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得刚一句对不起哇,我不是科幻小说的受众,在现实中也仅仅阅读过几本比较出圈的作品,至于硬科幻则更是只看过某二字科幻原神,索佬的作品我是一部没看过,所以如果评论里犯了什么常识性错误——抱歉!Excuse me!果咩!
本作还在连载中,许多伏笔尚未回收甚至是还没有埋下,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能对剧情什么作出评价
的,只能简单说说我阅读时的主观感受。
和前面某个长评一样,我对本作目前为止的阅读体验同样只能用“惊艳”形容。这种惊艳感最主要、最直观的来源便是作者对场景与环境的描写。用一句话讲,作者笔下的场景有油墨的气息——让我时常觉得自己并不是在拿着手机搓玻璃,而是真正捧着一本书阅读。
对于各类文学作品特别是科幻作品而言,场景的描述是非常不易的:短短几行文字从根源上就不可能描绘清楚一幅拥有无限细节的图景,更不要说科幻作品描绘的许多场景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了。但就目前本作出现的环境描写而言,每一次都详实具体,形象而不显臃肿。只能说职业选手的笔力恐怖如斯。
当然,目前为止本作中出现的场景还都是比较……普通?不清楚后续出现更为宏大而复杂的场景时,作者能否保持这一优势。
剧情方面如之前所说,尚未完结,无法评价。虽然许多评论也提到了,本作有许多情节比较套路,作者也回复说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但同样得益于职业选手对节奏的把控,这种套路化的情节大多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实际阅读体验还是很好的。
人物方面,目前出现的人物还是比较扁平吧——我说的不是外形——总之就是非常的轻小说,里面的人物身上都贴了个标签,而且还都是经典标签,基本上从他/她讲第一句话开始你就知道这人是个什么状态。我之前也说了,很抱歉,没看过作者之前的作品,所以也不太清楚这种脸谱化的人物是作者为适应新载体而有意为之还是别的什么。当然对于轻小说而言,本来也就不需要刻画多么复杂的人物,废了老劲把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情节立起来,结果读者哒哒哒就翻过去了啥也没看着,明珠暗投。
再说几点担忧吧。
最大的担忧其实还是载体问题。从已发布的内容来看,作者为了本地化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开局就是变百(应该会是变百吧?)经典元素泥头车,太好了,我们科幻变百也要有自己的太空泥头车。可在阅读时,我也经常从中感到一丝不和谐——写严肃场景时就像在看传统纸质书,写套路场景时就变回了常见异世界变身小说。
总之,能看出作者在融合两载体写作特点方面的努力,但这种融合常常变成简单的拼接,特别是勇者玄英出场后的情节,前脚侧面描绘大呼过瘾,后脚本人张嘴出音味来,让人怀疑这书是不是有两个作者。当然,看到作者的回复,玄英这个角色的刻画是有意为之,也是期待后续剧情的展开吧。
第二点同样是由载体引发的担忧,不过是关于连载方面的。我至今都清楚记得刚上大一那年的某个星期五,那时我还是个好学生,早上还记得吃早饭。我来到学校图书馆,闲的无聊便从书架上毛来一套《三体》——
然后一看就是一天,等到合上书本时,外面的天已经完全黑了。我走出图书馆大门,抬头仰望夜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眩晕与寒冷——虽然前者是因为没吃饭低血糖——总之,那是我第一次在纯文字的书本上找到沉浸感,也是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穿透纸张的表现力。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是在《科幻世界》上一期一期跟连载,那么这种沉浸感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连载意味着读者随时可能弃书,但故事总得有个起承转合,除非作者能经常性制造爆点,否则连续几天更新却看不到想看的情节,总归是破坏阅读体验的。这种事件出现个几次,大伙就会等着把书养肥了再看,然后连载期间的数据就拉了。
更麻烦的是,本书作为科幻作品,在各种设定介绍和场景描写上还要额外占用不小的篇幅。我不太清楚作者对于本书在平台的影响抱有何种预期,但就我个人而言真的很希望这样严肃活泼的题材能多一些。
而且吧……职业选手下场写变百也确实挺乐的。假如这本书的成绩能好起来,话题性高起来,指不定真能开启一轮大佬们下水写变百的热潮呢?
啊,总之就是这样,好看爱看,催更新。
多谢支持,后面随着一部分人物故事的展开,会逐渐人重要人物立体一些。另外,本文大纲完整,所以主要伏笔不会有不回收或者严重错乱情况,小爆点几章一个。请不必担心。
回复@索何夫 请问大佬对于这本书的完结字数期望是多少呢
回复@涩猫猫好可爱 按照既有规划,在80-100万字左右,不会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