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再读,实际上自第一次读完后,零零散散的又读了很多遍,也写了一篇读后感。
顺便声明一下,咱写的上一篇读后感实际上有非常多自相矛盾的问题,是我在当时的信息局限性下交出的不算好的答卷。
这次从头完整读完,也对世界观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打算再写一篇读后感。
一
我是从《番外:在雪落之前》开始读这本书的。
第一眼,我就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地打动了。难以言表的、如梦似幻的文字,伴着散文般的叙事风格,我仿佛真正看到了那绵软的雪地,还有莉莉刚刚走过的雪地上的脚印。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文字,还是在第一次读到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那个晚自习。现在来看,《秋天的怀念》实际上很短,并没有多少文字,但在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我似乎从如梦似幻的文字里看到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我好像真正看到了窗外一片片随风飘动的树叶...
初读《在雪落之前》时,我也有这样的感受。短短几千文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读了两三天,读完之后,好似也没有记住什么,好似只是细腻的文字从脑中滑过了。只是记得有那么一片雪地,只是记得我好像见证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又好像忘记了什么。
再读《在雪落之前》的时候,由于已经了解了雪诺和莉莉的故事,自然对文字描绘的场景有了不同的认识。我这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悲剧的结尾的前传。戛然而止的结尾,看似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但实际上——
莫名有一种深深的懊悔,不知在懊悔什么。
但这没有关系,书才刚刚开始,还一眼翻不到头。然后,我终于读到了第0章,《奶茶与咖啡》。
二
“‘你有没有想过,就是每个人最终离开这个世界后,会遇到什么么。’”
死后穿越无疑是异世界小说的经典片场了,说实话,这句话真对我后面对全书世界观的理解和推测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作为全书的第一句话,还聊的是这么“哲学”的话题,我下意识地认为她是类似“神”一样的存在,而神所说的,一定是作者对世界观的准确描述。
至于这句话背后隐藏的信息到底是什么,这点我们稍后再提。
“‘要说一开始是奶茶也没错了,不过既然被装在咖啡杯里了,那迟早也会像这样慢慢变成咖啡呢。’”
这句话很抽象,我下意识认为它是什么关键词句,“奶茶”“咖啡”大概是指代了某个具体的事物。这句伏笔很快会回收,我们稍后再提。
总的来说,我对第0章的感觉就像是“埋了几十万字”的伏笔,它在全书世界观中很重要。其模棱两可的描述,又让它在读到不同阶段时,能品出不同的意思。很有意思。
三
大狗可爱捏(
这章首次提到了“莉拉缇娅”这个名字。虽然爱莎否认了它,但首次读到这里时,我认为“爱莎”和“莉拉缇娅”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爱莎对自己认识的偏差——等等...
我想起了第0章那段关于“牛奶与咖啡”的描述。
如果配合一开始“死后穿越”的假设,一下基本世界观就明朗了——“爱莎”就是牛奶,而“莉拉缇娅”就是咖啡。
这几个论点的相互佐证,更加坚定了我对本书世界观的猜想——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圈套。
于是,我初读时的世界观理解就慢慢的越来越偏。
…
好像说太多世界观的事了(
这章的文笔也是相当优秀,可惜我写不出多好的文字,自然也难以品鉴。就摘一句话当做结尾吧。
“爱莎微微仰起脑袋,看向大狗白色的毛皮,而蔚蓝色天空的一角正映入眼帘。”
四
“(爱莎在途中得知了它叫克莱因)”
这可能是全书唯一一处依靠括号补充背景信息(?存疑
这种手法常见在比较稚嫩的作者身上,而当时的我并没有看灯灯之前的作品,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扮猪吃老虎((
这句话无疑更加提高了我对之前世界观假设的信心。
我以为我在第二层,而我把作者只想成了第一层,实际上,她在第五层。
第二章的整体风格偏日常,也有很多有趣的包袱。
《洛伦大陆旅行和美食图鉴》这种类似金唱片的东西会出现在桌子上本来会很奇怪,但作者巧妙的用爱莎的心理活动立刻打消了读者的疑惑:
