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评论基于正篇第七章发布,评论内容不包括番外)
三眼说的是谁,我想只要是个中国人,稍加思考都能得出答案——杨戬。
作为中国三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面,吴承恩老爷子用了不少笔墨去刻画的一个人物,杨戬足算得上是除了师徒4人以外的“第二主角”。
就是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如今也不能逃避被再创(zhuan)作(xing)的命运了。但不管怎么说,「杨戬变成女孩子之后的事情」这个噱头够足,足够给人看下去的动力。
把握着如此优秀的一个题材,不得不说,开篇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
人物的行为略有些僵硬怪异;开篇剧情还没有多少就充斥着大量的内心戏;内心戏过分演出之后与实际人物行为不匹所带来的断崖感……说句实话,这要是放到别的书,我十有八九已经弃书不看了。
然而这却是作者最神奇的地方。
虽然开篇就有着大量的不合理之处,但却掩盖不了其他优秀的地方:作者文笔不错(艺术性上的),词语用的恰到好处,可以很清楚的让人理解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各种环境描写的不仅插入合理,不显得突兀,又能很好地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
这么一看,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这些『不合理』看作是作者的『写作特点』也未尝不可。
(这里真的佩服一下作者第一章的处理,凑巧也好有意也罢,让人能看到缺点的同时看到有点,有看下去的欲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这本书成为读者火袋中的一本的重要原因)
然而后面又有了新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又有新的优点跳了出来——当真是让人看得五味杂陈,有些难受却又看得下去。
优点的话依旧是作者在文章总体把控的方面,剧情叙述合理,人物心理配合妥当,在此就不多说了。
就是上面说的这些优点,又引出了一些新的缺点:剧情倒叙插入太过突兀,标点使用不太规范(笔者个人吹毛求疵),人物心理的交替问题。
这里最为关键致命的,就是人物心理的交替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叙述方式。
作为一本第三人称的书,各个人物的内心戏插入的时机是否恰当,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于文章的把控能力,这点本书作者做得很好。然而却是另外一个小地方出了问题:插入的方式。
作者使用【】的方式将心理活动与语言区别开来,是个不错的方法,然而一旦有多个人物出场,多人都有心理活动的时候,就暴露出了作者在叙述方法方面上的掌握力不足。
这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如果这点处理不好,会让人看起来很莫名其妙。在一个需要读者代入人物内心的时候,还需要分出精力去思考这到底是谁的内心活动……我想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最后总结一下。
本书虽然有着诸多的小毛病,但真的只是小毛病而已,剧情来说个人感觉还算比较有吸引力。如果作者能在日后的创作过程中,改善一下小毛病,更多的斟酌一下叙述方式,我想这本书一定是让人看得欲罢不能的那种。
最后,加油!
18/2/16 赤瞳的土龙献上
谢谢书评……关于标点的事情 我会认真考虑并修改的 万分感谢书评
修改,中国四大名著!(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