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觉得无论网文还是文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好不好看吧。作者的创新重点好像在于欺骗读者,可是我觉得方向好像不对。作者首先应该让读者可以沉浸到故事里去,或者有什么惊奇的谜面吸引读者,谜底也应该与谜面一贯。
就目前来看,这本书节奏很散,如果读者找不到应该聚焦的点,那就算被作者骗了,也不会感受到什么。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样很有趣,但像我这样的就觉得不太有趣,也不新奇。
打个比方,一场大变活人的魔术,魔术师突然说,其实我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魔术师,而是谁谁谁,翻开这本书第几页第几段吧,你们会发现早有暗示啦!被我骗到了吧,哇哈哈哈哈!更厉害的是,在本书第几页第几段,又似乎有证据说明我不是那个谁谁谁,那么我到底是谁呢?
那么观众会一头雾水的说,呃,好吧,你成功骗到我们了,可是那有什么意思呢?我们感受不到欺骗的震撼感和必要性。只就这场魔术来说,你是谁根本是无关紧要的,我们是为了看大变活人或者其他精彩魔术而来的,我们看不出你的身份和这场魔术有什么联系,可以说,我们现在完全摸不清头脑了。
作者这么年轻就看过那么多书有这么多想法,已经比我强太多了,我在二十岁之前,基本就是纯动漫迷游戏迷而已,没什么大想法。
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加油!


对我来说倒是吸引度拉满。不过确实大多数人没那个阅读量,唉……到今天互联网喜欢读书的人已经成为边缘人了,这又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看法,林奕含带走了文学,呜呜呜[em:sfgirl:051]

回复@卢梦梨S 其实我很久以前总觉得自己喜欢意识流,后来发现意识流名著,我就没有一本看得下去的,我的喜欢是假喜欢,比如乔伊斯呀福克纳普鲁斯特的著作,我真不欣赏。我想我喜欢的只是运用了意识流技法的影视动画游戏之类吧

回复@卢梦梨S 其实这类要让我读下去,就是纯凭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这在翻译过来又很大丢失了,我觉得可能以后也没啥契机去读了[em:sfgirl:001]

回复@卢梦梨S 说点读书的闲话吧,博尔赫斯的著作,我也看不下去,不知道好看在哪,但是以后可能会再试着看看 看了下博尔赫斯的百度词条,他得过塞万提斯奖,其实我原以为我会很喜欢堂吉诃德,结果读了将近四百页,发现实在是难以忍受

回复@布鲁君 我觉得堂吉诃德上册只有很前面的部分很精彩。比如最著名的和风车开战,是在很前面的。后面几乎全在说,哪里碰到什么人,然后那个人就开始讲起自己的故事,意思和经过,基本等于后来的世情小说,没什么很特别的,当然写得不坏,但是远低于期待值。

回复@布鲁君 这些地方你跟我蛮像的,我尤利西斯能看完是因为自己脑补了,最后那一章无标点的我没看,有些技法我都是按自己的理解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