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废喵
标题:日常、剧情的犄角关系及人物塑造
评论总结:依托日轻经典作品脉络,搭建出自己所学所爱可爱的尝试作。若是能够更早地明确框架和脉络,想必能比现在更加可口罢。
适读作者范围:喜欢创作“传统”的日轻式故事,希望将日常和较强的剧情并行展开的作者。
阅读字数:4727 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
这一周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咖啡带来的珍馐《御灵师神话大系》。原本接下这篇书评有一小半原因是希望回报咖啡一段时间来对我稚嫩作品的帮助,可随着阅读的进展,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上了这个故事。
关于《御灵师神话大系》(下简称《御灵师》,并不是指sf是另一同名作品)咖啡比较希望得到剧情和节奏方面的意见,接下来我会主要针对《御灵师》这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一点自己的分析。虽然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但我臆测这里面很多会是尝试在剧情流作品里掺入日常的作者会遇到的典型问题,另一方面,节奏出现混乱我认为很多时候有着藏在看似无关的地方,关于这些地方我也会稍作尝试性的解读。
咖啡是对日轻充满了热情的文学少女,她在进行《御灵师》写作时十分自然地承袭了这种印记。熟悉日系轻小说的朋友可能知道,除了比例颇低的少数异卉奇葩,即使是有着独立于日常剧情主线的作品也永远少不了扎根于平日生活的片段。包括《御灵师》在内许许多多受到日轻的这种模式影响的作品都不例外,于是如何权衡与处理日常剧情和主线剧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就成为了把控作品节奏至关重要的课题。
在具体谈论《御灵师》中出现的问题前,我想先尝试分析日常部分对作品的部分作用。一类比较经典的文学理论认为小说是围绕典型人物的塑造进行的,我对这个观点不置可否,但拾人牙慧地说,在轻小说的范畴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令人喜爱的人物是绝对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在剧情的高潮中容易塑造突出的是一个人物某个侧面深刻特质的前提成立,那么我认为在日常的情节中需要作者们去做的就是丰富这个人物的形象。散发杀马特气息的不良混混保护了街边的流浪猫;从不退缩的硬汉对月独酌留下眼泪……说起某个小说(或者电影、动画、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的人物因为一些生活细节中的描写得到极大丰满,阅历较丰的诸位都能回想起那触动自己的一幕,而我想,这就是“日常”最有魅力的地方。
当然,除此之外日常部分在建立联系、说明关系、伏笔铺陈、蓄势甚至给出杀必死等方面基于作者的不同处理有着千变万化的用法。但我想通过上面说明的是一个出于体验的看法:在走剧情的作品中应该把突出人物特质的任务交给设计合理的剧情,太过执着于将种种特点都在日常中阐释出来似乎是不太聪明的做法。由于获得感染力方面的先天不足,我认为日常部分应该在辅助补充的角色上多做努力。但许多对角色有着充分表现欲,尤其是将自身代入到角色身上的创作者很容易忽视这点,十分迫切地希望将角色的各色各面全部堆出来。很坦率地说,废喵作为喜欢基于自己捏造角色的人也常有这样的倾向,然而这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
咖啡在《御灵师》的写作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两个“上”卷的日常中,能够看到有大量的笔墨被用在展现主人公的某种思想或者某种态度(或态度转变)上,然而事实上缺乏有力的剧情作为依托这种展示基本只能让读者“明白”,而较难感到“触动”。这并非这些思想感情不真实,甚至也不是读者和作者的想法有距离,这大概是一种更加单纯的表现效果上的不足。
话说到这里似乎已经和“剧情节奏”离题千里了,但实则不然。很多作者,尤其反而是注重观感的作者写出上述东西后自己也会敏感地感受到表现力的不充分,然后选择继续深入刻画和阐述这种从旁观者角度看上去“将错就错”的方法。这样一来或许感染力有一定地加强,但大抵是效率低下,得不偿失地,更重要的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势必会打乱剧情的节奏。顺带一提,像在之前给紫夜的书评中简单提过的,围绕人物在早期打下的某一刻板印象来继续深化往往是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但越是作者对ta无比熟悉的人物,很多时候会影响作者们的解剖。这一点在《御灵师》中也是明显的,咖啡对几个女孩子的构建基本没有问题,但主人公信的形象在第一卷是时候看上去确实有点过分“复杂”了。