“[感情那个女孩是看到一半忍不住去旅行了。]”
一切恰到好处,只当是爱莎运气好罢了。
五
怎么突然变成章节总结了(
下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在第五章。第五章中,作者第二次使用了一段纯对话的文字——第一次是在第0章开头。
我认为这段的设计很像《三体3》中有时会出现的《时间之外的往事》,第一次读时,往往意识不到它在讲述什么,直到读完结尾,再次阅读时,才能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这无疑是很高明的设计,巧妙的隐藏了信息。我第一次阅读时,只当是如爱莎所说,“一场梦”,一个完全影响不到主线的小插曲。
再读这段话时,我发现它实际上是对“须臾的永恒”的讨论。
截止目前,我推测它是安若澪和莉拉缇娅的对话。我还无法证明这一点,但这个假设有利于接下来的推测。
“‘才不需要你说谢谢呢,而且我肯定能一直记住的,我认识你的这段时光,而且——我也会一直记住你的。’”
这句话给爱莎的存在提供了证明基础,结合第175章零的描述,可以进一步佐证。
回到初读时的心态,我仍享受着轻松的日常,大脑选择性忘记了这段话。
六
“‘但是为什么发了那么多糖的、我都以为是女主CP的那个女孩子忽然就没了啊,我都被刀傻了。’”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又是一段纯对话的描述,不过这次我没能推断出对话的双方是谁。
初读到这里,和上段纯对话一样,只以为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调侃,根本没料到会和主线有关系。
这句话所指的目标,我们稍后再提。和第0章那段一样,也是一个跨越几十万字的伏笔。精妙的设计。
“因为现实中也并没有简简单单发生的奇迹。”
这似乎暗示了安若澪的结局,因为它实际上和之前的“死后穿越”假设相悖。我初读时依然没有意识到这点,只是沉浸在轻松的日常中。
总的来说,这段纯对话很像是一个“只有看过整本书的人才能看懂的剧透”。这让我想起了B站不少对卷积的讲解,等我理解了卷积,我才能看懂那些讲解(笑)。
第五章后半段有大量的爱莎心理活动。“看似”是为了补充神族语的背景故事,但我初读时忽略它实际上是爱莎的心理活动这一点。
也就是说,这段爱莎的猜想很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这点我们还是留到第175章一起说。
这又是一个精妙的设计,巧妙的利用了读者往往无条件信任那些看似是客观描述的文字,却忽视了前提条件。
七
“至少这一次她没有欠下再见。”
不知道怎么把解读写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倾向于这句话是一个上帝视角的描述,而不是爱莎的所想。
如果是这样,那它又是一个“只有看完书才能理解”的剧透。这点,我们留到第227章再讲。
八
第九章标题是nacreous snowmelt,珍珠状融雪。
山茶花也有一首同名歌曲,虽然不知道有什么联系,但是先记上吧。
九
“‘不不,准确来说,夏对立牌的“镜”出现时间要晚于夏光牌,至于这个怎么理解,就看你们的了。’”
我还没有成功解读这句话,但是目前关于arcaea牌的故事似乎还在继续,我们可能得等灯灯完成这个故事才能准确解读。
十
第十四章“一段的落幕”下的吐槽
“感觉还好吧,非常的平淡,没有什么波澜,很放松的感觉,应该是个不错的深夜读物。”
大的还在后面(
第一卷主要是埋了一些很重要的伏笔,包含着作者对全书世界观的理解。它们或许初读根本无法察觉,但再读时绝对能把你吓一跳。
卷一·FIN
1
接下来的一段故事会比较轻松,没有什么可解读的。那就摘点我喜欢的片段吧。
“ 可惜再真诚也打动不了‘铁石心肠’的爱莎。
‘唔,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爱莎双手环胸,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看起来能打动。”
“ [只是这一点的好奇在巨大的羞耻面前完全不值一提!我爱莎就算是跳下去,死外面,都绝对不会碰它们一下的——]
虽然到最后还是答应了。”
爱莎可爱捏(
不过“跳下去,死外面”嘛...我更倾向于只是玩了真香的梗...一定是吧!
2
第20章
“爱莎轻轻点点头,虽然她潜意识里总是觉得‘要是能帮到这个精灵更多就好了’,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初读到这里时,我很自然的与一开始“死后穿越”的假设联想起来,配合第0章“牛奶与咖啡的比喻”,这是我当时对这段话的解释。
因为爱莎被装到了莉拉缇娅杯里,而“既然被装到咖啡杯里”,那迟早也会“像这样慢慢变成咖啡呢”。
第25章
小小的提及了爱莎的“生前”——以较为轻松的形式。不过相比这一点“背景故事”,还是贴贴更吸引人(
橘势大好!
