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的故事并不精彩,但精彩是由各种不精彩演绎而出的。”
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能令我如此喜爱。
这不是痴迷,不是不容他人质疑的固执,而是自内到外的欣赏。
跟随故事发展推动的世界观,以众多人物的命运交错,以时间节点的巧合重逢,构造了一场合乎常理,却别出心裁的演绎。
这便是独属于蒸朋式的浪漫。
远不止如此。
这一切的框架,是在一个沾染血污的底色中诞生的。
这决定了这个故事并不是一汪可被月光照耀的清泉。
这是不被认可而追求着平凡的人,与一位仿徨于理想中的天才的交织。
这是期盼着奇迹出现的命运裹挟者,跟上了一位想要亲手创造奇迹,击碎枷锁的人的故事。
这是亲身体会苦楚,但仍然向往童话之人的故事。
这便是独属于理想主义的浪漫。
当然,仍不止如此。
好的故事无需刻意留下深度,只需一份单纯的初衷。
好的故事无需空有其词的宣扬,只需一次娓娓道来的诉说。
好的故事无需虚情假意的塑造,只需一份坚持下去的韧性。
故事不需要完美无缺。
故事不需要光彩动人。
故事若能打动人心,那便有了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无论是故事本身...
“想在这个世上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还是叙述者本身。
这便是,一位作者的终极浪漫。
...
原本在看到书评的当天就打算回复,不过这篇书评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不想草草的回复,一拖再拖到了现在,所以这是一篇迟来的回复。 写作对于自己而言,坚持到现在已经不单单只是纯粹的兴趣爱好了。
回想当初因为看过各式各样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看得多了产生了想要自己创作的念头,所以决定动笔开始写故事。一开始创作的出发点是想写出一个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新的点子和新的想法,又改变过几次创作思路。
从写一个故事逐渐转变成了想要描绘出一个世界。这个幻想中的世界既不是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天堂,也不是到处充满悲剧的地狱,里面有着形形色色的角色,他们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立场和人生目标,然后通过描绘他们在故事当中的经历,他们的所见所闻,一点一点的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几乎大部分有名字的角色我都会在设计这个角色初登场的时候思考给他们编织出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线。用肉麻点的话来说,就是我把自己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当成了我自己的孩子,不是单纯为了剧情服务用完就抛弃的工具人。
虽然也存在偏爱个别角色的情况,不同角色登场的次数、故事线的长短各有不同,但只要是有名字的角色绝对不会是工具人的待遇。
另外要说写小说对自己而言其它的意义,这也算是我人生当中少数自己喜欢、自己选择、自己坚持下来的事物。虽说不能靠这个来维持生计,但也不能说不能赚钱的事情就没有价值,就算没有物质上的收获,每次完成一个篇章的故事也能带给我不少精神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