作为一个剧情向的作品,读者的关注点应该主要聚集在剧情本身上,另一方面来说,作者也应该做到让读者这样去做。这方面也是《御灵师》做得不够好的一点,集中体现在第一卷开篇不就,主人公穿越,来到新学校后的部分。并不是说咖啡没有让读者关注放在剧情上,在经历了前面非常有冲击力的展开,此时读者,起码我的专注力已经完全集中在了主人公的命运和他接下来的行动上,倒不如说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成功。然而出现的问题在于在这样的情况下,咖啡却突然将大量的笔墨放向了可爱的守护灵、可爱的同学们、可爱的妈妈、可爱的校园生活和新人生,甚至是在纯日常文也稍显累赘的上学路上电车怎么样,东京的区划和教育特性怎么样(其实这个上学路上本来对于塑造人物和制造邂逅都是非常不错的点,然而“什么都没发生”地就过去了)……作为一个“穿越”和“性转”者目的性更加明确的去图书馆弄清考察自己的身份等思虑和考量,反而给人被略写的感觉,而且上述的内容有很多也并不符合主人公“穿越”前给人留下的一些印象。
有一方面原因或许如咖啡所说,这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还处在比较迷糊,没能整理好框架的阶段。但实际上在这里暴露的问题,在于失去了对读者关注点的把控。我姑且这样说,任何节奏性良好的作品,不论本身快慢缓急,都不可能在让读者脱离关注点的前提下得以实现。反过来说,作为剧情作品如果能给出让读者绝大多数时候都将关注点放在上面的内容,那它的构造就应该是基本成功的。我能够理解《御灵师》中这段“被治愈”的讲述是为了突现后面主人公发现自己被妹妹忘记后的落差,同时也能起到放缓节奏的作用。但是在我看来,如果让过分的“日常”要素冲散了剧情向前迈进的步伐,这是不智的,也是会降低观看效果的。
咖啡在后记中提到,每一卷的内容由日常、铺陈、“解”来组成,这毫无疑问是没问题的,许多日轻也是这样做的。但咖啡的说法其实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她对这三者的安排是:日常&铺陈(上卷)+解(下卷)。虽然在实际写作中并不是完全照着这种模式进行,但我认为这种考量本身依旧存在我认为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且不谈在“下”的部分如何,在“上”的部分如果太过“沉迷”于日常而剔除或者稀释了剧情脉络的成分,我认为这种写法并不好。简单来说,我认为这类作品的日常部分比较好的做法之一应该镶嵌于剧情之中作为点缀,而并不建议它们自身连成一片的写法。在日常情节堆积成块的情况下,几乎会无可避免地阻碍连贯剧情感的形成。另一方面日常确实是很容易让人“沉迷”的东西,在大量存在后转回原本的主线剧情,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都很容易感觉到突兀感,更不用说完全冲淡原本剧情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咖啡坦言有由于在那个时候还缺乏整体的考量的因素。在这里废喵建议写剧情向作品的作者,一定要在落笔到一定阶段前定下主要的框架。并不是说强行安利大家写大纲——毕竟很多人确实不喜欢这种东西,但是一些大的方向要确定好。大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接下来这一卷(阶段)在总体上起什么作用,主要的冲突是什么,主要的事件有哪些,主要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在于什么方面。并不是说不存在落笔如有神的人,但哪怕是咖啡这样相对有经验的创作者,在缺乏这方面考量的情况下也让《御灵师》出现了“迷茫”和“混乱”。剧情上有,在很大一段中让人感到把握不住故事明朗的发展,混入和很多最后看来与卷节内容没有太多关系和影响的东西;人物上有,除了一直被强调的特质,很多情感倾向和观念的问题上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甚至连被反复提出的性格特点也因为得不到深化而显得有些尴尬。结合我上面的观点,找准最希望表现的人物特质后,最好将它和故事的剧情结合在一起,不敢说这样是最好的,但起码效果不会差。(承认人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无比复杂且富与变化的,但人在现实中要熟悉一个人尚且要很长时间,在小说中虽然能得到一些“外挂”般的信息补足,可能令读者有较深印象的不在乎第一印象以及被典型剧情,也就是剧情主线加持过的部分)
