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秋米拉
在sf淘书的时候,经常性地能够遇到作者很有想法,也很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从开篇就让你眼前一亮,在所有读过的书里面找不到第二本这样的。
行文也充满个人风格,剧情立意往往带有浓浓的情怀。而且这类作品经常完美规避一切热门元素,摆明了不和主流同流合污的态度——啊这句是玩笑话。
而这本《我与世界同时诞生》这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觉得用“独特”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
这本书以“上帝”即“创世者”的视角,将古希腊神话、天使恶魔神话、《圣经》、吸血鬼狼人神话等诸多传说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理出一条清晰时间轴,描绘了人类发展的大故事。
而这其中,作为“视角”的上帝并非完全掌控局面,而常常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所背叛和控制,甚至经常表现出无奈和迷茫。这也使故事脱离了“无脑YY”,而变成了一个不错的神话人物新说体小说。
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能够读到那些熟悉不过的人物的新诞生方式——比如天使生于上帝的梦境之中;也能读到熟悉事件背后新的插曲——比如耶稣曾经差点被撒旦给骗了而困在地狱。
作者对神话人物应该有过一番考究,并且努力用或大或小的联系把它们杂糅在一起,脑洞也是挺大的。
同时,中间三次转换视角的尝试也还算可以。算是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线化。
不过,对于作品“独特”的肯定也到此为止,下面则是在独特创意之中,我阅读所感觉到的作者功力的疲乏。
文章开始部分,到第一个主角耶和华进入到人间为止,文笔还挺让人称道,拥有充满想象力的大场景描写,不过,当主角从一个“上帝视角”的存在围观整个剧情变成一个参与者参与到情节中的时候,作者功力上的缺陷便暴露出来。
首先让人觉得不适的,是对话语言的乏味和平淡。
阅读几章还不觉得,可是当十多章一并读完,这种语言的乏味便让人生厌。加之作者对环境和场景的描写颇少了一些,读起来有一种人物置身于话剧舞台上,把自己背好的稿子原封不动甚至不带情感地念出来一般。
这是乏味的部分。
平淡的部分在哪里呢?
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语气语调并没有区分。所有人物,不管是创始者耶和华,还是邪恶的恶魔撒旦,亦或者天使米伦达,都用一个语气说话。并且这种说话也正如前文所言,像是在舞台上的台词,正经得像是在商谈,缺乏了这么一点点生活的气息。
在不同环境下,对话也没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比如描述上虽然是“慌张”或者是“惊奇”,体现在对话里却像是平平淡淡说了一句一般。
这也使得本文的人物塑造稍显尴尬了一些。因为本身角色都有神话作为原型,读者阅读很容易就带入自己对神话中他们的印象。然而本书并没有把这个初始印象通过对话和行动进行加深甚至改写,这份印象就一直没变过。除了主角略显不同之外,大部分角色依然还是“神话”中的那个人,而并非《我与世界同时诞生》里面的那个人。
另外,有些时候这样乏味的对话之中忽然插入一点笑点或者玩笑话……真是让人看得“不知所措”。好像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一般,什么笑点都变成冷笑话了——我到底是笑还是不笑啊……
当然,除了对话之外,其他的描写也有过于生硬和乏味的地方。
阅读过程中,整篇频繁出现在人物中的句式,大概是这样的:
“xx想到(认为)xxx,便xxx然后说”
大概作者认为每个角色的行动有一个原因会比较有逻辑性?可事实上角色的动作和话语可以体现这个原因,过多有关原因的细致描写使文章变得更加冗长,读起来也乏味更多。
行文的问题大概说到这里,下面想要提一提和“剧情”相关联的话题。
实际上,我觉得《我与世界同时诞生》这一篇是很难在剧情上有很大创新的,虽然杂糅了这么多的神话,可从前几章便能够读出来,作者只是打算“新说”神话,而并非“篡改”神话。这就使得每一篇故事,我们在读第一章的时候,都知道了结局——路西法会背叛上帝,耶稣会死在犹大手上等等。
而且作者相对平淡和冷静的笔法,配上每一个绝望和必死的结局,让每一阶段的“高潮”部分截然而止,读不出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感觉。
以及,对剧情描写的详略有一些不当,比方耶稣被骗去地狱的描写略多了一些,而被犹大背叛这样熟悉且让人能看得激动的剧情,却是简简单单略过。
不过,在有限剧情的发挥下,作者也让人感到惊喜,第三卷一跃到几千年后,直接把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给跳掉了,文章的格调也直接从“新说神话”变成了“末世拯救”。
这很有新意,就像作者尝试中间多次变换视角描写一样有新意。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其实是不太喜欢这个转变的,让人觉得太突兀了一些。而且突然脱离了神话背景,很难让人想到剧情要怎么继续发展,大概……离完结不远了?
以上。
希望作者能带着自己的情怀再接再厉吧。
星级:★★
推荐一本书叫这个神明来自地球(๑•́ ₃ •̀๑)
这种叙述方式其实很像圣经……不过我觉得还是不要随便写 神的名号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