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懒人菌,有幸拜读失格症患者作者的第一本著作《我与世界同时诞生》,摸着良心写下这篇书评(略有剧透)。不得不惭愧地承认,起初懒人是抱着看快餐文的心态来的,但是,当懒人点开时,却看到,作者用他那波澜老成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另类的壮美的世界。
话题要从对造物主的看法开始说起。在各位眼中,造物主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造物主,在sf小说里,大概是东方的盘古,女娲,西方的宙斯,奥丁的融合体吧!是我想,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懒人一样,觉得造物主就是个虚无缥缈,无所不能的神吧。然而在作者笔下,这并不是一个开着无敌光环的龙傲天角色,准确的说,这个造物主,是神,也是人。作者借用的是北欧神话题材,从宇宙大爆炸至今,为各类神话英雄人物书写了作者所理解的人物的传记。将这些传记绞合在一起,成了史册;与世界同时诞生的,造物主和他的传承者们的事迹,即为史诗。
作品的开头便是写混沌,造物主就在这一片混沌中摸索。很普通的开头,也没有什么噱头,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确实就是与世界同时诞生的时刻。说起来,一部作品的风采,光看开头就能看出很多门道了。这可能有点玄虚,然而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却是被反复证明的事实。事情就是这样的奇妙,东西的好坏,格调的雅俗,有无特别的艺术用心,竟然会反映在一篇作品的一个开头。《我与世界同时诞生》中这些文笔,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是什么人想有讲究就能有讲究的。讲究得有讲究的力量与才能。这些富有意境的字以及这些字的出其不意的组合,其背后是一个人的脑洞、天趣、知识、智性与创造力。而当这些笔墨成为整篇作品的有机部分和谐如汤汤大水滚滚向前时,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书写者的能耐。
面对这样的作品,懒人心中满是困惑,不是怕将话说大了,而是怕将话说小了表现不出作者的才情。最近一段时间写书评,懒人总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写了害人的笔墨。但,面对这样的作品,我却又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这部作品正在泛发着它的光辉,我很想在它火前留名。想来想去,懒人最终下定了决心,用真心评价它——至于这篇书评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从得知,我以为我说的都是实话。
这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它并不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建立在神话故事上的历史架构,再到虚构。对虚空的虚构,其实比对现实的摹写更难。最近的SF轻小说倾向于性转,异世界,龙傲天等热门元素。凡是与这些元素相关的,怎么都会受到大众欢迎,遍地都是类似的轻文自然会令部分人感到厌倦,像是赖在地上打滚,少有飞翔的快意与美感。在如此情景下阅读《我与》,自然是一种清新与安慰。
《我与》来自幻想。而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是那种被我称之为"大幻想"的幻想。它的场景与故事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在另一个世界上。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由作者率领,我们之所见,绝非人间之所见。一切物象,一切场景,都是大地以外的,是烟里的,是雾里的,是梦里的。这种幻想,只能来自一颗没有遮挡、没有范式、没有犹疑的自由心灵。这颗心灵还在晶莹通亮的童话状态。
一部《我与》让我们看到了幻想的美妙价值:空空如也,但幻想之光辐照于此,眼见着空白里出来了物象与生命,佛光点化之处,尽是大地上无法生存的奇花异草与各种各样的魅力无穷的生灵。经验以外的时空,竟然被文字牢牢地固定在了我们的眼前。而我们宁可信其有却不信其无。于是我们发达了,富有了。我们不仅拥有一个驳杂纷呈的现实的世界,我们还拥有一个用心灵创造出来的五光十色的另一个世界。
《我与》是神秘的。这种神秘也许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结果。但这种神秘却一直在吸引我们穿过文字的密林而向前。总有一个什么东西在混沌中撩逗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停止目光的追寻。小说营造的这种氛围,使我们有点晕晕糊糊,觉得自己离开了地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风烟滚滚,扑朔迷离 ,时隐时现,似有似无,其风光犹如是倒映在水中的物象,依稀可见。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黑暗中的宇宙的呼吸,但我们无法弄清楚这种呼吸究竟来自何方。我们举首眺望,心中既有渺小感却又有崇高感。
