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不少喷女主(第二人格,“我”)的评论,我也简单聊聊个人看法。
首先,女主的确被有意刻画为了一个不成熟、不理性的形象,这一点在卷末感言中得到了作者的承认。这样安排的意图,直到本卷收尾才真正揭晓:第一卷的剧情其实只是全书的“背景故事”,是拙稚的少男少女共同经历的一场艰难却又浪漫的旅程。在重重危机之下,这场旅程如烟花般绚烂而短暂,以女主被带回家、男主记忆被消除而告终,但其在二人心底烙下的印记是终生难以磨灭的。为了构建出这场失败的旅程,为了让女主在日后的正篇故事中成为男主的天降青梅,作者刻意凸显了她的性格缺陷。
本文不谈优点,仅聚焦于缺陷。我会这样概括本卷中女主的性格:她的底色是孩子气、冲动与固执,在此之上则浸染着自我轻视、自毁倾向与偏执。诚如主人格所评价的,是个十足的笨蛋。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性格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并讨论其是否具备合理性。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作者为女主设置了相对详细的前世背景。她在小学六年级就被查出心脏病,之后则长期卧病在床直至离世。对于魂穿题材,前世背景越详尽,其在小说情节中将会发挥的作用往往也越大。本作女主的背景,决定了她不会像部分读者所期待的那样成熟、理性——尽管她多次自诩为可靠的成年人。她的孩子气在文中多有体现,例如被诺兰发现偷吃时,第一反应是往他嘴里也塞一口;被达芮尔当作小女孩看待时,心中会暗自不满;被诺兰称赞可靠时感到既飘然又羞赧;偶尔还会冒出撒娇般的念头。第32章她和诺兰抢蜡烛打闹的戏码,不仅是发糖,更是其童心与固执的集中体现。本书大部分篇幅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文风整体冷静克制、遣词优雅,但却偶尔穿插口语化表达和冷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也恰好映衬着女主刻意自我压抑、强装大人的孩子心态。
女主另一个显著性格特质是冲动与情绪化。这或许是本性使然,也或许源于前世与今生早期的压抑。无论如何,她确实是个依赖直觉、行动快于深思的人。她在冲动之下做出的行为包括且不限于:贸然揭发黑巫师,导致故事偏离原轨;在遗迹边上,克莉缇亚跳崖后,鲁莽地追击眼球;在航海途中意识到身处原作事件时,不加深思便怂恿诺兰前去探险,甚至忽略了他的臂伤。有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女主内心戏里已经屡次出现过“好吧,我承认”这类事后找补的话语。
毫无疑问,即便拥有前世经历,女主本质上仍是个孩子。作为这种心理尚未成熟的存在,面对接连而至的危机,她不仅行为易出差错,性格也难免发生扭曲。扭曲的开始,是她意识到诺兰手臂残疾的那一章。彼时,距离她揭发黑巫师而导致剧情线巨变已过去一段时间,她在罗默恩城内享受了一番平静日常,甚至与原作主角的老师达芮尔搭上了线,前路可谓希望渐起。然而此时命运给了她当头一棒,这个世界的主角,一条手臂竟然已成残疾。我至今记得她当时的反应:眼前一黑、如坠冰窟、几乎无法正常行走与对话。实际上,诺兰左臂受伤之事,是没有处理熊尸而发生的意外,并非女主直接导致,但这仍被她归咎于自己最初的莽撞。希望之后的绝望,强烈而不容抗拒地扭曲了她的心理。她陷入自责,“一切都源于自己擅自干涉原作剧情”;她变得焦虑,开始急切寻求赎罪补过之法。至此,还仅限于心理层面的变化。紧接着,她经历了克莉缇亚的自毁、生命灵药被用在自己身上、黑巫师防不胜防的袭击等诸多事件与危机,其心态也越发敏感与偏执。尽管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一如既往的冷静,但她的行为却处处体现着心底的焦虑。 在船上,她如惊弓之鸟般戒备着周围的所有人,时不时打开眼内之眼观察,双眼几乎超负荷。习惯与心理的长期扭曲,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这种焦虑挣扎的状态,结合她作为第二人格与生俱来的边缘感与疏离感,最终演化为了对自我的轻视,表现为自贱与自毁倾向;同时,她对坚持原作剧情走向也变得异常偏执,试图抓住一切将剧情拌回正轨的机会。