第30章
“‘也算是喜欢吧?’爱莎稍微思考了一小会,‘不过……我最想要的花还是湛蓝色的玫瑰啦。’”
不知道为什么,爱莎非常喜欢“湛蓝色的玫瑰”,就如同她湛蓝色的眼眸和湛蓝色的真理之泉一样。湛蓝色的玫瑰——“艾蕾汐娅”也是一个贯穿全书的线索。这点,我们第159章再提。
3
“ ‘我……我以为……再、再也见不到你了。’
“ [坏了。]
“ 终于意识到这什么情况的爱莎在心里暗暗说着不妙”
初读到这里时,我理所当然的想到了莉拉缇娅——依照之前的假设,爱莎是“转世”到了莉拉缇娅的身体里。再加上小海神看起来比较“小”,所以我只当是爱莎遇到了莉拉曾经的朋友。
我没有料到的是,这份“曾经”所承载的重量,将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4
“如果爱莎以后将要写传记的话——干脆叫做《小小神明招招摇摇的异世界旅记》——绝对不会记下刚刚发生的屈辱的事情。”
*真奇怪,初读时怎么没注意到这段呢?
这也是一种经典的“自指”,给作者一种打破次元的感觉。
但我还是倾向于整书是一种Essar角度的、上帝视角的叙述,而不是爱莎的回忆录。
5
“ …
“ 仿佛沉入深海、包绕身体的水压与浅浅的窒息感。
“ 在“诺瓦”消失后,繁星就被创造出来并注视着大地,过去如此,未来也将一直如此。而此时的星空仿佛也将沉下海面,微弱的光芒散开成模糊的一片,直到再也难清晰看见。”
好像是和第一卷类似的“抽象”小片段。
初读时我好像没怎么注意这一段,也许是注意力都放在前面的贴贴上了(不是
“仿佛沉入深海的窒息感”,这有点像最后爱莎与安林相认的那段。具体的解读,我们稍后再提。
另外,“‘诺瓦’消失后”也不仅可以被解释为日落,我想它也能被解释为百年之前的那场浩劫——那个“诺瓦熄灭之后”的世界。这点,我们稍后再提。
6
第53章
“‘安若澪。’爱莎轻声说道。”
首次出现安若澪。
第57章
“ …
“ 银发女孩的手上稍稍用力,这一堵白色的墙便轰然倒塌,与此同时跌落的还有苍白的天花板。
“ …”
这章很重要,这个场景很像第254章“世界尽头的苍蓝之花”。显然我不能把整个章节摘下来,但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对整个世界观的构造有重大意义。这点,我们后面再讲。
*感觉Essar已经埋了好多伏笔了哦,就像是一直在GL11.pushMatrix但从不popMatrix一样,要把栈顶爆了(什
*但这没有关系——很快,一切伏笔都会展开,向我们展露世界观真实的一角。
7
间章 金丝雀与鱼
初读到这里时,就像《在雪落之前》一样,这章让我得以在长久的贴贴中缓过神来。
“雪诺”和“莉莉”再度出现,不过这次的场景更加接近现实。
故事中的“金丝雀”和“鱼”显然是有现实中的映射的——我想是雪诺和莉莉。
至于雪诺为什么被“关在笼子里”,而莉莉又为什么远离大海——这点,接下来的世界石篇和未来的梦境篇都将一一揭晓。
雪诺和莉莉,是爱莎旅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爱莎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倾向于莉拉缇娅,就像第0章中那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一样:与爱莎对话的“她”显然早已预料到什么,而此时,这个“她”是否是莉拉缇娅,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8
“感觉艾尔芙妮娅的街道好安静呢。”
“爱莎和希律刚从一家名为‘空之色’的甜品店里走出来,”
☝🤓因为路边的甜品店整体很像一个小箱子,所以“名为‘空之色’的甜品店”就简称为“空之箱”吧。
[为什么要演奏空之箱…]
嘻嘻,不过说起来,灯酱写下这章的时候应该还没有GBC(
“ 爱莎将巧克力螺的尖端撕下,稍微蘸了蘸粗的那头所盛满的巧克力酱后就送入了口中。”
这段是《幸运星》的捏他,好像也是我对幸运星最深刻的印象——说起这部番,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巧克力螺而不是OP。
说起来,我似乎已经忘记了《幸运星》最后是讨论出是怎么吃好(
9
“爱莎又将小册子从希律手中‘抢了回来’,湛蓝色的双瞳仔细盯着其上的那串名字——雪诺·艾蕾汐斯。”
本书第一个如梦似幻的篇章——世界石篇,就要开始了。
我发现小神明这本书比较晚,所以这篇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感觉非常好。
“——她从来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我一直希望我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
