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题…只是提些建议而已…其实也不用期待我会说些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嗯…算了…开始提建议:
一,层次感&伏笔
首先呢,在层次这一方面,作者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多视角叙事,直观上来说是有增强了层次感…心理感受:原来这件事在xx眼里是这样的啊…但重点只是“这件事”;并没有涵盖之前之后的情节,增强的也只是一种虚伪的层次感,毕竟…再怎样华丽的藻饰也无法掩饰内在的贫乏。如果仔细理清思绪的话…就会发现整整一篇的内容,也只是描写了一个场景,塑造了一个氛围…然而,只有一个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每个视角的相应人物能在该情节中有些影响…也就是该视角所对应的人物做出的事能够对该情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不是只是刻画了该事件的多样性。而怎样不着痕迹的让一些人物发挥作用呢?那就要考虑伏笔了…因为伏笔能在更深层次上增强层次感,不同于多视角那样直观的层次感,伏笔带来的层次感能转换为一定量的充足感…让读者读完后感觉内心很充实。不过个人建议作者两者兼备,至于具体要怎样兼容…那就需要作者自行斟酌了…
二,真实感&铺垫
看到现在,感觉好多事情都不太真实,如同戏剧般的转折…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但也不是剧情让人感觉不真实,而是作者对剧情的描写过渡得太突然…让读者有些接受不了。为什么接受不了呢?因为作者在这之前并未作出铺垫…虽然有些事情确实是这样…提前说了就没意思了,但…所谓的铺垫并不是这样的…可以适当的说些和这件事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对这类事有些心理准备;以至不会对后面剧情的发展表示接受不了,但也不用说的太过明显,要不然就真的没意思了…
然后…就说一下优点吧…没有其他小说那样冗长繁琐的描写,也不用从字里行间中刻意寻找作者留下的套路…轻快的剧情和如同日常那样不紧不慢的节奏让人很容易就放松下来…而且还是对学校的描写…即使是过了那个年纪的人也会对此会心一笑吧…但说好只写日常的…后来突然的黑化让人感觉有些……嗯…虽然只是一位作者笔下的人物罢了…但突然这样的话…让人感觉怅有所失…莫名有些难受…(emm…说好只说优点的又扯远了)
嘛…总之就这些了…也没有什么想说的…作者不要断更就好…


哦…对了…还有伏笔方面没说完整…嗯…就是说伏笔的话…其他作者大都是采用大量的描写和剧情的推进来间接埋伏笔…因为突然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和一些不怎么重要的描写…(这里考验作者的笔力和对节奏的掌握)大脑一时间处理不过来…会造成短暂性的思维混乱…

不过…如果细读并对情节加以处理的话…应该也不会产生思维混乱…但…不就是本小说里的场景吗?而且作者也会在不久后说明的吧?所以读者也不会深思…顶多就是更期待之后的剧情罢了…毕竟…大多数人看小说仅是为了消遣而已…所以这时候呢就需要作者带节奏和慢慢地收伏笔了…慢慢地解开读者心中的疑问…

但说实话…个人不太喜欢这样…因为接受数据并加以处理时也要用脑子啊……所以倒很喜欢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至少脑壳不会太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