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人在阿富汗刚下飞机(bushi)
首先恭喜作者,终于是写完了少女乐队的第一卷,此前就受到邀请对此书做出评论一直拖到了现在也是比较抱歉。《赤岩少女乐队》对比起许多我之前评论过的作品并不能称作一部优秀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并不值得评价。夸奖的话大家都爱听,但到了比较尖锐的问题上时,我们又很难下咽。可我认为比起一昧的去夸奖一部作品,不如就事论事的讨论它的优缺点,这样来说我认为也是对于一个作者最大的尊重。《赤岩少女乐队》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与大多数作品所面临的问题都很相似,就是讲一个故事,和讲明白一个故事。如若作为读者在阅读一篇故事时,反复无常的被一些跑题一样的细节所打断,是否能够被称作个人风格,还是说只是作者过于庞大的自我感觉并不是太难界定。在故事中,突如其来的场景描写以及角色突如其来的没有太多意义的对话,都让故事有了许多不必要的空洞。角色到底该何去何从,我到底该面对什么,悬浮在空中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明显反倒是越来越模糊。而与此同时,对于画面的,不够精确的描写更是让这种模糊感变成了类似流水账的东西。小明在房间里看见了桌子、凳子、椅子、书架、电脑、一类没有太多价值的场景描写,只会让故事变得无聊,而非凸显角色。角色于画面,画面于角色,如果说一个场景不能汇聚成一条线,那么是不是把多余的东西都擦掉反而能更加衬托主体?而我之所以要说道这些,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共同构筑出了一个对于叙事的忽略。这种对于叙事的忽略体现到了整体上就是让故事的部分桥段变得非常枯燥乏味,虽说在文学作品中常有此类或难以理解或有些枯燥的桥段,但只要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其作者对文字进行的缩减和戏剧化。并不是说不能有缓慢的叙事,而是说如何在缓慢的节奏中创造出戏剧我认为才是《赤岩少女乐队》最需要找到的。
不过说来,《赤岩少女乐队》的故事并不算难以理解,这里就不做剧透了。个别瞬间的情感爆发也一样是能够让人共情、为之动容的。但这些个别瞬间的共情或者情感连接还是太过单薄、单一,无法堆积起来成为一座山或者一些连续的画面,去组成一篇完整的故事。一切都在一个普通却又不够平静的环境打转,即便向前也是走三步退两步,像是忘记了故事还没有讲完一样的开始絮絮叨叨。如果这是作者刻意为之,那未免也太过于实验性了吧?
不过,作为总结,我依旧不打算把《赤岩少女乐队》归类为一部糟糕的作品,这其中当然不乏我对于作者的鼓励,但更多的是它的确让我看到了一个作者的冲动与热爱。作为读者我能够很清晰的在上述我所说的,情感爆发的桥段中感受到作者所投入的情绪已经创作热情。虽然在文字创作已经便宜到了一条狗都可以码上几个字的当下,创作热情可能并不能当饭吃,但每一位伟大的作者一定都是从那最原初的创作热情扬帆起航的。希望这篇的评论对你有帮助。
谜之面包~
[em:sfgirl:002]好的喵,加油的喵
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