富野大光头的高达Z一样。曾经有一位读者看我的《风车镇物语》时称:“你这人物感情爆发是不要蓝的吗?”,我可以很荣幸也很悲哀地说,如今我笔下的角色感情爆发依旧不要蓝,老哥你说的还真没错……只不过由原先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很多地方有所克制,可能还不太看得出来。提到这一点主要是现在第三卷这个问题尤为明显,虽然还没有发出来,但还是提前打个预防针。
之后谈一个相当明显的缺陷,也不知道算不算缺陷。 私货太多,又或者说是想借用本书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本小说,难免会向读者传达属于作者一定的价值观,这本身无可厚非,原先的传统文学,像是鲁迅,将这一点尤为看重。
如今的网络小说,虽说大多重娱乐,乐意迎合读者的价值观与取向,但也会出现反哺的情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皮划艇的那几本小说。 但,若是作者想要刻意将价值观塞到读者的嘴里,亦或是将私货的讲述与说明弄得太过冗杂与明显,那会严重干涉到读者的观感,哪怕那是给自己看的。
我自认为,自己所说的第二卷结尾的高峰,恰恰真的存在这个问题。第二卷第七十章之中,充斥着大篇这种没有实际剧情,只有角色心理活动与思索亦或是解释说明的句子,如果能代入其中或许不错,但,如果无法体会,那不过是一段干巴巴的陈词滥调。
很矫情,矫情得要死。我自认为不算什么文艺青年,然而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却格外自豪,现在回过头一看,当时看湿的恐怕只有我自己。 我会试着将这个毛病给改掉,因为这真的不算好习惯。
后面还有一大堆内容,挺难发出来的,之后有机会再说吧,这个书评折磨了我一个早上,一直说我内容存在不恰当内容,简直了[em:sfgirl:001]
@陆焰之瞳4372:唔哦哦哦哦!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