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所言,渊璃实际上是在回避士道的情感,那么我之前所论述的渊璃还爱着士道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剩下的可能性也就只有一个,渊璃她不爱士道,她一直始终如一的爱着狂三。但我发现,无论我怎么解释渊璃的情感,对于结局来说,总会有瑕疵。
如果我们说渊璃喜欢士道,这种论述的合理的地方在于士道为渊璃付出了那么多渊璃喜欢上士道是理所应当的,问题在于渊璃在喜欢士道的情况下选择与狂三在一起,这无疑对狂三与渊璃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对于士道来说则是更大的伤害,我们甚至不能说渊璃对士道是一种家人式的情感,因为这同样无法解释渊璃为什么不向士道表达最基本的感谢。如果我们说渊璃喜欢狂三而不喜欢士道呢?问题在于,士道即使为渊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甚至在小世界里渊璃都跟他告白了,结果成功将渊璃救出来之后,渊璃立马就回心变意,马上投入了狂三的怀抱,连曾经在小世界中许下来世要嫁给他的诺言都忘了,我实在想不通,狂三到底是凭什么能让渊璃为她如此痴狂?且这样的结果也很难让人接受,这样一看,渊璃对狂三和士道的情感解释似乎进入了死胡同,但是还有一点可以假设,如果渊璃是个纯正的女同性恋,而且十分高傲呢,诶!一切都可以解释了,正因为她是女同,所以纵使士道为其付出的再多,渊璃永远不会对他产生爱情,也正是因为他是女同,所以她会坚定不移的爱着狂三与狂三在一起你侬我侬,同时正因为她的高傲,所以她不接受自己是被拯救者,不接受自己需要别人的守护,更不接受自己要因此向别人道谢,所以她不会向士道道谢,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说得通了,但问题又来了,小世界的渊璃不是这样的。根据书中的描写,小世界的渊璃一不是同性恋,二不是高傲之人。对于他的保护,她十分乐于接受。而且如果渊璃真的是这样,那也太恶心了吧,这样一看,如果再解释,那么又只有现实的渊璃和小世界的渊璃完完全全是两个从根本上完全不同的人这一种存在的可能,而后在根据此来解释渊璃对士道行为的逻辑,就目前来看,这样的解释反而是最合理的了。
但我们能否在小说的情节框架内论证的可能性呢?当然是可以的,从书中的情节来看,小世界中的渊璃显然与现实中的渊璃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或者说,小世界中的渊璃是未前往约战世界渊璃的形象,而且显然,小世界中的渊璃并不知道另一个渊璃的存在,所以在事实上,二人的确可以视作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设定,自渊璃来到约战世界以后,其本源便与世界树连接在了一起,而世界树长期受到深渊的侵蚀,渊璃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性格方面表现的很明显,而书中同样说了渊璃性格与刚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剧情的后期深渊被毁灭了,其对世界树和渊璃的影响也应当消失了才对,但显然深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纵使已经消失,但长期受此影响的性格却不会立即转变过来,因为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其转变的部也逐渐渗入到了渊璃本来的性格之中,难以改变,所以从性格来看,小世界中的渊璃和现实的渊璃也完全可以看作两个人。
而我们一旦确认小世界渊璃和现实渊璃的各自独立性之后,现实世界渊璃所作所为,便都可以解释了,渊璃通过嗫告篇秩了解到了世道所做的一切,纵使这一切是通过影像呈现在渊璃的脑海中,但无论如何,这对于渊璃来说只不过是看了一场身临其境的电影罢了,其中主角士道,女主角则是一位长得与她很像的人罢了,所谓的好感,也只不过是对电影中人的那种奋不顾身以及付出巨大的一时的感动罢了,回归到现实之后,渊璃依然保持着对士道的一定好感,但这仍类似于对某一虚拟人物的喜欢,而这种情感又足以引发剧情中渊璃吃醋的情节,但这依然没有影响到渊璃和对狂三的情感,关于这点可以从渊璃回来之后,那天晚上双方的互相索取看出。而且在本书剧情中,渊璃本来是忘了这段记忆的,所以在她心里,她仍然认为自己是喜欢狂三的,纵使通过二亚的天使了解到了一切,但这通过一切是建立起来的情感始终是虚浮的,因为这不是她实践得来的记忆,而是通过天使强行输入的记忆,纵使渊璃再身临其境,渊璃对这一切始终缺乏实感,她会受其影响,但不会长久,当疯狂与感性消退,认识到这一切的渊璃,自然不会与士道在一起。
而渊璃也恐怕认识到自己与小世界中的渊璃并非同一人,渊璃也知道自己与那个人之间无论是性格还是人生经历都有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渊璃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士道所喜欢的究竟是小世界的渊璃,还是现实中的渊璃?这很难判定,但毫无疑问,真正与士道度过小世界的腥风血雨的是小世界的渊璃而非她,自然而然的,她会偏向于士道是喜欢小世界的渊璃,而正是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渊璃对士道的救命之恩的感触也会淡泊很多,原因就在于渊璃可能认为士道实际上拯救的是小世界的渊璃,而非自己,再加上真正意义上拯救渊璃的其实是她师尊留下来的玉佩,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渊璃对士道的情感便会淡泊很多,自然也不会对其有什么行动,只不过这一过程的显现具有滞后性,所以才会造成剧情中渊璃不干不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