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已经很久没有读过语言如此质朴,酣畅淋漓的短篇了。自叙的视角十分优秀,一位男孩青春中无处安放的绝望与忧伤在行字间的缝隙里流动。但句子的技巧不够娴熟,如若能够准确区分的地得(的修辞名词,地修辞动词,得固定搭配+表程度),以及断句和冗余删减会是一部佳作(至少我的感受上比三岛由纪夫的《假面告白》要好……)。
这个迫切表达的自述和紧凑的心理描写一度让我认为是一篇纪实作品,但在后续的剧情体现中似乎有待商榷。或许是源于作者的亲生经历+艺术加工,一个渴望成为女孩子的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我是一个共情能力十分强的人,对于这种渴望既怜悯,又感到无可奈何。有的人出生起便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试图改变却发现这条路步履维艰,它撕碎你的身体,疲惫你的精神,在你懈怠时给予强烈的绝望,却在绝望之后再残存一线希冀,正如男孩左手绑的那根蓝色系带一般,美好的期盼总会化为以一条蓝色丝带所编织的彩梦。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甚至于生存都是十分艰难的,在我不抱有信念的那刻,孤独从无人的角落里渗透过来。
同班女孩的照顾也是出于怜悯吗?她可能是一个刻意设计出来的角色(因为我不认为现实中会有这样的女孩,如果所有女同学都因为主角的异样而疏远他,女孩的行为无疑火中取栗),但她的存在远远大于她所作为的意义。无论她哪种程度地照顾主角,都会成为主角心中的一束光,一个精神依靠。虽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安德烈•纪德曾说过“人的精神依靠可以是书、是物,但绝不能是人”,但在主角的内心世界中,女孩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成为他前进枷锁的人。
后续主角遭受侵害以及女孩车祸的巧合是打破在我心中该自叙视角来源于纯现实的主要原因。如果事实真是我所写的这样,我心里会产生比较大的失落,上篇优秀的契合度对比下篇戏剧性的割裂感(包括女孩车祸后对男孩的责备),如果狗尾续貂词性太重,那么江郎才尽也许相仿。但是,文章的结局又让我眼前一亮,至少我从未在前面文本能够读出这样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然,这个结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属于这篇文章的一个完美结局,它的设计为这场闹剧画上一个孤独的句号。离开或许是一个缺乏勇气的手段,但它能够将在人世间独属于自己的苦难悉数湮灭,下一世,他应该能当个女孩。
读完这个故事,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也不知自己在跟什么较劲,兴许因为它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吧,一个优秀的悲剧总会让人难以忘怀,不同的悲剧总会有一个相同的影子。只希望现存于世的排挤、质疑与取笑能够变为更为友好、同情与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