非常明显的,咖啡在第二卷中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虽然似乎走向了和第一卷“画风”不同的作品,但如果读过《御灵师》的朋友不难发现第二卷在结构安排和节奏感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使它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故事。可见即使对文字水准上没有巨大变化的作者而言,一个事先的考虑安排应该也能使小说观感得到巨大的提升——当然这个结论看上去很像废话,但我还是希望各位务必重视这一点。
上面谈了很多日常、主线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最后,我还是想针对《御灵师》本身谈谈在日常写作上的一些问题。在《御灵师》中占主体的是典型地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这种视角在日轻中并不罕见(相对于许多类型中的压倒性稀少而言),在这里不再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咖啡说她看过许多这种视角,又以人物的自我阐述为主的轻小说作品,而《御灵师》也属于这样的作品。必须承认,废喵对这类作品缺乏经验,但我依旧认为,在“日常”的写作中更能调动人物感和读者情绪的是人物间的互动。《御灵师》中有这样的内容,也不乏优秀的案例,但总体而言,在字数上占据主体的依旧是主人公的想东想西。尤其是剧情向的作品,日常中人物之间的勾连更显得比主人公的自我分析解读重要——这样的结论显然太过草率,但我觉得咖啡确实应该这样考虑一下。前面也提过,《御灵师》给我的观感从文风到叙事,很多时候带着经典日轻的感觉,如果作者喜欢这种感觉的话,我觉得用有趣的互动取代一些内心抒发的建议应该是没错的。尤其是慨叹和决心类的东西,我认为是属于总结性的,画龙点睛性质的东西,眼睛点多了,那就密集恐惧症了吧?我想在咖啡熟悉的那些作品中也不会动不动就出现“xx真的好可爱,好漂亮”;“我下定决心,一定会守护xx/带着希望活下去/永远不对自己说谎”这样的内容吧?《御灵师》中显然有些太多了(仔细看看甚至有些是重复啰嗦的),这也部分导致了我上面说的人物情感上的混乱和不明晰。而且太过频繁的剖析性和抒情(哲理思考)内容,也使得“日常”部分内部的节奏本身就不好。在这个方面,咖啡在二卷(上)其实就做得好很多。
当然,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和老版本《逆命题》中一连串章节让人觉得尴尬的开头景物描写同样是作者创作的不连贯导致的,每次创作时都回到了“归零”的状态,不自觉地把习惯性想写的东西写了一遍又一遍。不过不论如何,问题出现了就是值得注意和解决的,同时也提醒没条件做到连续创作的作者在每次落笔前最好去熟悉一下前面和内容和整体框架。
最后,虽然咖啡说针对文字方面不用分析,但我还是想略略一说。首先是赞美,咖啡的行文功底十分扎实,尤其是开篇几个说法很有趣,同时很典型地有着日轻的语言风格,正在创作同类作品的作者可以去“奇文共赏”一下。景物描写和场景塑造方面十分精致细腻,不过在“力道”上略有匮乏,有些地方占掉的篇幅也略微大了,这里不是指摘缺点,只是一点感受。人物在进行情感抒发式出现的问题就有点多,如果说感染不足是写法判断问题,在不同章节间的重复也有不连续写作的客观现象存在,时而同一章节内出现的啰嗦和反复应该确实是确实存在混乱罢?自我表达的时候作为创作者确实很容易亢奋,在时间不足的时候更是容易“颠三倒四”,不过正是这样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打磨吧?否则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另外,一些定语和状语太长的句子除了在表现特殊“句势”的情况外感觉不是太好,有很多“套路”句子也因为既视感太强让我觉得有些尴尬。
最后的最后,虽然说了很多问题,但是作为书评员能接到这本书其实很幸福,能邂逅《御灵师》真是太好了——这句话真是日轻感满满啊,我肯定是被洗脑了!咖啡在第二卷融入了她自己很喜欢的推理悬疑要素,目前看上去十分美味。咖啡说实际上遇上的阻力比想象中大很多,虽然在还没到达阶段的情况下很难给出分析,但废喵很愿意继续陪伴咖啡和《御灵师》写下去。
废喵和轻殿的诸位同样也愿意陪伴更多有志的作者走向成长和成功。
顺祝笔健,余不一一。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