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废喵
标题:神秘感会让女人变美哦
评论总结:妙手偶得但还不够出色的佳作
适读作者类型:尝试群像、大世界观写作的作者
字数:2671 阅读需约4分钟
在这个大家都逐渐变得繁忙起来的九月,带给大家的第一篇是关于《逆命题》的书评。记得去年也是大概这个时候吧,加入轻之殿不久的我接下了当时闻名遐迩的《逆命题》,写下一篇充满冲动与不成熟的书评。
我一直对此有着隐隐的不安与愧疚,“这次总算有机会‘重新做人’了”——这么想着我毫不犹豫地又接手了这本当初觉得很适合养肥但过了一年基本进度没动的书。因为这次主要的分析是针对千杨对这本书“重置”的内容,无法完全弥补上次的缺憾让我多少觉得有些可惜,另一方面,看完这重置版第一卷的我对应该找出什么点略微地妄加评论十分头疼。
要从做得好的地方提炼出“为什么好”比从差的地方提炼出“为什么差”难至少三倍,尤其是不去用那些冠冕堂皇的阅读理解标准回答进行套用的时候。
——当精神萎靡思路不清晰的时候我果然就会变得罗里吧嗦,现在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我思来想去,还是讲“人物”吧!
一则“人物”在小说中的表现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讲,二则虽然其实连续的好几期我都在讲这一类的问题但反正看得人不多浑水摸鱼还不是美滋滋?我已经看到了量产型5000字书评娘正在向我招手啊!(并没有)
在这期打死不再讲“刻板人物塑造”的决心下(而且关于《逆命题》并不太需要这种东西),依旧不能免俗地要讲讲我最近试图摸索的人物的资源分配问题。
在我粗浅地看来,关于通俗小说骨架与筋肉的一切几乎都能用资源分配来理解,人物也是一样。
不同于前面诸篇让我感觉到在人物资源分配上存在诸多问题的小说,《逆命题》几乎没有给我带来这方面的不适。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因为《逆命题》在写作中使用的并非我先前建议的对人物资源分配的人容易使用的“一卷一女主”的方式,恰恰相反,《逆命题》中在第一卷登场的人物相当多。
那么在这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一条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方程式呢?我认为有,但很可惜我并没能摸清它的样貌,只是偶尔窥见了几点端倪:
在不容易让人物之间产生互相争抢资源的写法中,群像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种。不同于围绕较单一视点的写法,群像做的其实是一种人物资源的相对独立化。我们在上一期似乎讲过,比起相对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的资源倾向于能传达给人的表现力更强,资源利用率更高,群像写法中展现的优势应该和这点是大有关系的。《逆命题》虽然采用的不是完整的群像写法,但在叙述过程中时而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这可能是本文“油而不腻”的关键之一。
另一方面,我以为《逆命题》中为数不少的人物相互交织而不怎么产生错乱的感觉也在于它较好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刻板印象(不是说好不谈这个的吗)。之前也提到过,只要一个人物衍生出ta在读者眼中的刻板印象,ta就能成为创作者笔下很容易调动差遣的一个点。《逆命题》的写作中从正反两方面都对此加以了某种程度的印证,如刻板印象表现成功的瑞恩组,他们之间的互动轻松自然;而对于刻板印象欠缺的各种“开会组”(笑),“便当组”,存在他们的场景塑造就相对要困难许多。
再者,《逆命题》相对紧凑的剧情可能也冲淡了阅读者对角色单独塑造的需求(虽然老实说老魏也开了很多单独的章节这样做,我觉得放在番外会比在正文好一些)。将角色自身的故事与发展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这无疑是非常非常好的做法。不在不恰当的地方加入过多的赘词,不去打断剧情进展的节奏,这是千杨写作习惯中很好的一点——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很多时候尚且年轻的创作者会忽视这一点。
话说到这,我实在想不出好的过渡句,但关于前面提到的问题,我尚且有些延伸的想法希望分享。(魏式时空回溯)
关于群像写法,据我所知sf上有不少人在尝试这种对写作者能力要求较高的形式,结合《逆命题》中的情况,我认为有几点值得一提。首先如前面所说,群像写法间接带来的好处包括给了人物塑造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内,应该将塑造的重点完全集中在视角承担者而非出现在视角中的其它人物身上。其二,群像写法说到底是更加面向复杂情节构造,而非人物细致描摹的写法。写作时应该时刻关注人物承担的剧情作用而不要在“展现人性幽微”上下太大功夫——这种写法不合适,我看不少作者做过,效果比较差。
关于还没形成刻板印象的人物,我个人极度不建议这样的人物扎堆登场——对人物塑造资源的瓜分很可能导致他们都错失给读者留下一个合格印象的机会。但对许多作者而言,这样的情况或许是不可避的。我个人建议在这样的情景挑选个性最鲜明的角色,和角色最鲜明的一面来写。即使留下“错误的印象”也无妨,打下某种深刻的第一印象就是胜利。我不建议用“说明”的方式打下这个印象,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很差,使用语言、动作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一般比较好。不过如何用三言两语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终究是很困难的事,没有相应的笔力很难做到。
除此之外,我觉得神秘感也是《逆命题》魅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像这类有着较为复杂背景和宏大世界观的作品,时间的绵远与人域的广阔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魔力般的吸引。我觉得擅用这种神秘感将成为该类创作者强力的武器。在和千杨的交流中,他说自己在写《逆命题》的时候还是比较随意的,可以说这本书展现出的魅力是一种妙手偶得。但如果有意识地去考虑,对什么时候应该隐瞒某些信息,又在什么时候抛出相应的“饵”更有把握的话,对千杨与我们而言肯定都将大有裨益。
反过来看,千杨也有很多时候,尤其在人物身上,过早地剥开了那层别有趣味的“纱”,反倒是破坏了一些潜在的魅力,也给他们的后续塑造增加了难度。叶老师说过啥来着:“保持神秘感能让女人变美哦~”,男人也是一样的……不是人也是一样的……(不)
至于千杨自己觉得因为信息给得不够清楚所以读者看起来有点“迷”,从我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逆命题》有些地方确实让我有“迷”的感觉,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剧情脉络不够清晰,少部分是因为具体处理让人一时间看不太懂,和书中这片广阔的世界保有秘密可能关系不是太大。
总的来说,重置后的《逆命题》依旧保有着原先的特色——魏式特效、魏式景物和魏式出戏,也确实如千杨所说在人物的描摹身上做到了比原来更多的东西(但同时也暴露了新的不足)。剧情本身确实不算精彩(起码不是很值得回味),没有让人觉得流顺畅快,跌宕起伏或者荡气回肠,但胜在紧凑和出色的场面感。除此之外,人物设定和世界观让人觉得较为完整且有意思,值得期待。
前面也说了,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是很难的,所以在拍桌等更新和对作者喂屎担惊受怕的同时瞎逼逼了这么多也是难为我自己了。因为现在真的很疲倦了,所以写出来肯定废话很多,颠三倒四的,希望千杨不要怪罪才好。
一句也多,一说就错,希望这次没有太丢人现眼罢,也欢迎大家报名轻之殿的书评。
ps:千杨你真的不改露娜的发色了??!
一血[em:sfgirl:003]
时隔已久才想起来没在这里正式感谢鱼鱼的书评,总之谢谢啦[em:sfgirl: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