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这部作品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痕的,并非宏大的阴谋,而是那位总在冷静计算金钱的死灵术士——阿尔斯。她的行为,尤其是对酬劳近乎执拗的关注,初看令人不解,甚至略带市侩。但作者通过一段精心穿插的往事——阿尔斯父亲格林的病痛与离世——赋予了她的“索求”以沉甸甸的分量和令人心碎的真实感。
阿尔斯对金钱的执着,植根于一段浸透苦涩的童年。她的父亲,格林,身患重病(癌症)。维系生命的特殊药水价格高昂,每一瓶都如同抽走这个贫困家庭的一根支柱。年幼的阿尔斯是这场漫长消耗战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她目睹了家当一件件变卖,感受到了尊严在贫穷和绝望面前的剥落,更刻骨铭心地记住了金钱与父亲生命之间那脆弱而残酷的联系。对她而言,金钱首先是生存的必需,是抵抗死神脚步最直接的武器。这份因匮乏而生的焦灼,早已化为她的生存本能。
然而,作者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没有让阿尔斯停留在对金钱功能的简单认知上。父亲最终的病逝,成了压倒性的终局。即使付出了家庭所能付出的一切,即使阿尔斯后来甚至不惜踏入禁忌的死灵术领域去换取金钱,父亲的生命依然未能被赎回。这场深刻的失败,让阿尔斯对金钱产生了复杂的双重认知:一方面,它依然是活下去的保障;另一方面,它也成了无力的永恒印记——提醒她有些东西,无论付出多少,终将失去。她每一次的讨价还价,每一次对酬劳的精确要求,既是对未来风险的物质储备,又何尝不是对这种无力感的一种反向宣示?那看似精明的表面下,藏着幼年时未能抓住父亲生命的遗憾。
在阿尔斯与勇者莱茵的关系中,金钱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反复强调雇佣关系,用明确的金额划定界限。这不仅仅是职业习惯,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高墙。当她借助圣女的躯体和记忆行走、不可避免地与莱茵共享情感与秘密时,金钱构筑的契约成为她确认自我独立性、抵抗被圣女身份彻底覆盖的一道堤坝。特别是在她自身的存在状态模糊不定之时(灵魂附着于他人之尸),掌控金钱的流向几乎成了她把握自身主体性和行动方向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金钱,在这里成为了维系自我认同的微妙纽带。
作者成功地将“金钱”这一元素赋予了远超其物质意义的文学重量。通过阿尔斯的视角和行为,他并非探讨金钱的罪恶,而是揭示了它如何在个体的命运长河中成为生存的刻度、无力的伤痕以及自我防卫的工具。阿尔斯每一次伸手说出“加钱”,都不再是一个角色的经济诉求,而是向读者无声诉说着一个关于守护、失去、挣扎求存的生命故事。这种将人物深层心理、创伤记忆与现实行为无缝融合的笔力,使得阿尔斯这个角色跃然纸上,成为作品中最具说服力、最能触动心灵的灵魂之一。
正是这种挖掘日常行为(如索要报酬)背后复杂人性根基的能力,彰显了作者的卓越洞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阿尔斯让读者在奇幻的幕布下,触摸到了最真实、最坚韧也最令人心疼的生存脉动。这份文学创造,值得由衷的赞赏。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临床看见过太多太多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更多的是因为怕看病花钱,有身体不适忍着直到病倒了才选择就医,殊不知这样反倒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了这些实践,真的能很深刻的感悟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