讲了这么多,皆是在分析和论证女主的性格特征。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不都是缺点吗?这样莽撞害人,我喷她不是合情合理?诚然,这些特质皆是有待改善、成长之处,我并不反对各位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追读时体验到的焦急与憋屈。但我想说的是:对于敢于赋予主角负面特质并深入刻画的小说,我们或许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期待。记得曾在一本小说中读到过类似的话:那些时刻谨小慎微、步步为营、总能做出最优解的主角,往往是被作者鞭笞着、被迫做出这些行为而取悦读者的存在。换而言之,即是空壳一具。展现主角的负面特质,反而会使人物更加真实可感,同时,也能为情节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本文开头所写,本书为了给诺兰打造一场被遗忘的、与天降青梅的失败逃亡之旅,刻意突出了男女主的不成熟与无力感。此外,在后续正篇剧情中,这些性格特质想必也不会轻易消失,它们的存在也将为女主的成长、男女主的发糖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情节,提供更多戏剧张力与深入刻画的空间。出于这些因素考虑,我认为塑造一个带有性格缺陷的主角,其潜力是优于开局便展现出一个成熟优秀的形象的。
最后是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关于主角对于原作情报的运用问题,我认为本卷的处理大体合理。首先,文中不止一次强调过两点:其一,目前的剧情原作均属于诺兰的背景故事,包括狄雅在内的诸多人物与事件都是背景板;其二,许多设定原作并未详细描写,例如魔鬼、献祭魔法等。这些设定支撑了主角未能有效利用原作情报的合理性。而从情节角度看,主角对于原作情报的态度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初,她如多数人一样,想要利用信息优势改变BE走向,但却引发蝴蝶效应。之后,在村庄与罗默恩篇前期,她陷入了迟疑,这不仅是由于上次的教训,还因为与诺兰兄妹的朝夕相处让她难以做出阻止狄雅入学的行为。同时,剧情走向的彻底变动,也让她拿不准哪些情报仍是有效的。这一状态持续到她发现诺兰的手臂残疾。如前文所述,她开始陷入对原作走向的偏执。然而,彼时她的精神状态已不支持她有效利用原作情报:她必须利用夜间时间奔走、搜集情报,精力日渐减少;被黑巫师多次暗算后,精神高度紧绷,在航海途中直至听到加雷斯与诺兰的谈话才意识到身处原作事件。这种状态下,她对原作情节的偏执本质上是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这些情报仿佛成了救命稻草,只要抓住它们,就能让诺兰的左臂痊愈,让一切回归正轨。综上,我认为,无论从设定、情节还是性格逻辑来看,女主在本卷对于原作情报的处理方式都是可理解、具备合理性的。况且,读者对于此事的态度都存在分歧,有人希望女主不要老惦记她那原作走向,有的则希望她发挥先知优势。那么,又何苦用这点去苛责一个在厄运漩涡中挣扎的孩子呢?
关于两个人格的交流问题,的确存在一处硬伤,即在罗默恩篇,主角没有向克莉缇亚介绍达芮尔,最终闹了乌龙而落入黑巫师之手,进而触发遗迹内的一系列事件,我认为这是本书目前最大的BUG。其余部分则皆有一定的交代:从克莉缇亚意识到自己有第二人格之后、到遗迹事件发生前,女主是会写字条向她同步情报的。之后,文中虽未挑明,但克莉缇亚在自杀未果后显然变得更加沉默、本能地抗拒着与第二人格交流。此外,从情节上看,船上的事件集中发生在同一晚,落水后主角也不具备向主人格同步情报的物质条件与时机;上岸后在驿站看到冒险者协会的徽记,连续遭逢变故的女主其实已经慌了神,半夜便起身带着诺兰迅速离开,忘记写字条也可以理解;之后遇到艾兰迪尔家族人士,情节更是急转直下,也不必谈什么情报交流了。
以上内容,或许是个人看到太多喷女主的评论后的不吐不快吧,但更多的是表达对本书的欣赏与期待,否则也不至于写得这样细致。总之,我还是相当期待后续剧情的,期待作者在将第一卷结尾的一地鸡毛掀桌之后,要怎样在正篇剧情中利用这碟饺子醋。BLB如今情节与文笔兼具的书越发稀少,且看且珍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