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即可,无心即得————
这是我十分认可的说法,创作的征途从不是昼夜不休的冲刺,中途的喘息从不是对目标的背离,真正拖垮创作节奏的,是对片刻停滞的执念内耗。
人之所以能在创作路上走得长远,正在于懂得与人性的惰性和解一﹣允许自己有松弛的间隙,接纳进程里的不连贯,才是可持续前行的底气。
那些困在"一日未更便是失败"的执念里自我否定的时刻,才是悄悄吞噬精力与机会的隐形亏损,让本可重启的长远脚步陷在精神内耗中错失先机。
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因为生病停工两天,回来后看着空荡荡的阅览数据急得上火,结果越急越出错,连续一周都没灵感。后来才想通,创作就像种庄稼,总得有休耕的时间养地力,人要是一直连轴转,脑子僵了、心态崩了,反而抓不住真正的巧思。
想通后,我调整了创作节奏,规定自己每周留半天彻底停工,要么去公园散步,要么在家打打游戏充能。出乎意料的是,脱离了紧绷的状态,创作时反而能跳出固有思维,意外精准抓住有趣的点。
如今再回望那段因创作陷入焦虑的日子,我愈发明白:创作路上的暂停从不是亏损,而是为了更好蓄力的"战略性休整"。接纳偶尔的松弛,放下对完美进程的执念,才能在创作路上保持清醒与韧性,最终在稳步前行中抵达目标。
毕竟,能长久创作的底气,从来都藏在"懂得休整"的智慧里,而非"永不停止"的蛮干中…
一日一寸,百日百寸,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龟虽缓于兔,但胜于勤也,日日都有或多或少的坚持亦胜于短暂爆发后的销声匿迹,这才是作为创作者应有的长青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