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大湿
标题:论叙事节奏的重要性
评论总结:笔墨的分配和场景的切换存在很大问题。
适读范围:觉得自己叙事节奏很尴尬,写出的剧情总是存在突兀之处的写手们。
字数:1602 阅读时间:3分钟
大家好,这里是经历了国庆充能而满血回归的大湿。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圣夜的叹息》的书评。
在和作者的交流中,作者菌表示对于书的节奏控制一直是ta较为烦恼的一点。在粗看了一下文章内容后,大湿发觉作者菌的确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本书的问题有不少,但叙事节奏混乱的确是其中最影响阅读体验的一个。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讨论一番吧。
《圣夜的叹息》开篇营造的气氛算是可以的,透过第一人称的血腥场面描写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具有一定程度的震撼感。有人说残酷的画面不容易吸粉,但大湿是血腥和黑暗的爱好者,对于这类表现手法还是有着主观喜爱倾向的,所以吸粉的话题暂且不提。开篇优秀之处还在于文笔简练,虽然没有什么华丽之处,但却有着如抒情散文般寓情于景的效果。粗读之下并无深感,细读之后就能感觉到作者在抒情的描写上还是有点天分的。
不过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故事”又怎么样呢?大湿只能用“尴尬”二字来形容。如果是在平时,我现在肯定要拎出几个段落来怒喷一下,强调节奏感的重要性。但在作者菌深知自己问题所在的当下,我们就理所当然的跳过喷的环节,来仔细说说到底是哪里让节奏充满突兀感。
首先把握节奏的一大基本条件就是分清核心,进行合理的笔墨分配。假设一个故事中不管重不重要的事情都得到了均衡的篇幅进行描写,那自然会让人觉得故事的重心发生了偏移。为了方便探讨,我们就举第一章中的例子。第一章既是科普天眼,又是交代理法,那个感觉上近期不会有太大作为的政治范也很抢眼,最后张余和泷夏的相遇也只能分为“地咚”和“去天台”。这几件事乍一看大部分都和主线有点关系,但在叙述上却都是独立分开的,而且各自都得到了不少的笔墨,这就会让人觉得存在不流畅的过渡。解决方法很简单,把几件事搓成一件事就可以了。例如把关于天眼和理法的科普插入两人的对话之中,两人先是相遇→一起去找政治范→教室的自我介绍→去天台。这样的过程中有那么多对话的契机,利用起来的话不但能把“科普”和“相遇”这两件当下完全分开的事融为一体,增加连贯性,还能在总篇幅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人的感情戏(虽说我觉得这两人的感情戏进展过快了一点)。小小的一个改动,所表现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第一章的“事件被独立分开”问题还不算很明显,拿它来举例子或许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但同样的问题代入后文的发展中,作者菌应该就会发觉我刚才所说的问题对后文的阅读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你能理解我说的,那不妨考虑一下如何将后文中分开的事件撮合到一块儿。
把握节奏的关键再来就是信息量的问题了。本文各种分割线,各种切换场景,专有名词的介绍层出不穷,势力的设定和许多看上去有大背景的人物接二连三出现,但对主角所在的地方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影响却又是只能用“甚微”二字来形容。这种情况在前几章几乎章章都有,这就是信息量过剩的情况了。虽然在很多动漫作品中会出现这种蒙太奇的手法,不少有着深刻内涵的小说作品也会用到蒙太奇,但若是无法从两个看似无关的镜头组合中看出新的意义,那么这只能算是在浪费篇幅,只能算是设定交代过多、信息量过剩。哪怕你是在为日后的剧情所铺垫,哪怕你现在的镜头在后文会穿插到一起,这也是无意义的行为。这里的建议就是,减少主线之外的镜头画面,毕竟我不认为作者菌你能流畅地运用这个衔接手法。
以上是针对本文节奏的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说实话作者就描写的手法而言还是可以的,至少在现阶段不用担心笔跟不上心的情况。抒情的氛围也不错,但就是欠缺了点对于内心最直接的描写。你这类小说还是写的直接点比较好,比起用辞藻和环境来烘托内心,直接感叹更能加深人物的表现力。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小建议,请作者菌凭喜好来听取。
总结一下本文在叙事节奏上出现的问题主要为“笔墨分配主次不当”和“无用场景切换太多”。所对应的解决意见希望能给作者菌带来收益。同时也希望作者菌能再接再厉,把故事写得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本次书评的全部内容,下次再见~~☆
感谢书评~收获很大[em:sfgirl:002]本咸鱼会加油的[em:sfgirl:003]
感谢书评~收获很大[em:sfgirl:002]本咸鱼会加油的[em:sfgirl:003]
手滑[em:sfgir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