“她知道她们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
雪诺如实想到。
10
“ 至于她自己,只是一名叫做‘爱莎’的普通女孩。这个名字是崭新的,也没有什么需要背负着的东西,就连他在获得这个名字以前的记忆,其实一直都显得遥远而模糊不清。”
…
11
“‘好久不见,我是汐月。’”
结合后文来看,初读时我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只是当做像前文的小海神一样,把爱莎错认成了莉拉缇娅。
再读时,我便能注意到其中的疑点:
“好久不见”表明汐月是认识爱莎或莉拉缇娅的,但“我是汐月”显然不是一个常见的、会对老友说的话。
前文提到学院长“活了一千多年”,一个可能的猜测是汐月类似第0章同样对爱莎说“好久不见”的零,汐月也对爱莎的存在心知肚明。这同样能够解释开学典礼上“为什么学院长注视着爱莎”。
再读到这里时,我认为汐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与爱莎息息相关。但我初读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接下来的读后感里,我会继续注意“汐月”的信息,但“汐月”的完整故事,我可能要等到再再读本书时才能发觉并理解。
“‘居然用这么生分的称呼吾辈么——’”
汉字的序顺不影响阅读(笑)。
不同于第0章的“会遇到什么么”,这句话为了避免“用称呼称呼吾辈”吞掉了一个“称呼”。不知道是灯酱的潜意识吃了,还是因第0章读者的吐槽而做的改变。
12
“‘安若琳小朋友,安若琳小朋友,听到广播后请……’”
我们不得而知爱莎是如何记起这件事的。如果认为爱莎记起的内容没有错误,也许是安若琳告诉莉拉缇娅的?结合后文零口中的“莉拉缇娅与安若琳的故事”,我的猜测很可能是正确的。但这段记忆的真伪则不得而知。
虽然这句话应该留到后文再说,但我也怕忘了——从书中的文字所看到的安若琳,已经是经过非常多次失真后的信息。这很有可能是经历过多次理想化、情绪化、简单化修改的信息,并不能用来推断安若琳的故事。
在理解并分析本书时,能信赖的和不能信赖的信息的界限似乎相当模糊,所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并不能确保我的解读是正确的——可能作者也不行。
不严谨的说,人的意识是离散的,而《小小神明》灯酱经历数年至今还未写成的小说。因此,写成文字后,文字所表达的故事可能已经与作者最开始想表达的相距甚远,恐怕只有全知全能的、虚构的神才能真正解读。
13
“‘辛苦了……’
“…
“听见这句话,汐月将视线落在这名银发女孩身上,她稍稍抬起唇瓣,犹豫许久后却又将之闭起,然后缓慢的摇摇头。”
莉拉缇娅与汐月,应该还有很多沉重的过往,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这段故事应该在“人物卷、终末世界的苍蓝之花”里揭晓,也就是说,我们还得静待灯灯更新。
如果灯酱更完了人物卷,咱应该还会写一篇读后感聊聊汐月和莉拉缇娅的故事。
“‘你有收到那枚世界石吧?’”
嗅到了命运论的气息(什
考虑到南北极星号与艾尔芙妮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个看似偶然的“重复的号牌”背后也许是一个跨越百年的约定。
这么看,那位与爱莎号牌重复的“西王国公主”也许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我初读时没有注意到,只能和汐月一样,以后注意一点了。
14
“这些显然是汐月对‘莉拉缇娅’所怀抱的情感,然后汐月显然明白爱莎与前者的区别——这种矛盾的心理,爱莎有点搞不懂。”
结合后文来看,爱莎与莉拉缇娅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
甚至说,就连“牛奶与咖啡”中,谁是牛奶,谁又慢慢变成了咖啡似乎也变得很难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这点我们还是等到后面再详细说。
## “莉莉”
唔..放置了快一个月..
上次集中写读后感,好像还是在过年时,年后就没怎么碰了。
突然又开始怀念过年了..今年只回去待了算上来回远不到一个星期,转瞬间就过完了——就像根本没回去一样。一想到爷爷奶奶的样子,和那回忆堆砌而成的电视机,多少还是很惆怅。
我还记得买年货时乐事出了一个鞭炮样式的薯片..不过除夕拆开发现原来只是几桶普通薯片加了个外壳,当时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走亲访友时,就在大人互相吹水时,戴着个耳机,端着个手机看小神明。然后在各个房间来回走,一边品一边写读后感..
