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现在的视角回顾那个时代,有些人会想着“啊,是啊,那个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有些人会想着“那个时代原来是这样的啊”,我就属于后者那一类。而这,就说明了作者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朴质真实的语言。并没有着重、刻意去表达情感,而情感却已经渗入指尖……
朴素的言语、细腻的笔触,文字跃然于纸上变得可视化。文字砌成一座座建筑,展现那个时代的面貌,习惯于当下时代的便利或许就很难想象(回想)那一个时代的种种。时间一刻不停地在流逝着,踏在时间上行走的人们自然也是。2009,到现在2024,时间在流逝、事物在更替、人们在变化,似乎没什么东西是被定格的,就连多年前拍的胶卷也在记忆和时间的滤镜下渐渐泛黄。而这本小说,用文字刻画那个时代,我们才(再)感受那个时代。
日常,朴素无华的两个字,却承载了多彩的意义。文中的人物的言谈举止,总能想起自己生活里的“你、我、他(她)”多多少少都有这些影子,或捧腹大笑、或掩面而泣、或心无波澜、或愤慨不满、或****,他们是形形色色的每个人,又或是每个人的形形色色。文字成了他们的脚步,就像曾经的“那个人”一样出现、陪伴、离去。记忆是一本相册,总会有空位却总是在替换里面的画面,抽出的画片不会消去,就只是在脚边等着哪一天再装进册中。
对那些千篇一律的轻小说、网文早已厌烦,用贫瘠的想象去描绘从未经历过的自以为是的富贵生活,长此以往却对生活没了概念。这本小说的可贵在于真实的生活描写,读起来回忆起了许多往事,或许不是2009年,却总也有如出一辙的地方让人拾起脚边纷纷的画片,抚摸着、回忆着、玩笑着、感叹着;小说里描写的是日常,没有那些网文里的流水线似的条条框框的套路,读的时候或许猜不到下一步会是什么。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日常,不是延伸的线而是如行走在旷野上的没有定数,这才让“日常”文展现出不同于“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一面;无需苦心经营,只需要一点鲜少被人注意到的细小的日常琐屑,他也能给你娓娓道来。
我通过这本书拾起了很多画片,有童年孩童间嬉笑打闹,有大街小巷里穿行而过的人们,还有当时还能自由自在笑出来的自己的模样。或许有些回忆是书里未曾描写过的,但它推了我一把,沿着这条线去路过、去寻找、去摸索,把画片寻回载册,再用童年里的那棵太阳下翠绿的树下零落的树叶和孩童旁的花朵在夜灯下装点相册,揣摩着,呢喃着:“朝花夕拾……只道当时是寻常……”
缅怀过去,或许是刻舟求剑,但也无可厚非。缅怀并不等同沉沦,记忆不会也不能让人故步自封,只会让人坚定自己前进。没有记忆的我也确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前进不是为了忘怀,而是还要创造更多于心无愧的记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虽无少年形,可有少年心。
暮然回首,再见少年——
“回来了?”
“回来了。”
“不留在那里吗?”
“不了,我还有未来。”
“怎么回来的?”
“只是坐在车上,在雨披下,看着一路历程闪过。”
“现在是?”
“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