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兴看到作者的新作品,也很倾佩作者的勇气与决心。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趟作者探索自己内心世界和人类内在世界的旅程,也是一条修行之路。其过程有艰辛与清苦,亦会有喜悦与收获。这需要人有勇气放下外在的欲望妄念,回归自己内在。。
再说说这部作品,总体来说很完整。前面部分重点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外在好强好胜,内心其实细腻敏感;而后面高潮部分有很精彩和详尽的激战段落,紧张刺激,画面感很强。并且我认为本作最有意思的是关于“言灵”的设定。
“言灵”可以看作是人们潜意识的外化与显现,是主人的“本我”。主人公若夜以往的外在人格表现出强势和好胜,而事实上他的内心却是像“雪”那样沉静温柔。而若夜从被诊断为“抑郁症”到借助“言灵”治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主人公发现自身潜意识中的本我,并与其合一的过程。当若夜开始尊重并爱着“雪”(他潜意识中的本我)的时候,也是“雪”(本我)开始爱他治愈他,给他力量的时刻。相比之下,“言灵”(潜意识力量)对于其他人甚至整个国家而言,只是消遣或实现成功和野心的工具;而只有若夜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抑郁的根源),并最终选择接纳与臣服自己的内在(“雪”),并与其合一。(顺便提一下,就像故事中言灵之间存在能力等级差别一样,人的潜意识品质也存在差异,这和人累世的修行有关;人的强大与成就其本质是由人们潜意识品质所造成的,与头脑的强大,外在知识的学习,或财富地位无关。)而最终,在若夜的努力下,“雪”(若夜的内在本我)走上了觉醒的之路,化身为天使,成为了光与爱的化身。
到这里,本人希望能和作者进一步探讨,是否若夜最终选择自杀是他最好的选择?因为当一个人内在潜意识已经觉醒,他本人也就意味着已经开悟,现实里的境遇已经不再能伤害与左右他的心境了,他必全然臣服与接纳每个当下;即使成为囚徒或被钉上十字架(如耶稣)也能全然活在喜悦与爱中。就好比在宫崎骏的许多电影中,主人公会成长并升华,而恶势力则会被感化和净化,消退其邪恶回归本真。在他的世界中,善恶并非是一种机械的二元对立。因此,从疗愈与成长的角度看,我觉得或许若夜的结局会有其他的可能。
最后想说,编织故事的技巧是可以打磨的,而一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法”与智慧,则基于作者的生命经历与感悟。正是这内在潜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作品内涵上的差异。希望作者能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初衷,将成长与疗愈的主题以轻小说的形式,传播给更多年轻的读者们~加油哦!
哈哈哈!都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我能有幸遇见道格拉斯兄这样能将某在故事中想表达的深层含义理解到这般层面的知音读者,真是不胜惶恐,受宠若惊!能收到这样的书评,某对这篇故事已经心满意足了。真的非常感谢Douglas兄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谢谢你的打气,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话说道格拉斯兄的书评一向非常有影评家的风范,简直可以媲美专业的了呵呵!说起来,其实关于若夜的结局,并没有想到过会有其它的可能性。命运的洪流、家族的系统动力、天生的性格和环境的机遇将他一步步推向风口浪尖;虽然无法躲过肉体的消亡,但也带来了内在的觉醒
谢谢你的打气,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话说道格拉斯兄的书评一向非常有影评家的风范,简直可以媲美专业的了呵呵!说起来,其实关于若夜的结局,并没有想到过会有其它的可能性。命运的洪流、家族的系统动力、天生的性格和环境的机遇将他一步步推向风口浪尖;虽然无法躲过肉体的消亡,但也带来了内在的觉醒
宫崎大师的电影系列也是在下心中不灭的经典之一;他的作品包含了很多人与自然、反战、梦想、女权主义等等积极而博大的主题。《言灵》这篇以抑郁症为开头,主题一上来就注定是有些偏灰调了;但是,某想表达的是:即使在如此绝境之中,也有着爱与梦想的希望之光;也有着天使与之同在。
希望经过不断磨练,在未来的某一天里,某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写出像宫崎大师那样深入人心的作品~ 让中国的故事走向全世界=D
@水镜白龙:是嘛~那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