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是《为了钱,我连神都能干掉》的书评。
开始前,先简单的浅谈几句,本来我是懒得下笔再写书评的,可是呢。本文的作者阿钱也算是我的一个好朋友(rbq)吧,再加上人家多次的的软磨硬泡,还有我一时昏了头答应了人家。那便写下这篇书评吧。
其实我是蛮烦写书评的,并不是写下书评的过程让我觉得烦闷,相反能写下书评,去和读者分享一下自己对本文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过程,我所烦的,是要在写下书评去阅读一本陌生的书的这个过程。
其实很久之前,我之前就阅读过本文,后面由于某些原因我就弃了本书的坑,也就是说即使我有读过本文的基础,但经过长时间遗忘,本文在我心中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所以写下这篇书评,我虽然重现花时间温习一下。
然而就在温习的过程的时间,我发现并没有想我所预料的那样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只是简单的看了前几章的内容,凭借着之前残留的一些记忆,大致的留下了我对本书的印象。
先说说的文章的内容,说实话,当初我是被本文的标题所吸引进来的。《为了钱,我连神都能干掉》,灵性的标题直接披露的本文的主线和男主的性格。
当初只是凭借着这个简单粗暴的标题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原本对于本文的主线的内容猜测是万事屋模式的故事。
什么是万事屋模式的故事呢?一般来说万事屋的故事模式是这样的:
我好穷穷,所以我见钱眼开,给我钱,我啥都干,触及到我底线了,我不干了!我要反打你,我没了钱但却有了妹子。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万事屋的故事结构,简单而又粗暴。
万事屋模式的故事可以说的更多的是以一种单元剧的模式呈现,这种模式的男主只是被其他作者内心赋予了嗜钱的性格,而并没有描写出更多的动机。然而再伴随着故事的发展,男主的与其单独事件的主人公发生碰撞,再写到故事的高潮,男主会开始主导其事件的结局,最后再伴随着男主再做出最能与读者们内心共鸣的答案,将事件引向到最让大家的满意的结局,然后事件完结,自己再回到原点等待着下一个事件的到来。
这样的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比如猩猩《银魂》,北条司的《城市猎人》,还有我老婆所出演的《李狗嗨》,都是这样的故事结构。
而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吃笔者对人物塑造的能力,一般来说,越是收欢迎的此类文本,主角越是富有魅力。
所以说这类模式的故事我是非常喜欢的。
所以说,本文是这样的故事结构吗?
显然,
不是。
简单的翻开本文的前几章,或者再往后阅读,你就能发现本文的故事结构并非我说讲的那样,这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结构。
开头简单的几章作者以较为熟练的手法,描绘出了男主的性格,还有将一些重要的一些出场人物都鲜活的表现了出来。
文中的男主虽然嗜钱如命,但这也仅仅是他的性格,与我上面所说的故事结构不同,主角的性格并非是整个文章铺垫,而是推动文章的一个工具。
作者开篇虽然都是如同万事屋那个模式一样对主角进行简单的性格介绍,这也是男主为什么会被卷入到事件的原因。
而本文我也说过了,这并非是万事屋那种类型的单元剧形式呈现的,而是由一串连续事件形成的大故事形式。
那么这明显不是单元剧形式的故事,我为什么还要拉出一个单元剧的形式出来扯呢。
问题在于,在于主角的塑造上,我读到了相似的味道。
很多的故事,都是依靠着故事的推动,还有事件的积累,慢慢的去丰满一个角色。
而万事屋类似的故事却不一样,如同我所说的,他们是一开始就塑造好了一个角色,简单的表现一番,然后借由事件发展去给读者展现的自己角色的魅力。
大多数故事都是以事件推动角色,而这里更多的是以角色推动故事。
本文亦是后者。
常见的故事表现形式,如同单元剧一般塑造出来的主角形象,不得不说,这种阅读体验还是蛮新鲜的。
然而就如同我之前说的,这本书在很久之前我就读过了,不过我之后便没有继续追下来,原因在于本书的可读性。
说实话,我之前只所以会放弃这本书,是因为本文的剧情不好吗?有转折有飙车还有妹子,你嫌弃什么?那是人物的问题吗?拜托我刚刚夸完。
而是在于读完这一章之后给人的一直感觉,有….有些意犹未尽?
举个例子,我个人是很喜欢喝可乐(肥宅的一些个人爱好)。
而有时候,我瘾犯了,想要喝可乐。那么这个时候,你给我一杯,一罐,一瓶我都会欣然接受。
不过问题在于,你给我多少,我就喝多少。
量不在多,能过个瘾就心满意足了。
本文也是这样,单纯我点开这本书的时候由于章节问题,我只是简单的读了读,然后….就没然后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由于当初我看的时候章节数过少,所以那个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过了一下瘾,便没有继续追读下去了。
本文最适合的是,一口气养肥,然后在慢慢的追读下去,这样的阅读乐趣会提高很多。
所以……
阿钱,快把你账号给我,我要白嫖你的书!
0.0
为什么,我只看到了你说的最后一句话[em:sfgirl:008]
看见这个书评忘记了进书评区的目的是什么了[em:sfgirl:001][em:sfgir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