作者年龄和我差不多,但叙述口气却颇为宏大,也算得上是一种大叙事了。他写了宇宙混沌中的开天辟地,写神圣之战王朝更替,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写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在语言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世界之初的造物主。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他将调动他的语词大军当成了写作的最大的快意。他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语词大军的满山遍野,看到洪流般的气势。
在第一卷里,我们看着造物主诞生,并非就能同时获得智慧,勇敢,广阔的心胸,或是对能力的控制。而是像一个孩童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感到好奇,造出了石头人,看着他们打架及背叛,体会愤怒,复仇的感觉。创造了波塞冬,雅典娜,红尾与蓝尾的战争,感受到自己的懦弱愚蠢。逼走了天使路西法,看见了自己的狭隘之处;对冥王的纵容导致了奥林匹斯的泯灭……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婴儿,到调皮的孩童,到优柔寡断的少年,造物主像个人类,也随着世界慢慢成长起来了。接着,步入青年。也像一个青年般,遭受欺骗背叛,沉溺爱情,种下不可挽回之恶果。然后,世界和造物主也迎来了迟暮。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在第二卷里,新的世界和造物主的孩子诞生了,新的史诗也随之诞生。这里,很多读者表示不喜欢换主角。但在懒人的理解下,作者换主角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来自本文的主旨——生死交替,世界轮回。西瑟代表着造物主的重生,重生之后又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并非反复地单调地轮回,作者大笔一挥,又是另一个风格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创造到毁灭,毁灭到重生,之后又重创,轮回反复,最终踏上变革的道路。正如作者所写的:安定不会永恒,任何物质包括精神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就如同现在,我刚认为一场战争以后什么都会变得一直的安逸。虽然变得安逸了一阵却又匆匆带来我所厌恶的,在陆地上这大气当中被莫名的一种氛围所渲染,白鱼们即便是成为了恐龙也逃不过命运的轱辘。
世界是在前进的,一边前进一边汇聚成诗。阅读《我与》,感觉到是作者对把握语言的自信。滔滔不绝、左右逢源,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白一样的讲究,长短句相得益彰……
懒人很难对着这样一篇气势磅礴的小说指手画脚,但毕竟懒人是实话实说派,在这里也略微指出本人稍感瑕疵的地方。从标题,简介和开头说起:作者可能在开篇的时候没有想过那么多,懒人在一开始看到这三个元素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这大概是神话故事的错觉,可能对后文会产生一定的阅读障碍。作者可以采用一种倒叙的手法,若既能解除误会,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再好不过了。
再者是人物设定,作者在两卷设置的主人公,造物者与他的孩子,性格及经历实在是太过相似。如果作者本身的意思便是写相似的轮回的话,那么主人公性格相似到没有什么问题。但作者在设置其他角色的时候,是显得比较敷衍的。比如文中的反派与正派,两派的风格分化得太过明显,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了——哪一边是反派,哪一边是正派,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阅读的趣味性。作者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创造,因为在你笔下的造物主是个看不透人类内心情感的神,那么将人类社会复杂化也没多大问题。另一个是女主,懒人很想吐槽,为什么每个遇到男主的女主都是同一种性格——一来就纠缠着男主,不让他离开……这也许和那个时代的背景也有一定关系吧,但还是建议作者能将人更多样化一些。
最后是很多人都在说的题材。采用神话题材,确实,在上一篇书评中,小灰灰就对作者提到:对于对这些故事有所耳闻的青少年读者群体来说,可能并不会愿意静下心来阅读这里面的文字。懒人从不认为文学会被所谓的题材牵绊到,不过也不排除有些热爱历史的读者会对作者擅自编造历史感到不满,这是不可避免的。作者只管大步向前,为了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真物奋力向前就行了。
懒人的书评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关于作者自己的史诗,懒人同样非常期待。一个人能否成大气候,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的:性格、学养、经验、机遇……成功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我希望不要将他的现在与将来简单地等同起来。
懒人衷心地祝愿他,并希望他能贯彻自己的文学理念,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
你好厉害[em:sfgirl:008][em:sfgirl:008][em:sfgirl:008]
虽不觉,但明厉[em:sfgirl:047][em:sfgirl:047]
我看玩之後敢覺還不錯
狗蛋,可以哦😈