我总是怀念过去并冠以美好,即使过年上坟时、睡觉感冒时曾也希望赶紧过完年回来呢。“怀念”总是建立在“回不去的过去”的基础上的,也许用来复盘所谓的过去会有失偏颇吧。
——“但这没有关系。”
说回小神明,因为有时偶尔翻翻的缘故,加上读后感放置了那么久也没标章节,其实已经找不到上次看到哪里了((
于是找了个接近的,让我们从第2卷71,章开始——
“莉莉”。
“‘唔姆唔姆,很好听的名字哦。’”
按照我的阅读顺序,这是一次跨越几十万字的“伏笔回收”——从“番外 在雪落之前”埋下的伏笔。
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初读时只是觉得“莉莉”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好像是不能忘记的人”。
这章应该是主线第一次涉及莉莉,作为莉莉的首次出场,她几乎是半只脚踏入苍白空间了,若是爱莎晚一会发现她,也许爱莎之后的几个重大决定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x)
爱莎在这一章展现了一个新“现象”——莉莉因为爱莎的接触,主动“抽”走了爱莎的魔力。这有点类似之前(之后?)爱莎透过玻璃杯间接尝到了希律的魔力,这表明魔力是会自然发生转移的,但用“抽”形容的、能被爱莎显著发觉的情况还是头一次见。
我不清楚关于魔族低魔力和这段中的魔力转移,灯酱是否参考了植物渗透压的概念?这一章中,我猜测是由于莉莉由于进入特殊环境导致的极度魔力匮乏,所以才会发生这种罕见的现象。
本章的末尾,还引入了莉莉与雪莉的关系,这也将是整本小说的一个重要线索人物——同样“在雪落之前”里也能模糊地看出莉莉与雪莉之间的关系。初读时的感觉,同样是“不能忘记的人”。
几十万字后的梦境篇中,莉莉将以不同姿态出场,所以如果想要在莉莉身上取得新的理解或感受,请务必记住接下来的故事。
## 过去与“过去”
“‘小诺,又去空之色了。’”
再读时看到这里感觉“空之色”也是在哪里见过的、不能忘记的东西…但是真的忘了,在可能的出处找了一下没找到..以后再补吧。TODO
本章前半段是一份插叙,补充了莉莉与雪诺在爱莎到来之前的故事。不难看出,是“在雪落之前”更早之前的事。如果说那篇番外明里暗里地展现了莉莉与雪诺深深的感情与羁绊,那这段无疑是一个前传、一份金丝雀努力向阳飞行的故事。
“‘是,是在西国的森林……小诺救了我,之后,一起来了艾尔芙妮娅。’”
正如爱莎所说,莉莉的经历与爱莎“某种程度上有些相似”。爱莎此生先后遇见了“零”“希律”等等对爱莎非常重要的人,然后与交心的朋友来到了艾尔芙妮娅,现在,又与有类似经历的莉莉相遇。
但也正如爱莎所说,“她只是途径这里的旅行家”,而对于莉莉来说,这份只到南国的拷贝中的艾尔芙妮娅,就是莉莉所拥有的一切。
她们不会走向同样的未来,只是两条垂线此生一回的相交而已。
但她们将拯救彼此。
---------
第一段小结
果然重读一整本书,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还是远比我想的难(
好像是2024年12月开始边读边写的,时间跨度相当长——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写,边读边写要比读慢好多好多…过年之后就很少写了,很长一段其实都是过年间没什么事干时写下的。
那…读后感就要告一段落了…咱要去继续追读《奇迹与魔法》了,而《小小神明》就要先放一会啦……等下次拾起来时,我也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吧。
到那时候,我在继续写完这篇读后感…也许我会忘掉很多之前埋下的线索,也许“等到之后再提”的约定永远无法兑现……
——但这没有关系。
[sfem:12:536][sfem:12:536][sfem:12:536][sfem:12:536]
其实严格来说,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尝试用心地写下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的主题和结尾在最开始就已经完全想好了,不过后记里自己也把想说的话都差不多说了。而我自己……确实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了很多在文字上很稚嫩的地方(一直说着喜欢写东西,但其实到现在好像零零散散也就写了100万字)
巧克力螺那里确实是Neta幸运星,不过忽然想写巧克力螺其实是因为邦邦里的里美很喜欢吃这个,邦邦作为我入坑的音游,我对这个角色很有印象()
看见这样用心的分析,我也回想起自己那些时候琢磨着各种“伏笔”的时候,虽然未必写的很好,但也期待着被人看出来 现在看见这些真的蛮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